中国又成移民大国,是对世界第一目标的反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06:37
中国在十年之内能不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学伟先生的观点当然是,美国和西方,都是强弩之末,用当年周总理的那句话,正在走下坡路(不是有人问,为什么西方人走路,都喜欢抬着台,而中国人走路,都喜欢低着头。据说当时总理的回答是: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所以要扬着头,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要低着头。总理的回答固然堪称绝妙,可实际上究竟谁在走上坡路,谁在走下坡路,我想这个是不用我说的了)。而中国发展势头迅猛,所以说,用不了十年,中国就会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我当然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起码现在我还看不出,扭转目前这种我们在世界上,其实处处还处在被动的局面的趋势。虽然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完全可能,但要想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恐怕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在这里我首先不妨对经济总量罗嗦两句。一个缺少科技含量的经济总量,不说明什么问题。中国本身是一个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人口世界第一)。用句老话,挥汗可以成雨。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一堆人。所以,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这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甚至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如果不是建国以后三十多年不干正事,我们完全可以在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世界第一的。事实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经济总量,本来我们也是长期居于世界第一位的。比如清朝,我们的GDP不但总量世界第一,甚至连人均也是世界第一。但没人敢说,那时的我国,就是世界第一强国。因为,列强们的枪炮,轻而易举地就敲开了我们的大门。如果我们清朝真要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后来的那些前仆后继,推翻清朝的革命先烈,反而成了罪人了不是?所以我说,总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总量第一,和世界第一强国之间,其实还隔着遥远的距离。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实行民主。如宋鲁郑之流所说,凭现在的所谓中国模式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我记得,我和学伟的争论还是去年的事情。而今年的高层讲话,似乎也从一个侧面,为我的观点提供了论据。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温家宝的讲话。他的两个观点,一个是,中国在五十之内,还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远算不上发达国家,起码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二个观点很简练,就是不民主就会人亡政息。温总的讲话,一方面为我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简直就是煽向学伟兄和宋鲁郑的两记耳光。尤其是宋鲁郑先生,成天嚷嚷着,中国现在制度最好,一民主就会国破家亡,这简直就是和咱的国家总理唱反调。套用文革时的术语,如此和国家领导人唱反调,意欲何为,居心何在呢?这难道不是反党反人民嘛?在家宝发表了那一通讲话以后,大概是学伟兄,也感觉到了自己观点和主流相违,所以要写文章为自己辩护,并且要求我也写文章回应。我当时因为没有找到恰当角度,所以就一直没写。今天正好找到了一个角度,借此机会,把郁积在心里头很久的话,也来磨叨磨叨,算是对学伟兄的一个回应。

什么角度呢?就是,我今天在网上看到消息,说中国又成了世界移民大国。而且这已经是中国第三次移民浪潮了。而且这一次移得尤其邪虎,全是精英。光是加拿大一国,平均第天就有60个精英出口。加国每年全球吸纳移民两千,其中一半来自中国。于是想起了孟子的那篇《寡人之于国》。其中有一段,国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尽力耳。而我国之民不见多,邻国之民不见少。何也?孟子在那里讲了一系列原因,虽然都是很古老的思维,但我看今天依然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可惜过了两千多年,孟子的理想,大多还停留在理想当中。我不想在这里吊书袋,所以我也不想长篇大论引用孟子,我只是想说,如果这个国家,真的如刘学伟先生所说,十年之后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吸引力,将是无限的。因此,就绝不可能造成目前这种几乎每日每时人才精英都大量散失、流失的现实。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目前的凝聚力,甚至还远不如建国初。不要老埋怨百姓走,一贯笃信故土难离的中国人,因为什么要纷纷地背井离乡,在国外的生活,其实也很不容易,甚至可能还远不如守家在地。但为什么即使这样,仍然有多的人无怨无悔,前仆后继?一个国家搞竞争,拼的是什么?千头万绪,拼的是人才,而人才外流如林黛玉眼泪一般,春流到冬,秋流到夏,这个国家,靠什么竞争?

最后我想说的是,民主时代,讲究投票。投票并不一定全靠举手,许多时候可以用脚。而当你看到,人们纷纷用脚投票,当人才一天天地外流而不是相反的时候,这个国家,不管脸上抹什么烟粉,打多少强心剂,都不是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