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高手——刘皇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46:27
         刘皇叔,名备,字玄德。自称汉室宗亲,汉高祖刘邦后裔,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朝气数尽时,魏、蜀、吴三分而立,刘皇叔自“悠”一方,不能不说是雄才大略。纵观其“发家致富”的全过程,从一个“贩屦织席”的手工业者,发迹成为“汉中王”,无一不是“忽悠”来的,不得不让人折服,诸葛亮与其相比也只不过是小聪明而已。诸葛亮隆中分三国,听起来波澜壮阔,娓娓动听,让今天看三国的人个个佩服的不得了。但要和皇叔比起来,那可真是还差一成。为什么?皇叔用什么样的手段,让我们对皇叔产生佩服呢?        首先,刘皇叔的个人魅力绝对是当时的天下第一。他的个人魅力怎样炼成的?我们比较一下,曹操,一张大白脸,身长七尺,细眼长眉,一看就是一付奸相或是心机颇深的模样;孙权,赤发碧眼,怎么说也不是个正人君子相,就是正人君子,在三国演义里,也只能是第三号男主角;再看刘皇叔,“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看就让人喜爱,一看就是应命而生,一看就是个厚道人,能不叫人喜欢吗?光长的好也不能说明刘皇叔的个人魅力好,皇叔的表达能力(包括肢体语言),那可真的是恰到好处,点石成金。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更让人感到亲切。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刘皇叔只说了:我本汉室宗亲,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这一句话,就让两个千古名将折服,甘心情愿的为他生死,了不得!在回头看看三国中其它的诸侯,喋喋不休的和人说着哥们义气,到头来还是三心二意。要说曹操对待关羽,那可是上马是金,下马是银的程度了,其亲信都到了视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了,那个嫉妒!到后来关二爷拿着一把大刀,闯了他的五关,斩了他的六将,曹丞相这个悔哟!长板坡一战,上将赵云在曹军中杀了个七出七进血染白袍,就是为了皇叔的一丝血脉。当赵云在见到皇叔后,把怀里的阿斗交给皇叔时,阿斗还在睡觉,这时候的皇叔,将自己的亲儿子“抛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泣拜曰: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想一想有哪个当爹的能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刘皇叔不外乎有两种想法:一是刘皇叔心想,这孩子要是死了,我这个时候正是用人之际,心里不高兴也不能说呀,一狠心。反正也死了,我摔一下子也证明不是赵云的错,这样赵云就等于欠了刘皇叔我一条命,呵呵!我摔!二是刘皇叔想到了,这孩子是不是吓傻了?要真吓傻了,将来不也是个麻烦嘛!我刘皇叔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有个傻儿子多让人笑话,索性摔死算了,我还摔!谁知道这个刘皇叔的儿子,天生就是一个心大的人,什么事来了我该吃吃该是睡睡,反正就是个“乐不思蜀!”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谋荆襄之地和周瑜想了一个“美人计”,想在温柔乡里把刘皇叔弄“咯屁”了。等到了东吴,在甘露寺丈母娘一看,哎呀!人中龙凤啊,得!尽管比自己女儿大好几十岁,也得把女儿嫁给他。孙权和周瑜这个气呀,真是耗子进烟道,是又憋气又窝火……赔了夫人又折兵!这里有孔明的锦囊妙计,可要不是刘皇叔有这种摄人魂魄的个人魅力,谁会将一个金枝玉叶嫁给一个糟老头子?        刘皇叔的软刀子功夫真的是天下第一。我们看一下死在别人手里,好象和刘皇叔一点关系没有的几个人,但这几个人无不是刘皇叔实现大业的绊脚石。第一人,吕布,吕奉先。这两个人是爱恨交加,各自忌惮。当时的刘皇叔是惶惶如丧家之狗,无处可安其身。凭武功刘、关、张三人不可敌之,凭实力刘皇叔不过几千人众且又寄人篱下。无可奈何的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当白门楼上,吕布想让刘皇叔美言几句就可活命的时候,深谋远虑的他,只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就彻底的把曹吕联手的可能给说破。他的言简意赅,准确到位,深谋远虑真的是他人所不及的,这也是一个必得一席之地,未来的“汉中王”所具备的先天心理素质。第二人,荆州刘表。荆襄之地是刘皇叔必图之地,他又不能公开的豪夺,那就只有智取。这时,诸葛亮的隆中策就得要他来做了,刘皇叔满口的仁爱和宗亲之情,又赢得了公子刘琦的依赖。当赤壁大战之初,靠孔明的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硬是在这块蛋糕上分得了一块——荆襄六郡之地,将觊觎了已久的东西占为已有。而刘表父子死的、病的,没有一个怨恨他,还谢的不得了!厉害!第三人,西蜀刘璋。从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刘皇叔就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刘璋是个“守户之犬耳”。当张松出川求救曹操时,刘皇叔就一直关注,当他知道张松被棒打出后,窃喜。他用超规格的仪式,策反了张松,为他图西川沃野和霸业,做好了一切。他利用了张鲁和刘璋的矛盾,他利用了“凤雏”的死,名正言顺的将刘璋逼降,还握手流涕说:非吾不义,奈势不得已也!杀人不见血,还得冠冕堂皇,谁不服也不行。        刘皇叔的智慧在当时应该是天下第一的。刘皇叔的包装策划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他成功地把自已包装成一个交口称赞的正人君子,绝对是个大智慧。他将天下名将大雅集于一处,这些人更是死心塌地的效忠于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智慧。从三国时期到现在又有谁能读懂刘皇叔的心呢?就说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开始。刘皇叔始终象个小学生,向所有的他认为可以利用的人诉说着,憧憬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伟大抱负,时时刻刻的显示着他的仁义仁爱仁慈。将那个自负的“卧龙”“凤雏”,弄得一塌糊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皇叔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弘贯宇宙的豪言壮语,没有一条格言流传。只“哭”少说的他却牢牢地赢得了天下人对他的好感,及后来人对他“仁义”的歌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高超技能,真的是在三国时期所有的人都望尘莫及的。这种大智若愚,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然而,诸葛亮到了后来不能兑现他“隆中对”时,所承诺的“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图之际,刘皇叔终于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也是完全不符合他性格的错误,兴兵伐吴。从中也看出了他和孔明之间的分歧,也从中感觉到,其诸葛先生也真的不是完全具备辅佐他统一天下的能力。        当从骨子里忠于他的关、张先后遇害后,他忍不住的暴露出他狰狞的野心。当他弥离之际,他想到的是他那个更“大智若愚”的儿。白帝城托孤,是刘皇叔走到人生尽头时最高明之作。他是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使其为之的心态,是把诸葛亮推到了两难境地。军事和战略上高明的诸葛亮,此时对皇叔的要求,无不惊恐失色、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当诸葛亮清醒的看到一个纵横家刘皇叔时,也真的不可能是有任何的什么想法了。因为,他不具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韬略和能力,与其明智的做一个君子,这样更好。从生到死,刘皇叔把纵横术之——忽悠,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折服。        从一无所有,到雄霸一方。其能力绝对不亚于其祖刘邦,具有着优秀基因的刘备,做到了傲世群雄。他缜密的思维,高超的智慧,能屈能伸的心态,和韬光隐晦的哲学思想,真的在纷乱的三国群雄中,无人能及。他不是靠华丽虚饰的语言忽悠了人们,而是用一种混沌,大智若愚的智慧,书写了灿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