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 布施得来的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03:13


我们不能睡得太多,不能过分懒惰。否则世间出世间之事均不能成功。
其实睡觉也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就从不睡觉:
佛在因地时转世为德光王子,为了供养佛陀,多年以来一直远离睡眠,除了吃饭和大小便,从不休息。
金厄瓦格西也从不睡眠,唯一修持善法。上师仲敦巴说:“弟子啊,应当祛除身体的疲劳,否则四大不调,会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说:“身体健康固然好,但一想到暇满难得,就觉得没有空闲休息。”他在一生中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
世间的很多成功者,他们也不愿将大好的光阴用于卧榻之上的酣睡。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每天只睡4小时,即晚上8点到12点,起床后立即利用夜深人静的机会奋力写作。他一生中能写出《人间喜剧》等96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无不得益于他的勤奋。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又遭病老等众苦,余半亦无享乐际。”《入菩萨行论》中也云:“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作为一名修行人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应将时间荒废在昏睡痴眠当中。
索达吉堪布

布施得来的财富
须达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靠的,一旦去求他,他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都称他叫做「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须达长者为他最小的儿子,到王舍城首罗长者的家中议亲,在无意间,拜见到佛陀并聆听到佛陀的法音,须达长者心中非常高兴,当时就发心要建筑精舍,想请佛陀及比丘们到舍卫城去施行教化。
佛陀很欢喜须达长者的发心,就答应他,等精舍完成后,一定前去。
须达长者返抵舍卫城,马上开始四处探访合适的地点,在探访许多地方之中,他看中了祇陀太子所拥有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面积非常广阔,园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所谓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个清净幽美的好地方。
须达长者心里想:「如果能用这个地方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以及比丘大众们的安住,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须达长者又想到这座园林据说是祇陀太子最喜爱的,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肯把这座园林让下来呢?
「虽然觉得困难,但是还是要去见祇陀太子,要求太子把园林卖给自己,好建设供养佛陀及僧众的精舍。」须达长者在心中下定决心。
于是,须达长者前往拜访只陀太子并表明来意。果然,祇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看到须达长者再三地请求,只陀太子觉得不好过份拒绝人家,因为须达长者是国中很负有声望的人,这真不知如何是好!
祇陀太子心里想:「如果说出个最大的数目,使长者买不起,断了这个念头,这样我也不算得罪他!」
因此,祇陀太子对须达长者说:「本来我是不愿让的,既然您这样的需要,好吧!只要您能用黄金把园地都铺满,以那铺满的黄金为代价,我就可以让给您。」
须达长者一听,立刻答应祇陀太子,深怕太子反悔,因为好不容易,太子才说出了这个数目,这样建造精舍总算有希望了。
须达长者内心高兴万分,立刻回家凑足铺地所需的黄金,并叫家人用车辆把黄金一车车地拉到园中来铺地。
祇陀太子原先本想难倒须达长者,开出这样的天价叫他买不起,现任目睹此状也很受感动,就对长者说:「地算是您长者的了,但园中的花草树木,我并没卖给您。佛陀究竟是什么人?你肯这样为他热心?现在,请您允许我把这些树木供养佛陀好吗?」
须达长者听太子如此一说,就把佛陀如何伟大详说了一遍,太子深受感动,万分欣慰。
精舍建成,须达长者马上迎请佛陀及僧众们到来,因为是给孤独长者布施的园,祇陀太子布施的树,所以佛陀就用他两人的名字,把这精舍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使他家产赤贫的原因。
建设完精舍,须达长者已经到了库空如洗,手无一钱的地步,三餐更是有一餐没一餐的。有一天,须达长者在垃圾堆中检得一个木斗,木斗的质料是无价之宝的栴檀木,但因为不洁净,市上很少有人愿意向他收买。
最后,须达长者勉勉强强换到白米四升回来。
须达长者的太太,拿了长者换回来的米,先量了一升米,才炊熟,门口站着舍利弗来托钵乞食,她很欢喜地把一升米煮成的熟饭,都供养给舍利弗。
她又再拿了一升米去炊,正当炊熟的时候,目犍连又立在门口。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
第三次的熟饭又供养给大迦叶,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升米了。
正当这最后的一升米将炊熟时,佛陀到了。她心里想:「刚剩下这升米,才煮熟,佛陀就到了,莫非是应受的苦报已毕,福报将要现前?」于是她把锅里所仅余的饭,悉数供养佛陀。
佛陀亲口为他们一家人祝愿:
「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这在这个时候,家人来报喜讯道:「家里的金银钱财,珍珠宝贝,仓库中的米谷布帛,未知何因,堆得满如山丘,比以前富有的时候还要多。」
须达长者心中明白,这是佛陀怜念所致,于是大设斋供,供佛及僧,虔诚地请求佛陀说法,大家都受到很大的法乐。
摘自学佛网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
持戒可以三业清净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
精进可以无事不成
禅定可以身心安住
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弘一大师

',1)">',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