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资讯 - 历史学家顾颉刚晚年的自我告诫:无恨于此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8:57
历史学家顾颉刚晚年的自我告诫:无恨于此生 2009-12-25       文汇报    点击: 587

历史学家顾颉刚晚年曾在日记中自我告诫:“要无恨于此生”。顾颉刚一生孜孜不倦,勤奋治学,卓成大家。他于晚年犹如此自励,或许和他此前发出的一声喟叹有关,而使他发出那声喟叹的人是钱锺书。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时,顾颉刚已是燕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且比钱锺书年长17岁,顾颉刚的这一自我告诫,何以竟会由钱锺书引发呢?

 

  1938年秋冬之季,顾颉刚任教于昆明云南大学,住在昆明北郊浪口村。钱锺书亦于此际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这样,就有了他们在昆明的交往。后来成为著名艺术评论家的顾献梁当时和钱锺书住在一起。正是在这段日子里,钱锺书的名字和行迹开始不时出现在顾颉刚的日记里。

 

  《顾颉刚日记》(1938年12月21日):“顾良偕钱锺书来。”(1939年1月26日):“晤锺书,谈。”(3月12日):“十二时归,……至落梭坡,遇钱、顾二君,同归。留锺书、献梁饭,谈至二时半别去。”(4月1日):“到锺书、献梁处。”

 

  1939年春天,顾颉刚父亲去世,由于他不能返乡奔丧,便由妻子归家料理。《顾颉刚日记》(1939年7月7日):“六时起,与履安料理行装毕,上车站,七时四十分车开。……履安与宾四、锡予、锺书、物华等同行,颇有照应。”履安即顾颉刚妻子。而此番钱锺书则是负气离开西南联大。钱后来从上海转赴蓝田师院,与父亲钱基博同校任教。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日后便催生了一部脍炙人口的著名小说《围城》。

 

  顾、钱自此一别,再聚首已是在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上海。但两人交往并不多,只是间或在一些公开聚会上碰面,比如1946年5月7日顾廷龙举宴、10月5日郑振铎在家请客等等,顾、钱均到场。

 

  解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顾、钱一在历史领域,一在文学领域,同为中国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成为同事,有机会出席和参加一些会议与活动,接触始多。《顾颉刚日记》(1962年4月22日):“到政协礼堂观《凤还巢》剧。与钱锺书、文怀沙谈。十一时散。”(1965年1月23日):“到南河沿,参加学部中心小组学习,讨论周总理报告中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改造问题。”顾、钱均在场。“文革”爆发,顾、钱在劫难逃,均遭批判,《顾颉刚日记》(1966年8月27日):“学部所属各研究所之戴高帽人集中草棚前,听批判,又游行两匝。……今日之斗,殆为学部中作一总结,戴高帽者约七八十人,予以俯首,不能知其为谁,但知翁独健、钱锺书、陆志韦等皆在内耳。”可见,斯时顾、钱虽然得以“相见”,但人身已失去自由,绝不能相语。他俩再次真正相见又相语,则是在“文革”结束以后的1977年国庆节国宴上。《顾颉刚日记》(1977年9月30日):“六时车来,到人大会堂,赴国宴。……今晚同会所见人:吕叔湘、罗尔纲、钱锺书……”

 

  此时顾住在三里河公寓,不久钱家亦搬来这里,顾、钱既在同一小区,见面交往的机会自然多于以往。时值“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之际,学术活动逐渐恢复,钱锺书一定清楚地看到(至少听到)顾颉刚如何为名声所累、为情面所累、为事务所累,忙得穷以应付、力不从心。面对有着几十年交情、且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朋友,习惯沉默的钱锺书,忍不住对顾颉刚开了“金口”,而他的一番话非但没有让顾感到唐突,还被顾视为“箴言”。《顾颉刚日记》(1978年5月5日):“遇钱锺书,致箴言。……锺书劝予勿于(与)社会上无聊人往来,浪费垂尽的精力。又谓吾一生为众矢之的,即因门下太杂之过。良友之言敢不遵从。”将钱的规劝之语视为“箴言”,且表示“良友之言敢不遵从”,此话一定在顾心里激起震荡。7月18日,顾与夫人在小区散步,邂逅钱夫妇。顾日记载:“锺以洪迈诗‘不将精力做人情’语相劝,当勉励行之。我居三里河,实无异退休,惟有努力抓住此未来之五年,将笔记及论文集编好,庶不负一生劳力。”晚年顾颉刚曾定下计划出十种书,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这十种书如都能出版,则死不恨矣!”

 

  钱锺书的“箴言”所以会在顾颉刚心里产生共鸣,盖缘于在这“箴言”后面有一个焦点,那就是如顾颉刚悟彻的:作为一名中国学人、中国知识分子,“要无恨于此生”。顾颉刚还不知道,当钱以此“箴言”规劝他时,钱本人也正以此“箴言”为训,惜时如金地沉潜于学术研究和写作之中。1978年7月11日顾在散步时又邂逅钱夫妇。他在该日日记中写道:“……闻锺书作《管锥编》,约一百万字,已付印。此君博极中外各书,而又谢绝一切人事,年方六十,正是有为之时,殊可羡也。”众所周知,《管锥编》是钱锺书的扛鼎之作,钱锺书以自己的作为践行着赠予顾颉刚的“箴言”;作为前辈学人的顾颉刚向后学钱锺书由衷发出如此羡叹,他的内心一定会受到进一步触动。顾一生勤奋,此后数年,更是笔耕不辍。

 

  1980年是顾生命的最后一年,因病住院时,顾还在病床上校阅旧作《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重版排样;12月25日是顾生命的最后一天,下午他还坐在医院病床旁的沙发上阅读《十三经注疏》,晚饭后又想着第二天要写的文章,女儿顾洪表示明天可由父亲口述,她记录,为顾拒绝,他坚持明天要自己写。遗憾的是,这位奋斗了一生的著名学者当晚九时许不幸病逝,明天不再。但他的善纳钱锺书“箴言”,躬行无恨于此生的实践,无疑是留给明天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