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销女大学生被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06:06



舒静父女在警方帮助下团聚

新闻背景

武汉女大学生陷入传销去向不明 打工父亲求助

本报安徽合肥讯 昨日中午,在安徽省淮北火车站派出所,舒国荣见到了女儿舒静,一下子将她拥抱在怀里。一旁的记者与舒静的老师,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3月26日,23岁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设计大四学生舒静,因求职心切,被人以到“安徽淮河两岸搞绿化”为由,骗到安徽蚌埠去做传销。远在新疆打工的父亲舒国荣得知后,于3月30日赶到武汉,向本报求助。

4月1日凌晨,本报记者陪同舒静的父亲,还有舒静所在大学的两位老师,一起赶到蚌埠解救舒静。

昨日中午12时40分,本报记者一行终于赶到与蚌埠相隔50公里的安徽淮北火车站。此前,在当地警方的努力下,舒静已被找到。在淮北车站派出所,我们见到了舒静,父女俩相拥而泣。

据介绍,蚌埠3月中旬开始严打传销,邀舒静入伙的传销者看到风声紧,暂时放松了对舒静的控制,舒静得以出来并最终与父亲见面。邀请舒静的同学所提供的两个传销窝点地址,已被警方取缔。



简陋的传销窝点

两处窝点均无此人

Q吧:你身边有同学遭遇过传销骗局吗?

4月1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与舒静父亲一行,向安徽蚌埠市打击传销办公室报案。中午12时许,由蚌埠市公平交易局、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公安局刑警和经侦队等组成的100多名执法人员,开会商量解救办法。

在经过精心部署后,大家兵分两路来到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打听到的两个传销点。

然而,在两处传销窝点,传销人员迅速溃散。执法人员没有找到舒静。本来,在通过知情人士得知这两个窝点时,大家的心情都一喜。可能会找到舒静了!

没想到在两个地方没有找到舒静,大家的心一下紧张起来。舒国荣满脸愁容:“女儿到底到哪去了呢?”

然而,意外发生了。正当大家都在犯愁时,舒国荣的手机响了,舒静打来的电话,她称在杭州,是到同学那玩去了,而且来电也显示是杭州的区号“0571”。舒国荣当即将此情况向蚌埠警方汇报,但警方回拨过去,对方称是杭州的一家单位,刚才并没有人拨打电话。

怎么回事?舒静究竟在哪里?事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这让本报记者与舒国荣的心再次紧张起来,以前曾听说过传销组织将人“洗脑”后,总会编造一些谎言,舒静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难道又赶到杭州去?本报记者与舒静的父亲和老师商量后,决定还是就地寻找。因为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地是有很多传销人员,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喊口号,“好像很多是些学生模样的伢!”

思女心切孤身犯险

为了不引起更多怀疑,4月1日下午,记者一行决定将行李放到蚌埠市区宾馆,然后空手在第一个窝点宋庄幸福村寻找。

一个个年轻人从身边走过,舒国荣几乎连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生怕眨眼之间,女儿从身边走过。这个村庄的房子显得有些错乱,不是很整齐,他就一个个寻找。

得知是家长在寻找女儿,村里一个正在抽水的30多岁女子说:“我们这里是有很多传销人员,还天天上课!”她告诉舒国荣和本报记者,“你必须在这儿守着,否则,很难找到!”

眼看天渐渐黑了,已到晚上7时许,仍没有女儿的丝毫信息,舒国荣几乎哭起来。他不死心,仍来到警方查找过的另一个窝点“幸福村龙河集273号隔壁的旧房子”。房屋很破旧,只有一层楼,还有个院墙,没有粉刷。大门是两扇铁门,中间一个圆孔,门是从里面锁着的。

“我的女儿说不定就在这里面!”尽管很多围观者说里面没有人,但舒国荣仍很固执。一位老太婆被他的精神感染,说:“来,到我家拿个梯子,你爬进去看看!”

“好的,谢谢!”舒国荣搬来一个木梯,很快爬上去。担心出意外,在门外本报记者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有人有人!”舒国荣喊起来,并喊来一人打开铁门。记者一行赶进去,在最里面一间房,借着夜色,记者看到一圈人坐在地上。问他们为什么不开灯,他们说是坏了。

这时,舒静的老师说:“起来,大家到另外一个亮灯的房去!”

这些青年男女,都一字排开,站在亮灯的房里。记者看到,这间房里铺着各种陈旧的垫絮,10位青年男女一声不吭站着。其中,很多人都戴着眼镜,从模样上看,很像学生。记者问:“你们这里有没有湖北人!”这群青年男女互相看着说:“我们是湖南、江西、河南的,没有湖北!”

“你们认识喻淑涛吗?认识舒静吗?”他们表示都不认识。

本报记者当即劝说:“传销是违法的事,你们不能做这样的事!大家赶快吃饭,明天走!”

手机开通舒静来电

4月1日晚20时许,回到宾馆后,舒国荣茶饭不思,“没找到女儿,我怎么也吃不进去!”

大家决定在一起碰碰头,想想办法。舒静的手机是湖北本地号,不能漫游到省外,能不能将她的手机开通全国漫游呢?舒国荣和舒静的老师,一起向武汉熟人寻求帮助。

半小时后,舒静的手机开通了全国漫游,而且充进了100元话费。舒国荣在心中祈祷,希望女儿能将手机打开,看到已开通的全国漫游,给自己打个电话。

一夜未眠。舒国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手机充着电就放在枕头边,他期待着奇迹出现。

2日清晨5时许,舒国荣起床,准备出发。突然,手机响了!他迅速拿起手机一看,天啦,是女儿的手机号!

“静静,你在哪里?”舒国荣几乎颤抖着说。“爸爸,我在从杭州到淮北的路上。我今天早上8点钟到淮北,您能不能来接我!”舒静在手机中说。

担心她被人控制,舒国荣说:“我还在新疆,我怎么接你!”想到现在跟女儿说话不容易,他在电话中说:“你8点钟到淮北火车站,我在新疆有个朋友他是安徽人,我要他儿子来接你!”女儿答应了。随后挂了电话。

这个电话是真还是假?舒静是不是真的从杭州到淮北的路上?她难道不在蚌埠了?一系列的疑问,让舒国荣、本报记者、舒静的老师都搞懵了。

怎么办?大家决定等到上午8点钟,去寻求蚌埠警方帮助。

警方支持舒静回家

上午8时,记者一行赶到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中心主任朱浩得知这个情况,当即向局领导汇报,并表示采用技术手段侦察。

半个小时后,110指挥中心反馈:舒静的手机不在蚌埠使用。恰好这时,舒静也打来电话,是用的公用电话,“爸爸,我到了淮北火车站!”区号显示“0561”,确实是淮北的。连日的寻找,也让舒国荣积累了些经验,他急中生智:“你等着,我要人来接你!”

本报记者一行简单商量后,决定到蚌埠火车站请求帮助。

很快,记者一行打的赶到蚌埠火车站,找到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刘万勇。他当即将此情况向淮北火车站派出所反映,接待的李建华警官表示:“只要舒静在这里,我们马上把她带到派出所。请放心!”

5分钟后,李建华警官打来电话:“我们已找到舒静,把她带到派出所了!”同时,舒国荣也与舒静进行了通话。本报记者在电话中表明身份,并再三对李建华警官说:“请您将舒静留着,我们马上赶过来!”

上午11时许,记者一行包了一辆车,通过合徐高速,向淮北赶去。

一路上,大家仍然是紧张而兴奋的,因为总算有了舒静的消息,但没见到她本人,又担心出意外。

赶了50公里路,中午12时40分,本报记者一行来到淮北火车站派出所。突然看到一个女孩准备去洗手,舒国荣叫起来:“舒静,舒静!”“爸爸,爸爸!”女孩惊喜地叫起来。父女俩相拥而泣。

而此时,舒静刚吃完李建华警官为她准备的盒饭。在派出所,经过核实身份后,舒国荣带着女儿高高兴兴上车。大家决定在合肥休息一晚后,今日上午回武汉。



记者对话舒静

【对话舒静】

在蚌埠火车站候车时,本报记者与舒静有一番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知道传销吗?

舒静(以下简称舒):知道。这是违法的。

记:喻淑涛提供的两个地方,都是传销窝点。很危险。

舒:是的。我不敢想象。记:你为什么要来呢?

舒:现在毕业不好找工作。我想找一份工作。想到专业对口,我就来了。我不愿意丧失任何一个找工作的好机会!

记:找工作一定也要辨别清楚啊,比如得知有家公司招聘,你可以打电话到对方所在城市的工商局去核实,看它登记了没有!

舒:这一点我没想到。以后我找工作一定去看清楚。

记:你父亲从木梯爬进传销窝点,现在你知道后,你怎么想?

舒:(红着眼睛,流下眼泪)我的父亲太爱我了,我以后再也不让父母担心了!

(武汉晚报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胡义华昨晚发自安徽合肥)

大学生占传销者9成 湖北大学生传销调查

河南新郑市查处一个传销窝点,113个传销者大学生竟占九成

近日,河南郑州所辖的新郑市警方查处一个传销窝点,令民警惊诧的是,从该窝点查出的113个传销者中,有104人为大学生。调查发现,“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是学子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有媒体惊呼:传销正将魔爪伸向象牙塔内……

近几年,传销组织被查处的报道虽然不断见诸报端,但一个窝点查出的传销人员中,大学生所占比例竟然高达九成,着实令人震惊。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屡被打击的传销业,其骨干分子也在不断变换着应对打击的新招儿

据新郑市新建路派出所所长赵志远介绍,这104名大学生中,有的正在上学,有的刚刚毕业,正在找工作。这些学生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十多所高校,年龄在17岁-25岁。

记者在新郑市安居小区的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内,看到地面上杂乱地散落着不少大学课本和传销听课笔记。在山东某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刘彩虹的记录本上,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传销的讲课内容,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五级三奖制”,被刘彩虹作为追求目标极为认真地学习着。

Q吧:你身边有同学遭遇过传销骗局吗?

涉案的大四学生李东 “不失时机”地向办案人员宣传他们的“新营销战略”,绘声绘色地讲解“五级”的内涵,把会员、推广员、培训员、代理员、代理商的“权利和义务”剖析得头头是道。他说,“三奖”是指分配方案。以“代理员”为例,第一级是“直接奖”,每发展一名直接下线,提成38%;第二级是“间接奖”,自己的下线再发展一名下线,可提成9%;第三级是“育成奖”,自己下线的下线再发展一名下线,可提成2%。

据传销骨干欧新春讲,加入的会员都要向组织缴纳3000元会费,各级从中抽钱分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被这些大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所谓“行业知识”,多数与市场营销理论密切相联。譬如,他们在讲到做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八种心态、要学会社交礼仪、强调励志与付出等,宣扬得如同“成功指南”。因此,危害社会、被各地政府部门屡屡打击的传销业,其骨干分子也在不断变换着应对打击的新招儿,他们已经把拉拢大学生加入作为其运营重点。

赵志远分析说:“大学生们被‘洗脑’之后大都十分推崇这些理论,许多人已经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其实,被他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传销,虽披上市场营销的华丽外衣,但其骗人敛财的本质特征并没改变。”

“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是学子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

九成以上的传销者竟为大学生,这个现实不仅令民警惊诧,这个消息在河南地方媒体曝光之后,社会舆论也是一片惊呼,许多人认为,加入传销队伍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大多是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走上这条路的。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是学子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

“ 无孔不入的传销正将魔爪伸向象牙塔内。”一位大学教授痛心地告诉记者,“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他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是举债上学了。四年大学,这些懂得替父母分忧的孩子选择了贷款读书,所以,毕业后挣钱还贷就成为他们的第一愿望,因为他们不想留下‘不讲诚信’的人生不良记录。这样就为极具欺骗性的传销俘虏他们提供了便利。”

记者在一个学生的记录本上,看到了他记有准备拉拢哄骗的同学、朋友、老乡的资料,其中既有其高中时的同学,也有仍然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令人震惊的是,他还是比照传销规定的四个标准:有挣大钱欲望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好奇心强的人、对新事物感兴趣的人,一一对其熟人进行筛选之后确定其“拉人战略”的。

“怎么丢下自己的学业跑来干这个呢?”站在记者面前的,是面容清瘦、略显胆怯的大四学生小刚。

“刚开始师哥说,星期天没事来他这里玩玩儿,顺便听点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我就来了。”小刚怯生生地说,“听了之后感到挺刺激,既交朋友又能挣钱,交的3000元只当是投资嘛。”

“知不知道搞传销是违法的呢?”

“我们这不是‘直销’吗?”小刚一脸的疑惑与不解,“再说,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毕业后干啥还没有个眉目,我想先挣点钱给爸妈一个惊喜,这怎么就违法了呢?”

见小刚和小刚们那似是而非的解释与争辩,记者的心里沉甸甸的。

    金钱做幌子,发财梦做诱饵,被“洗脑”的大学生执迷不悟

据新郑市公安局的同志介绍,当警方对这些身陷传销陷阱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很多人竟是“三缄其口”,问得急了,便编造理由进行搪塞。

家住郑州郊县的小霞即是其中一个。2006年,小霞通过自学考试进入北京某知名大学的法律系。2008年10月,在一位朋友的劝说下进入该组织。多次听课被“洗脑”后,她迷恋上了传销不能自拔。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小霞表现出了对传销的坚定信心。记者问:“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她回答道:“苦中有乐。”苦在何处,乐又在哪里呢?小霞笑了笑,竟不乏自豪地说:“生活条件是差,很清苦。但是我的灵魂却得到充实、快乐与满足。”当记者追问因何感到充实时,她则神秘地说:“那是一个很大的理想,是我的事业,说了你也不懂。”

“其实,他们的理想或事业,就是通过传销使自己迅速致富。”赵志远说,“金钱做幌子,发财梦做诱饵,难怪他们执迷不悟。”

新郑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常林生担忧地说:“像这样管理严格、等级森严、组织严密的传销组织,就像罂粟花一样,正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灵。”

小伟毕业于郑州某高校,在一家不错的单位任业务员,月工资已经达到2000元。被同学拉进传销队伍、经过“洗脑”之后,小伟便毫不犹豫地把同是大学毕业的女朋友拉了进来。事实上,两个人进入传销组织半年多时间,交了7000多元的会费、又花费数千元之后,他们连自己究竟“销”的什么“货”也不清楚。他们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拉同学入伙上了。

传销骨干欧新春就直言不讳地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没啥社会经验。经过‘洗脑’之后有很强的自我辩解能力和发展下线能力。新进会员除了发展自己的朋友、同学成下线外,他们还在校园张贴一些招聘广告,以找工作为名发展下线。”

“我们很少招没文化的人。他们听不懂我们讲的课。而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容易接受。另外,很多大学生急于找工作,很容易上钩。”欧新春进一步分析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被朋友以找工作为名骗来的。“我今年大四,正愁着找一个合适工作。听朋友说这边工作好找,我就过来了。”山东某大学毕业的小刘说。

新郑市工商执法人员杨宏分析说,一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二是大学生寻找好工作心情急切,而传销组织精心策划的“洗脑”非常迎合社会阅历浅、叛逆心理强的学生的需要,他们渴望通过这种途径改变生活、寻求财富。

郑州大学一位教授分析说,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传销,还要从优化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环境入手。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不注重实践经验、机械地讲解枯燥理论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就业压力的加剧,他们难免疏于防范,甚至逾越自身的道德和良知底线,把聪明才智运用到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传销当中,成为坑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中国教育报 郭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