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包引发的宝宝社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21:00:44
作者:江南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小小的孩子,穿着喜庆的衣裳,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抱拳作揖,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个不停,好不讨人喜欢!
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又大多居住在封闭式的公寓楼中,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小到出生不多久的小宝宝、咿呀学语的幼儿,大到已经步入学堂的孩子,在接触非家庭成员时,很大一部分的孩子表现出的是要么霸道自私、惟我独尊,要么胆小怯懦、过于害羞。尤其是新春将至,孩子最频繁的活动就是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在这个宝宝的社交季,一下子要接触那么多的陌生人,宝宝“社交困难”是再正常不过了。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正确的行为引导,就能培养和提升宝宝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孩子轻松走出社交困境。
父母希望孩子在新年有什么表现,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才可以对症下药。
●自我中心
二岁以下的幼儿非常的自我中心,不会轻易理会他人的意愿而就范,甚至可说是目中无人,所以父母首先不能过分期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懂得太多礼仪,否则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依附心强
一二岁的孩子,仍会以父母为安全网,对父母仍非常依附,不太愿意离开父母去接触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视线范围外也不行,所以需要由父母带着去接触陌生人。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些孩子习惯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门前如果想带上一二件心爱的玩具,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语言限制
二岁半以下的小朋友语言能力不佳,只能以一些儿语或手势来表达,故不能期望他们见人便会叫人,尤其是遇上新年亲朋好友聚首一堂的“大场面”,小朋友通常会感到紧张,未必如大人所愿地叫人。不妨事先教孩子用非语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双面型宝宝
双面宝宝,其实是内外不一。在家的时候,生龙活虎,出去外面了,就变成一只“纸老虎”,一声不吭。他们生活在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圈,不擅与外人交往,在陌生人、陌生环境前显得胆小和犹豫,所谓典型的“怕生”,亦谓“偏交”。在陌生环境中,他们变得非常敏感,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案例】
年初五,妈妈要带3岁的彬彬去以前的老领导家拜年。为此,妈妈特意提前在家安排了一场礼仪大演习,并千叮咛万嘱咐孩子见到领导就要叫“爷爷好”,还有“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样的祝福话没少教。
可到了那天,事实却出乎妈妈的意料。在老领导面前,彬彬仿佛变了个人,无论妈妈怎么暗示他叫人,他都一字不吐。老领导摆了摆手,“没关系,小孩子害羞。”还给了封利是彬彬,但小家伙连个谢谢也没有。妈妈急了,严厉命令彬彬道谢,彬彬却扑进妈妈的怀里哇哇大哭起来。这让妈妈好不尴尬。
【专家建议】
双面型宝宝的“怕生”其实是缺乏实践机会,说明孩子很少外出,与他人交流情况较少。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送去幼儿园了。家长也应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并适当地给予鼓励。对于第一次见生人不肯开口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更不要觉得在人前丢了面子而一味地训斥。万事开头难,多鼓励孩子“爷爷多喜欢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多好”,尽管孩子可能躲到你的身后,但却加深了记忆,下次就不躲了,见到人也会叫了—这也是一种进步。
平日里,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触。当孩子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了,家长就要逐渐放开手,让宝宝学着独立,从而慢慢成熟起来。
霸道型宝宝
由于父母的溺爱,这类宝宝常常自我为中心,任性,不顾他人感受,甚至有点霸道、自私,想要的东西,不管是谁的,他都要抢到手。不能和同伴和睦相处,对同伴甚至带攻击性,一旦不满足他的欲望,就满地打滚、哭闹、生闷气不理人。
【案例】
小虎子今年4岁,别看年纪小,却“强”得很。那天,姑姑带女儿来家中做客,小妹妹看到他有那么多玩具,嚷着要玩,哪知小虎子马上冲过去将所有玩具抱在自己怀中,还用身子护着,就是不给妹妹玩,吓得小妹妹号啕大哭。一旁的大人赶紧劝起来,可小虎子说什么也不听,还嚷嚷着:“就不给,就不给!这都是我的!”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小霸道!
【专家建议】
3—6岁孩子的社交地位可以分为五种:一般型、受欢迎型、受拒绝型、矛盾型、被忽视型。显然,小虎子属于受拒绝型。在家里受宠,家长什么事都依着他,此时,一味地劝解是无效的,情绪冲动的孩子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因此,硬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让玩具与他人分享是不现实的。但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比如交换玩具,或者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
如果以上不奏效,家长应该立即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与惩罚,压压他的气焰,他就不会那么霸道了。孩子有了心理积累,自我意识增强,就不会重蹈覆辙。
逃避型宝宝
这类宝宝性格比较孤僻、胆小,少言寡语,很少和同伴一起玩,对玩具不感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很冷漠,仿佛看透世事般,俨如一个小大人。其实,他们的胆小、孤独、甚至逃避现实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案例】
一个5岁的孩子其实已经懂很多事了,比如茵茵。父母离异后,茵茵跟了妈妈。在幼儿园看到别人的爸爸来接放学,小茵茵很不解,自己的爸爸在哪呢?问妈妈,妈妈都说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要很久才回来。可一次玩耍中,小伙伴取笑她:“你爸爸才不是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呢,我爸爸说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你没有爸爸!”茵茵伤心地哭回家,也听不进妈妈的解释。从此,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再也不愿意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
【专家建议】
据调查,人在童年时期如果有社交恐惧,到成年时期变成社交焦虑,成为一种病态。童年时,父母离异、虐待、体罚等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父母离异不是不可以告诉孩子,而是要在一个孩子心智发展相对成熟,能理解了的时候,再说出实情。同时要与另一方沟通好,定期来看望孩子,告知孩子,爸爸妈妈即使分开了,也是会爱孩子的,永远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作为单亲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更要加倍,每一个小成绩都要给予很大的鼓励,小的缺点有时不妨忽略。
对于特别逃避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做“感统训练”或“沙盘”游戏。“感统训练”是指一些儿童医院开设的专家治疗室,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合作、反应来治疗。如果宝宝仍不愿意说话,不愿交流,通过“沙盘”游戏各种模拟来分析孩子最缺的是什么—母爱、父爱,还是被忽视或者对一些人、一些过去发生的不幸的恐惧。
活跃型宝宝
活跃型宝宝是最让人放心的。性格活泼开朗,在交往中主动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和很多同龄人都能玩得来。另外,他们的能力也很强,因此也容易得到同伴以及成人的喜爱。这样的宝宝在社交中十分成功,称为“社交小明星”也不为过。
【案例】
3岁的淼淼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童星,无论什么场合,这小家伙从不怯场,总是表现得落落大方,又唱又跳的,好不让人喜欢!参加了不少演出,也捧回了不少奖项,淼淼越来越有大明星的风范了,大人们对她赞不绝口。可也有人说了,尾巴翘到天上了,小小年纪就这么爱出风头……
【专家建议】
活跃型的宝宝往往有比较强的表现欲,而且很自信。但他们对赞言、夸奖等字眼比较敏感,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性,从而获取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溢美之言会让他们骄傲自满,反而不思进取,可能造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种状况出现。
面对自我感觉太好,甚至有些自恋的孩子,家长应适当“泼冷水”—在赞美之余不要忘了让孩子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家长应适当指出孩子的缺点,比如“今天宝宝对人不够礼貌”、“今天宝宝有点骄傲了”等。有些童星小时候很出名,长大了就未必很出色。“其实你很平凡。”“与其他人相比,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不是刻意将孩子培养成明星,就要经常提醒孩子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