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敛阴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22:13
 http://wenku.baidu.com/view/39ecf4f9aef8941ea76e05ef.html 

三黄敛阴散


  【名 称】三黄敛阴散  【方剂组成】石膏、白矾、黄芪、黄苓、黄柏、吴茱萸、五味子。  【性 状】中药散剂  【功能主治】阴部多汗症  【用法用量】以细末撒患处,一日2次,十日为一疗程。  【方 解】石膏、白矾敛阴清热,五味子敛阴止汗,黄苓清热燥湿,黄芪补气固表,黄柏,吴茱萸杀菌止痒。  【临床应用】阴部多汗症患者表现为下阴潮湿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将内裤整个汗湿,同时阴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臭,由于阴部汗液不易蒸发,患者该处会常伴有摩擦红斑、毛囊炎、溢脂性皮炎等症状。治疗该病需以敛阴清热,祛湿止痒为主。  【方 源】全国名老中医献方 精业本草中医药网整理  
  • 敛阴

    敛阴 治法之一。即收敛阴气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阴津耗散而病邪已衰退的证候。如热性病热退身凉,余邪已清,但夜间还有虚汗,可用山茱萸、五味子加入止汗剂中。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40:10 (GMT+08:00)

  • 敛阴泻肝汤

     

  • 平胃敛阴汤

     

  • 敛肺止咳

    咳 治疗学术语。系收敛固涩法之一。治疗久咳肺虚的方法。症见咳呛日久,痰少、呼吸迫促、自汗、口舌干燥、脉虚数等。组方宜用敛阴药加止咳药。常用如五味子、麦冬、杏仁、橘红等。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40:10 (GMT+0

  • 养血除风汤

    部有皮屑附着者。各家论述方中当归补血而润燥;白芍养血而敛阴;天花粉清热生津而润燥;荆芥疏风解热而退赤,且能引诸药以达肌表,润泽皮毛;甘草补中而益脾胃,配芍药酸甘化阴,敛阴和营。诸药凑效,风邪得除,阴血充沛,津液得生,胞睑得养,睑弦自

  • 葛根白术散

    煎7分,去滓温服。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方中干葛升散阳明之热于肌表,此为君药;白芍敛阴和胃,以去气分之热;枳壳破热气之坚结,而能敛阴;木香以升降上下之气;白术以健脾去湿;茯苓以渗邪湿。此主和理脾胃。治丹毒之不甚热而以湿郁热者。

  • 血虚咳嗽

    阳扰,阴血亏损,火旺克金所致。见《症因脉治》卷二。证见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治宜养阴补血,敛阴降火,方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天地煎、家秘肝肾丸合黄芩泻白散等。参见咳嗽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 升阳举经汤

    明药也。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退热收汗,加芍药以和血敛阴,黑栀子以清热止血。2.《成方便读》:此为中气不固,经血下陷之证也。故以补中益气汤全方,取虚者补之,下者举之之义。加以白芍入血敛阴,庶有所收摄,不致如江河之日下。黑山栀亦能入血,取红

  • 麻仁四物汤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白蜜1匙,温服。各家论述 生地滋阴壮水以资血液,当归养血荣经以润肠胃,白芍敛阴和血脉,川芎活血行气,麻仁润燥以通大便也。水煎入蜜,使津液内充,则肠胃润泽而传送有权,何燥闭之有不通哉。摘录

  • 浴目方

    于饭上蒸透,频频洗目;冷则复温之。各家论述黄连、朴消以去热,防风、白芷以祛风,归尾、红花以散血,胆矾、古钱皆能敛阴、除湿泪、泻肝热、敛心神。此洗目良方,无激火动血气之失。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2:56:17

  • 归芍地黄汤

    ,脉细数或弦数。用法用量 水煎服。备注 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人参、甘草补脾益气,白芍、枸杞补肝敛阴,地骨皮、丹皮、知母清热除蒸。共奏养血益气,滋阴清热之功。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最后修订于 2009

  • 香芩四物汤

    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方中生地滋阴凉血以配阳,条芩清热安胎以治痢,当归养血润燥,川芎活血行气,白芍敛阴止血,甘草泻热缓中,茯苓渗湿以清治节,木香调气以醒脾胃。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阴得维阳,而阳热自化,肠胃清和。最

  • 当归蒲延散

    述 《医略六书》:产后冲任不调,瘀血乘虚留结而成血瘕,故小腹胀满疼痛不已焉。当归养血荣经脉,蒲黄破瘀消瘕积,白芍敛阴和血,血竭去瘀生新,桂心温经暖血以开结,延胡破血活血以消瘕。为散酒煎,使瘀血消化,则新血自生,而冲任融和,安有血瘕痛胀

  • 化瘀四物汤

    不止,恶露不能遽净焉。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 熟地补血以滋冲任,当归养血以雄经脉,白芍敛阴和血,香附调气解郁,川芎行血海以调血脉,灵脂去瘀血以除腹痛,而定血露不绝也。水煎温服,使瘀化气调,则经血自充,而冲任融

  • 清凉散火汤

    加减脉洪数者,加大黄4钱。各家论述此方用黄连为君,清其上焦之热;佐以黄芩,入血清热;生地养阴清热;赤芍敛阴清热;菊花、连翘、薄荷、茶叶,引药上升;滑石、木通,引火下降,火郁散而目明矣。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1日

  • 莲子黄连丸

    )2钱,杏仁(浸去皮,焙)2钱,石莲子2钱。制法 上为末,用猪胆汁浸糕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 敛阴和脾。主小儿潮热往来,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喘咳,疳而成痨者。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煎乌梅、姜蜜汤送下。各

  • 小儿泄泻

    脾虚,中焦运化无力等均可发病。一般分风寒泻、暑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详见各条。若病情恶化,可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治当敛阴、固阳,若两者兼施。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13:19 (GMT+08:00)

  • 藕节地黄汤

    以藕节炭为君,惟藕节炭乃清凉之品,能祛瘀生新;佐以生地养阴清热,滑石清其结热,黄芩清其血热,茅根凉血,使血不妄行;白芍敛阴,使血能返本;薏仁米舒胃健脾。热减脾强,则血自止矣。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2:47:16

  • 四物加地榆汤

    后血室空虚,冲任失守,不能操蓄泄之权,而经血妄行,故血崩不止焉。生地凉血止血,地榆涩血定崩,小川芎行血海以升阳,白芍药敛阴血以固下,当归身养血以引血归经也。水煎温服,使经血内充,则冲任融和,而蓄泄有权,血无妄行之患,安有血崩之不止乎!脾虚加

  • 散寒清金汤

    主治伤寒发热畏寒,脉浮紧而咳嗽者。用法用量水煎,热服。覆取微汗。附注本方夏月亦可用,以内有白芍敛阴,但麻黄留节只用四五分,若此际用一味清热凉药,则肺邪愈蔽,咳久莫止。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

  • 芍芩汤

    矣。方中四苓散以行水道,自脾胃而引之下达于膀胱,水行则热息;木通泻心热于小肠;黄连泄心肝之热,且厚肠胃;黄芩泻肺热于大肠,芍药以敛阴和脾补肺,而和大肠。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23:53:54 (GMT+08:00)

  • 肾热汤

    明目,故以为君;牡蛎咸寒,软痰破结,生地大寒,泻火滋肾,麦冬、甘草补肺清金,白芍酸寒,平肝和血,皆能生水而制火,退热而敛阴;白术、甘草、大枣,补脾之品,益土气正以制肾邪也。数者皆固本之药,使精气充足,邪热自退,耳窍自通。加葱白者,以引肾气上

  • 白术桂枝汤

    家论述 风干胃腑,木旺乘脾,不能敷化而营卫乖和,故身热不解,泄泻不止焉。白术壮脾胃以杜风,桂枝散风邪以平木,白芍敛阴安脾土,炙草缓中益胃气也。更以姜、枣调和营卫,使风邪外解,则肝木和平,而胃阳不复陷,脾阴日渐充,何虑身热不解,泄泻不除

  • 加味举轻古拜散

    风热伤于营分,致蕴热内迫,而血动于经,故衄血而身热不解,天癸不调焉。黑荆芥疏风理血,生地壮水凉血,黄芩清热止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养血益营,丹皮平相火凉血,枳壳泻滞气以降下,茜草化滞血以止衄,生草泻火以缓其中,茅根以凉之,俾风热外解,则经

  • 加减归芍地黄汤

    阴虚阳浮,经气不固,而经血易动,故交接出血。生地滋阴壮水,萸肉秘气涩精,山药补脾阴,茯苓和脾气,当归养血以资血室,白芍敛阴以固冲任,丹皮平相火以凉血,麦冬润心肺以交肾,五味敛津液以固经脉也。水煎温服,使阴平阳秘,则经气完固,而经血无妄泄之患

  • 黄耆当归丸

    失不知焉。人参扶元气以补肺,黄耆补中气以壮脾;白术健脾土,力能统摄津液;陈皮和中气,更能调和脾胃;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固经脉;炙草缓中益胃气也。煮猪脬捣为丸,盐汤下,使脾肺气充,则脬气亦厚,而水府蓄泄有权,岂有小便遗失不知之患乎。摘

  • 苏葛饮

    虚留结,放两胁疼痛,胀满不止焉。苏木疏肝胆以破血,紫葛行血分以升阳,当归养肝血之虚,蒲黄破瘀血之滞,桂心通闭平肝,白芍敛阴和血,生地汁壮水以滋荣肝木也。水煎冲服,务使水润木荣,则瘀血自化而新血完复,清阳无不升,何患其胁胀疼痛之不去耶。最

  • 升阳四物汤

    产后冲任两亏,清阳下陷,不能摄血,而血漏不止,谓之漏血。熟地补血以滋冲任,当归养血以归经脉;川芎入血海以升阳,白芍敛阴血以止漏;升麻升少阳清气,白芷升阳明清气,二药炒黑,均能止血定漏;血余炭去宿生新,力能止血以定漏血也。水煎温服,使经血

  • 败酱草散

    滓温服。各家论述 生地滋血凉血,炒松能止暗渗之血;当归养血荣经,醋炒能归经络之血;小川芎入血海以升阳,白芍药敛阴血以止漏;败酱草泻热凉血,炒黑亦能止血;川续断补经续绝,炒黑亦能止漏;甜竹茹清肝胆以解阳明之郁热也。为散水煎,使经血内

  • 黄耆煎散

    熟地补阴滋血以资血室,人参补气状元以壮气海,黄耆补气益卫,当归养血益营,鳖甲滋肝肾以散结,麦冬润肺燥以生津,白芍敛阴和血脉,桂心温经散寒邪,白茯苓清治节以和中也。为散,姜、枣汤煎,使气血内充,则虚寒自散而清阳敷布,营阴暗复,安有寒热倦

  • 调胃升阳汤

    已垂危,胎孕难安矣。熟地补血以滋冲任,炒松兼去阴中之湿;白术健脾以护胎元,炒焦兼去肠胃之湿;葛根升阳以解阳明之邪;白芍敛阴以和厥阴之血;木香调气醒脾胃;厚朴散满通阳气,茯苓渗湿和脾;藿香快胃祛暑。水煎温服,俾寒暑并解,则脾胃调和而阳气通行,

  • 肺结核丸

    窝,直径8~24μm,有的具长短不一的刚毛。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功能与主治 敛阴补肺。用于肺空洞,肺出血。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9g,一日3 次。贮藏密闭,防潮。

  • 催生立应散

    内车前子清降通闭,冬葵子滑胎利产,香白芷开泄阳明,大腹皮疏利逆气,当归养血脉润胎,枳壳破滞逆泻气,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阴中之血,牛膝逐胎下行以易产。为散,入酒煎,使血液内充,则滞气亦化,而沟满渠通窍道润泽,何有难产之患,乃致横生逆下哉。

  • 芍药黄芪酒

    热饭前服用。备注 (1)黄芪:补气升阳。生地黄:滋阴养血,用酒浸之,性如熟地,其补精益髓之力大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熟地:与白芍同用可补血调经,与黄芪同用则行气益血,使月经调顺。艾叶:可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带,安胎。

  • 千金腹痛方

    产后血气两虚,寒邪内伏,故腹中绞痛,时发寒热焉。熟地补血以滋血室,黄耆补气以实卫阳,白术健脾生血,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和血脉,炙草益胃缓中气,川芎入血海以行血中之气,桂心入营血以御经中之寒,炮姜温中逐冷,大枣缓中益脾也。为散醇酒煎服,务

  • 调中养荣汤

    有伤,不能敷化精微,传送糟粕,故下痢赤白,胎孕不安。生地滋阴凉血,以退暑热;人参补气状元,以固胎息;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止血,茯苓渗湿和脾,山药补脾益阳,葛根开阳气以散热,藿香快胃气以祛暑,木香调气醒脾胃,灵草益胃缓中气也。水煎温服,使血

  • 生地制散

    ,营行失度,故吐血、衄血不止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凉血,黄耆补气生血以摄血,熟地补阴滋血,麦冬润肺清心,条芩清热安胎,白芍敛阴止血,地骨皮清肌退浮热,枸杞子补肾填精血,甘草缓中以泻火热也。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虚火自退,而经府肃清,何有吐血、

  • 加味阴痛四物汤

    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 血亏木旺,湿热滞于厥阴,故前阴漫肿,疼痛不已。生地滋阴壮水,以涵肝木;白芍敛阴和血,以除阴痛;川芎行血中之气;当归养痛伤之血;柴胡升阳散滞;龙胆泻热导湿;丹皮凉血平相火之热;山栀清热降屈曲之火。如

  • 加减定血黑逍遥散

    营血妄行,故吐血呕血,潮热不止。生地滋阴壮水,以凉血室,捣汁力能散血生血;柴胡解郁升阳以疏肝胆,鳖血炒以引入血分;白芍敛阴收血溢;当归养血归经脉;白术健脾生血;茯神定志安神;山栀清三焦之火以定血;丹皮平相火之逆以止血;麦冬清心润肺以滋水之上

  • 十圣散

    ,不能滋荣胎息,故胎动不安。方中以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固中,熟地补血以滋冲任,白术健脾以生血气,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安胎息,川芎调血海,续断续经筋脉,炙甘草缓中益胃,砂仁开胃醒脾,为散水煎,使脾胃调和,则气血内充而胎得所养,胎无不宁,

  • 调中益胃汤

    家论述 此方以人参为君,扶其元气;佐以黄耆、熟地,气血双补;苍术、草果能驱败气而扶正气;陈皮、茯苓调其中气;白芍敛阴,甘草和中。细审此方,似乎平庸,然与正气被伤之人服之,不寒不燥,最为稳妥。摘录 《医学探骊集》卷三最后修

  • 桂枝加耆术汤

    温服。各家论述 脾肺两亏,清阳不能敷布,而卫气不密,故腠理空疏,汗出不止焉。黄耆补中固卫,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敛阴和营血,桂枝行阳温卫气,炙草缓中益胃,姜、枣调营和卫也。水煎温服,使脾肺气强,则营卫调和,而腠理致密,安有汗不止之患。

  • 加味甘麦大枣汤

    方中人参、小麦、大枣、炙甘草甘温补中以助生化之源,使气血充裕,阴平阳秘,寒热无由生;白芍既有养血之功,合甘草又有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能;更兼麦门冬清心润肺,白晴赤痛自然消除。临床应用 白晴赤痛如崇赵某某,女,35岁。1971

  • 起睫汤

    3片、红糖1撮,浸水喝,每日1次。各家论述方中白术、茯苓、甘草健脾以培土生金。当归、白芍养血以舒筋,白芍配甘草敛阴和营,缓解挛急。蔓荆子、防风疏散风邪,且无伤阴之弊,并能助白芍、甘草解散挛急。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月11日

  • 加减黑逍遥散

    入膀胱,溺出纯血。方中地黄滋阴壮水,生用最能止血;柴胡解热升清,盐炒引之达下,阿胶补阴益血,蒲灰炒珠更能散血定血;白芍敛阴益血,酽醋炒黄,引入肝脾敛血;茯苓渗利溺窍,乳拌不耗阴血;山药补益脾阴,炒黄兼能摄血;丹皮凉血止血;荆芥和血理血;地榆

  • 四物补心汤

    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产后血亏痰滞,迷惑心窍,故心神恍惚,语言颠倒。生地壮水以滋心血,枣仁养心以宁心,白芍敛阴和心脉,当归养血荣心经,川芎行血海,白术健脾元,半夏化痰燥湿,远志通肾交心,茯神安神定心,炙草缓中益胃。水煎温服,使脾

  • 交加地黄丸

    痛,乃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经候愆期焉。生地滓收入老姜汁,以生新散瘀;老姜滓收入生地汁,以散瘀生新;当归养血脉,白芍敛阴血,延胡化血滞以归经,川芎行血海以荣经,桃仁破瘀血以通经,人参扶元气以通脉,木香调气和中,善开痞结,香附调气解郁能除疼

  • 人参五味子糖浆

    浆药品汉语拼音 药品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敛阴,安神。用于病后体虚,失眠。规格每瓶装100毫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禁忌糖尿

  • 白茯神散

    心包失养,无以振发神明,而触事易惊焉。人参扶元补气以充血脉,黄耆补气固中以壮胃阳,当归养血营经脉,枣仁养心安神志,白芍敛阴和血脉,麦冬润肺清心火,远志通肾交心,肉桂平肝暖血,茯神安神定志,辰砂镇心定惊,炙草缓中和胃也。为散水煎,使胃气一壮,

  • 加减当归六黄汤

    热内陷,卫气无所止息,以热主疏泄,故漏汗不止,胎孕不安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安胎,黄耆补气实卫以固表,当归养血以荣心,白芍敛阴以收汗,阿胶补阴以滋冲任,黄芩清热以安胎元,白芷行气于元府,炒黑亦能祛湿除汗,甘草调气于脾胃,炙灰亦令燥湿缓中,更以浮

  • >>点此查看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