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私募慈善基金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6:56:14
谁的私募慈善基金会 http://www.gongyishibao.com 2009-11-2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

■ 张光秦          

    上周,金融巨骗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骗局的最大受益者慈善家杰弗里·皮考尔(JeffryPicower)死于其家庭游泳池内。他涉嫌利用自己创办的Picower Founda-tion“洗钱”,取得超过51亿美元的诈骗收益。Picower Foundation资产价值超过10亿美元,在教育、医学研究以及人权机构资助广泛,在丑闻缠身关闭前,这是一流声誉的美国顶级私人基金会。皮考尔之死引发了新一轮关于私人慈善基金会品牌的讨论:以企业和个人名义创办的知名私募基金会应对谁负责?如何监管私人持有的慈善品牌?
 
    这个问题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企业家捐出来自己的身家、拿自己的名声出来做慈善,难道还不能说了算?在美国慈善业,这个答案近年愈来愈趋向于否定。这不仅仅是一只老鼠可能坏一锅汤的问题,舆论趋向认为,无论公募基金会还是私人基金会都应属社会公器。
 
    大规模的基金会为众多社区福利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各种慈善项目运营,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社区机构的服务能力造成影响,弱势群体是受害人。涉及顶级慈善机构的丑闻更是波及面巨大。印第安那大学筹款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显示,自2008年10月-2009年2月,全美私募基金的捐款几乎停滞,许多受访潜在大额捐款人指皮考尔基金会丑闻使他们暂缓行动。目前美国私人基金会在收入来源方面大多是通过投资收益来实现的。人们怀疑还有多少基金会也卷入了华尔街的金融案件。
 
    这些筹款法律约束并非一蹴而就,基金会的监管是一个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立法机构不断从“大案要案”总结教训的渐进过程。1992年最有实力、资格最老的慈善组织——美国联合劝募协会爆出主席滥用善款供自己和年轻女友度假,购买豪华别墅。国会在此事件后才通过法案,规范所有慈善团体的主管人员的薪资与津贴,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公开税表。
 
    9·11事件则促使专款专用成为公募基金会的约束要点。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民众踊跃捐款给各种以协助受难者家属进行身心重建的慈善团体,如美国红十字会等。据统计,所有慈善团体与基金会因9·11事件共募得约240亿美元善款,然而当时的法规并没有对善款必须运用于当初设定募款救助对象或公益目标的规范,美国红十字会随即以规划因应未来可能再次发生恐怖事件为由,扣留筹得的2.64亿美元暂不发放。
 
    本次涉及顶级私人基金会的皮考尔案,将会成为私人基金会约束立法的标杆。从下一财年起,美国私人基金会将填报新的税表。此前私人基金会的税表信息公开程度远低于公募基金会标准,填报内容不必披露董事利益冲突、职权冲突、薪酬界定标准、主要项目进度等内容。而新税单则不再给予私人基金会这些特权。
 
    名流爱惜羽毛注重基金会名誉是一回事,如何通过制度让私人基金会可靠可信,如何让富豪的捐款真的成为社会的资产则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