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余秋雨青歌赛经典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44:33

 

余秋雨在第13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点评成为收视杀手锏。整个点评主要包括:“古道西风瘦驴、 牛都出汗了、 孔圣人字什么、 一代名妓李香君悲凉一生、阿基米德千古名言、白居易描绘了谁的爱情、东渡日本的和尚叫啥”七个部分。本文将为你一一再现这七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古道西风瘦驴

题一:

请将下列名句填充完整,并说出其作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夕阳西下,( )。

答案:(选手答出了“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没有答出“马致远”。)

点评:前几届的比赛中,好像曾经有歌手把“古道西风瘦马”答成“古道西风瘦驴”,我当时点评道,驴和马在动物学上虽是近邻,但在音韵学上却相去甚远。这首散曲小令一连用了9个意象,全部都是名词的拼叠,这些名词在语义学上没有间离关系,呈现出一种意象之美。如果老老实实加上动词,说枯藤绕着老树、老树上栖息着昏鸦云云,那效果和诗意就要大打折扣了。马致远是元朝时候的北京人,具体生平不太清楚,他虽然已是杂剧名家,但那方面的成就不如写《窦娥冤》的关汉卿、不如写《西厢记》的王实甫,也不如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能提得起来的杂剧只有一部《汉宫秋》。马致远被人记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首小令。

题二:

“芝麻,开门!”是电影《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里的一句经典对白。请问阿里巴巴的故事出自下列哪部文学名著。并说出它的另外一个名称。

A.《伊索寓言》 B.《格林童话》 C.《天方夜谭》

答案:(选手答“《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正确。)

点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开头,我小时候印象很深。一个国王因为妻子不忠,开始报复女性,他每天都要和一个少女结婚,然后将她杀害。有一个勇敢、智慧的女性挺身而出,她用给国王讲故事的方法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也使得其他姐妹免遭厄运。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之后,国王终于变好了,不过,他们的结局有点平庸,就是结婚之后走向了白头偕老。这是一个用美丽心灵去改变残暴的故事,它用悬念和期待来延续生命。文艺复兴前期的《十日谈》,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令故事在延续。因为有悬念就有期待,有期待就有美的希望。

题三: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诗人( )在其代表作之一( )中写下的名句。

答案:(选手答出了“雪莱”,没有答出“《西风颂》”。)

点评:雪莱这个名字,在“五四”以后的中国,是年轻人谁都知道的。当时,好多青年男女的墙上都挂着雪莱的照片,因为雪莱除了诗写得好以外,还长得很英俊。他溺水而死的时候才30多岁,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句子,还留下了美好的形象。至于这句诗为什么会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流行,我想,中国近代史就是一个冬天,到了新世纪,春天的希望出现了,冬天和春天,暗喻着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区别。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句子,它运用了问句的方式,既盘问自己、也安慰朋友,有一种似轻若重的意味。

题四:

(视频:播放《大闹天宫》)这是我国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请问,玉皇大帝赐给孙悟空的官职是什么?孙悟空对此不满,回到花果山后又自封为什么称号?

答案:(选手答出了“齐天大圣”,却把“弼马温”误答成了“九品芝麻官”)

点评:传说,猴子可以避开马的瘟疫,所以玉皇大帝赐给孙悟空的官职将“避马瘟”改了两个字,成了“弼马温”。孙悟空对此不满,因此就回到花果山,给自己起了个最大的名字——“齐天大圣”!我小时候看《西游记》,都是懵懵懂懂地一带而过,年纪大了之后才看出了它哲理的一面。孙悟空大闹天宫、离开天庭,是为了重获个体自由,但他最后又能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历经艰难险阻,说明为了接受更加崇高的使命,他可以舍弃个体自由。

题五:

青铜器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如图所示(图略),请选择这只鼎的名字,并说出其朝代。

A.大克鼎 B.司母戊鼎 C.牛方鼎

答案:(选手答出了“B”,却将“商朝”误答成了“清朝”。)

点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重的鼎。鼎为“重器”,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种走向文明的标志。有没有能力制造青铜器,是衡量文明水准的尺度之一。这只鼎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它告诉我们,方正厚重才是中国审美传统的故乡。我们现在,好像更愿意关注200多年前的古代,而忘了去注视2000多年前的古代,其实,那里有许多原始的、更美的东西。

牛都出汗了

题一:

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个国家的人?他来到我国游历时正值我国哪个朝代?

答案:(选手答“德国,战国”,错误,正确答案为“意大利,元朝”。)

点评:马可·波罗是值得中国人记忆的一个名字,他把中国的美丽带到了欧洲,当时在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床头,往往能发现一本《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本人也来自一个美丽的城市——威尼斯。有学者考证说,他可能没有来过中国,因为《行记》里有很多细节与当时中国的状况不符合。但马可·波罗毕竟只是个旅行者,而不是个学者,他没有精确记录的义务。

题二:

在唐代长安城经常可以见到的“新罗人”来自今天的:

A.朝鲜半岛 B.中南半岛 C.阿拉伯半岛

答案:(选手答“A”,正确。)

点评: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首屈一指的顶级国际大都市。在那里,你可以品尝到阿拉伯的面食,欣赏到印度的茶艺,见到来自新罗和日本的留学生。唐代的中国,和各个地方来的人都有非常友好的交流,比如,外来的留学生也可以考科举,甚至留在大唐做官,来自新罗的崔致远就因此在中国居住了许多年。

题三:

“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名言最初出自哪位运动员:

A.容国团 B.李宁 C.郎平

答案:(选手答“A”,正确。)

点评:我依稀记得是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听说了容国团的这句话。他是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在当时的轰动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记住这句话,记住当年那个漂亮、瘦弱、为中国带来荣誉的年轻人。

题五:

1、关于成语“汗牛充栋”,正确的解释是:

A.牛都跳出汗了,也够不着

栋梁,形容房屋之高

B.牛都累出汗了,满载国家栋梁,形容兵马之众

C.牛都运出汗了,堆积高达栋梁,形容书籍之多

答案:(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C”。)

点评:看见你答错题,我们都出汗了。

题六:

请将下列名句填充完整,并说出其作者:

( ),吾将上下而求索。

答案:(选手答不出来,正确答案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

点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他最让人记住的两句诗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都被麻烦、谣言和小人所包围,所以他的诗里经常出现“美人”、“芳草”、“幽兰”的字样,他是要借这些美好的事物来抒发情怀。他质问道,为什么民众总是喜欢谣言呢?为什么贤能的人总是遭到嫉妒呢?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诗人,如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一样。如果把《诗经》比喻成“黄河小合唱”的话,那么,屈原的楚辞就是长江边上的“悬崖独奏曲”。

题七:

晚唐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描写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并说出该节日的具体日期是公历几月几日前后。

答案:(选手答出了“清明节”,却把“4月5日”答成了“9月”。)

点评:杜牧这首《清明》诗,他的《樊川诗集》没有收,《全唐诗》里也没有收,最早收录的是南宋年间编成的《千家诗》。但从诗意看来,字里行间还是有一点“小杜”的风格,于是慢慢就流传开来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为诗里的“杏花村”究竟属于哪里而争论。其实这种争论大可不必,我理解小杜的“杏花村”是一种泛指,泛指天下所有开花的村庄。这就和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也无须争论一个道理,应该是“天下处处杏花村”、“天下处处桃花源”才对。

题八: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请选择这句名言是下列哪位人物说的,并说出其国籍。

A. 黑格尔 B. 海涅 C. 歌德

答案:(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C,德国”。)

点评:说“理论是灰色的”,并不意味着所有理论、所有灰色都没有价值——理论是对生命之树的概括和提炼,但它必须要有生命之树的基因。艺术家们如果碰见那种没有生命的理论,那么宁愿固守自己的生命之树,也不要理会那种灰色。

题九:

请说出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今天的哪个城市,并说出小说女主人公的名字。

答案:(选手答不出来,正确答案为“北京,虎妞”。)

点评:我们现在的这座城市——北京,曾经被一个作家密切地关注过,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和北京的地域关系极其紧密。每当我们想起这座城市,就会想起他。 

孔圣人字什么

题一:

请根据给出的条件回答问题。

1、这个国家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

2、如图所示:该国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3、它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请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以及首都名称。

答案:(选手答“意大利”,错误。正确答案为“智利,圣地亚哥”。)

点评:智利的复活节岛上,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像,大约有1000多个,具体用来干什么的,到现在大家也弄不清楚。这也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带给人类的,往往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逗号,甚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问号。

题二:

请根据给出的条件回答问题。

1、 这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2、 诗中说到了位于安徽省的桃花潭。

3、 诗中提到了诗人的好友汪伦。

请说出这首诗的题目并背诵出来。

答案:(选手答不出来。正确答案为“《赠汪伦》”,“李白乘

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点评:这首诗我小学的时候就会背了,但当时还不太了解诗里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随着年纪的增大,越来越被这首诗所震撼。汪伦只是当时的一个普通村民,而李白却是当时的第一大诗人。他们的友谊证明了一点:真正的友情和地位无关,也和才华无关。写《赠汪伦》时候的李白,大概55岁,在今天的安徽一带游历,他还不知道生命中等待他的将是些什么。其后,他遭遇了“安史之乱”、牢狱之灾和流放生涯。我想,类似和汪伦的友情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在灾难之中支撑着这位杰出的艺术家。这首诗除了告诉我们友情可以超越世俗功利之外,也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点:艺术家如何把人世间最微小的感情进行诗化,诗化成《赠汪伦》一样的千古绝唱。

题三:

我国古代礼制建筑中有一种叫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又称孔庙,最著名的孔庙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

我的提问:

1、孔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名什么、字什么?

2、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他是春秋时期哪个国家的人?

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孔子是哪个流派的创始人?

4、孔子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并编成了书,请问这本书叫什么?

答案:(选手答出了孔子“名丘”,是“鲁国”人,他的书叫做“《论语》”,没有答出孔子“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点评:一个民族,如果有一两个人的名字成为世界文化常识的符号,那么这一两个人绝对是这个民族的骄傲。世界各国的文化人,大概都知道中国有着“老子”、“孔子”这样杰出的思想家。如今,全世界已经有了200多所“孔子学院”,我也曾经在那里讲过课。

题四:

请根据给出的故事选择正确的成语。

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有个道人给了他一个枕头。他枕着枕头入睡后,做了个升官发财、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的梦。可当他一梦醒来时,店主人做的米饭还没熟呢。

A. 同床异梦 B.如梦初醒 C.黄粱美梦

答案:(选手答“C”,正确。)

点评:对于答题的北大歌手来说,这道题目显然太简单了。 

一代名妓李香君悲凉一生

题一:

《桃花扇》是一部古典戏曲的杰作,请说出它描绘了哪两个朝代更替时的社会生活,并选择其女主人公的名字。

A.柳如是 B.陈圆圆 C.李香君

答案:(选手答出了“C”,却把“明,清”答成了“北宋,南宋”。)

点评: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和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更替不一样,因为前者牵涉到了统治者民族的更换。李香君是一个妓女,但她只出卖笑容,不出卖气节。而明清更替时期的南明小朝廷却只要她的笑容,不要她的气节。李香君被强迫去结婚的时候,悲愤得一头撞在地上,她的鲜血溅到了扇子上,后来被画成桃花——这就是“桃花扇”名字的由来。李香君面对明朝将要灭亡时朝廷的无耻,不知如何是好,她又无法和新王朝合作,于是,她最终选择了和恋人出家。这出戏虽然没有尸陈舞台的死亡场景,但却弥漫着一种苍茫的悲凉感。按照黑格尔的标准,这是比一般悲剧境界更高的悲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代孙,当年孔子对政治、对朝廷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而他的后代面对传统王朝的黄昏时,已经感受到了挡不住的凉意。茅盾先生曾经说过,《桃花扇》是我国古典历史剧中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方面取得最大成果的作品。

题二:

使地球暖化,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答案:(选手答“A”,正确。)

点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水蒸气等等,都属于保暖气体,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它们就会把地球包住,引起全球暖化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北冰洋、南极洲的冰川积雪都会慢慢融化。所以,人类应该向企鹅承诺:我们要让你们活下去!

题三:

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

大洲分别是( )洲和( )洲。

答案:(选手答“亚洲,南极洲”,正确。)

点评:在全球化时代,对各大洲人口的一个粗略估计和记忆,已经成为了某种新的文化常识。亚洲最多,大约有38亿人口,非洲有8亿,欧洲有7亿;南极洲最少,因为那里没有常住人口,只有各国的一些科考人员,人口数倒数第二的是大洋洲,总共不到1亿。

题四:

象棋棋盘中间有所谓“楚河汉界”,它与下列哪一组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刘备 B.项羽、刘邦 C.周瑜、诸葛亮 B.项羽、刘邦

答案:(选手答“B”,正确。)

点评: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过了好多年之后,往往变成了某种游戏。跟“楚河汉界”有关的“楚汉战争”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使得汉朝得以成立,我们中国人后来称为“汉人”就来源于此。通过小小的象棋棋盘,那场战争的重要性奇妙地传递到了后人的手中,但棋盘上的战争,没有了人喊马嘶的拼杀,也没有了霸王别姬的悲剧。地理位置上的“楚河汉界”叫做“鸿沟”,在今天河南荥阳一带。

题五: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发明家,他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A.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B.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一的勤奋。

C.天才是百分之百的灵感,加上百分之百的勤奋

答案:(选手答“ A”,正确。)

点评:如果不拘泥于爱迪生的原话,其实,我们可以来细细分析一下上述三种情况。第一句话当然是形容科学家的,他们需要一点灵感加大量的实验;第二句话是说诗人的,他们需要大量的灵感和一点点勤奋,而即使那一点点勤奋,也是用来等待灵感到来的;第三句话大概不可能实现,因为百分之百的灵感和百分之百的勤奋,肯定不相容。灵感一般是在放松状态下出现的,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到来,所以,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灵感。记住,一切百分之百,都不可信任! 

阿基米德千古名言

题一:

我国历史上,曾有七个诸侯国被称为“战国七雄”,请选择下面哪个国家不是“战国七雄”中的?

A.秦国 B. 魏国 C.鲁国

答案:(选手答“C”,正确。)

点评:春秋战国的鲁国虽然出了孔子、孟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但在整个东周时期,它却只能像陈国那些弱国一样,在大国的夹缝之中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题二: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确立,和下列哪个城市的劳动妇女举行罢工游行有着直接关系:

A.德国慕尼黑 B.美国芝加哥 C.英国利物浦

答案:(选手选“C”,错误,正确答案为“B”。)

点评: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每次都讲到美国芝加哥和“三八国际妇女节”以及“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关系。我想,一个城市能够为世界提供两个永久节日的话,这个城市也应该很自豪了。

题三: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象,这个想象后来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它是:

A.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B.知识就是力量

C.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答案:(选手选“C”,错误,正确答案为“A”。)

点评:这三句话都非常著名,我们不妨在紧张的大赛间隙温习一下前人智慧的哲言,“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说的,“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顿说的。而阿基米德的这句话,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和浪漫的想象。所谓支点,既不是你,也不是你作用的对象,而是位于你和对象之间。如果寻找到了恰当的支点,一切奇迹都会发生。科学的论述和艺术的表达,在这句话里得到了完美统一,于是,通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的宣言,人类的庄严出现了。每次想到这句名言,我都会非常高兴。

题四:

请指出下列哪组诗词名句符合对仗的特点:

A.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案:(选手答“C”,正确。)

点评:对仗是中国语文的一个宝贝,它要求上下两个句子的文字平仄相反、词类相同、语义相关,像我们所熟悉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对仗格式的典范,它们带给读者无限的美感。所有诗人当中,对仗用得最好的是杜甫,李白写诗太天马行空了,他没有心思去对仗。

题五: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段曲词隐喻并概括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选手答“贾宝玉,林黛玉”,正确。)

点评:大家对这几句话的熟悉,和它们在上世纪80年代被谱成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歌有关,否则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红楼梦》里还躲着这样优美的曲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歌曲在传播古典文化时的便捷和影响。

题六:

“黄金分割”的比例数值是多少:

A.0.314 B.0.618 C. 3.14

答案(选手选“B”,正确。)

点评:0.618这个黄金分割的数值和美、艺术都有关。早在古希腊时候,智者们就在思考,美虽然各人有各人的感觉,但一定存在某种客观的“美”的比例,事物的形状、它们的长宽高之间一定暗含着某种规律,究竟什么样的比例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是最美的呢?结果他们发现,很多神秘的、美的比例都和黄金分割的数值非常接近或吻合,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作曲家也能提供很多例子。黄金分割不仅告诉了我们关于美的规律,而且还启示我们:艺术创作,要先找到规律,然后在规律之上进行再创造。

题七:

请在下面英文单词中选出不是代表动物的单词:

A.cat B.elephant C.lemon

答案:(选手答“B”,错误,正确

答案为“C”。)

点评:题目问哪个单词不是代表动物,结果你却选了一个最大的动物——大象。lemon是柠檬的意思,如果你认为它属于动物的话,除非你家里养了一条黄色的狗,它的名字叫做“柠檬”。

题八:

(视频:播放电影《珍珠港》)电影中表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长途奔袭,炸毁了美国的军港。请问,历史上称之为什么事件,这个军港所在的是什么群岛?

答案:(选手答不出来,正确答案为“珍珠港事件,夏威夷群岛”。)

点评:刚才电影中的轰炸镜头太漂亮了!它也告诉我们,艺术家是不会去歌颂灾难的,但他们有能力把灾难上升为审美。

题九:

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请说出A、B、C三条河流的名字?

答案:(选手答“黄河,长江,珠江”,正确。)

点评:有的国家是草原文明,有的国家是海洋文明,而我们中国是大河文明。我们的文明最早在黄河一带,从晋代开始慢慢南下,到了长江一带;近代,珠江流域的文明又慢慢“北伐”。所以,这三条河流非常能够说明中华文明的流变史。 

白居易描绘了谁的爱情

题一:

请根据给出的条件回答问题:

1.“三曹”和是这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

2.该文学流派所处的时期是汉魏之际。

3.该文学流派的诗文风格表现为俊爽刚健。

请说出这是哪个文学流派,并说出“三曹”的名字,以及他们之中哪一位曾经当过皇帝?

答案:(选手答出了“曹操、曹丕、曹植”,没有答出“建安文学”和“曹丕”当过皇帝。)

点评:曹操虽然被后人追封为魏武帝,但他自己是想做皇帝却没有做到,真正做了皇帝的是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汉魏之际的建安时期,也就是曹操“魏武挥鞭”的时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曹操给我们留下的千古名句,包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件趣事,我以前上课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测试,问台下听讲的朋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是谁写的?台下居然有人回答:这是《红灯记》里的日本鬼子鸠山写的!可见当年样板戏“流毒”之深。曹操一辈子,花了很大努力去做好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千百年后,居然以文章名世!如果撇开军事不谈,光是把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进行一次对垒的话,那曹操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文学成就,要比他的两个儿子——写出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著作《典论·论文》的曹丕和写出《洛神赋》的曹植都高。曹操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虽然常年置身气壮山河的战场,但他笔下的诗作却迥然超拔,直接关乎宇宙、人生。

题二: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我的提问:

1.七夕节和哪个美丽传说紧密相连?2.“夕”是什么意思?七夕又是什么意思?3.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也提到了这一天,请问这一名句出自他的哪篇长诗?4.白居易的这一名句写的是哪两个人的爱情生活?

答案:(选手答出了“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长恨歌》,唐明皇、杨贵妃”,却把“夕”的意思“夜晚”错答成了“中午”。)

点评:按照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七月七日的长生殿无人私语、交流感情的时候,还说了两句话——“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诗也已经和牛郎织女以及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话语了。

题三:

1984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臭氧空洞被证实和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评委提问:

1.氟利昂是一种气体、固体还是液体?2.氟利昂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哪些家用电器中含有氟利昂?3.请问臭氧减少对人的危害是什么?4.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合理的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请举例说出臭氧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选手答出了“气体,制冷剂,冰箱、空调”,并解释说:臭氧减少将引发“大量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危害;没有答出臭氧的功能是用于“漂白剂,水和空气的消毒,有机合成”等。)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进入到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清单之中。我们的文化研究,正是为了优化、而非劣化人类的生存。如果文化人不关注环保,那就是失职——难道我们真的要把所有环保问题的解决,都留给环保专家去做吗?

题四:

这是世界最伟大的油画杰作之一,请说出它的名称及画家的名字,并选择他的画作风格: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答案:(选手答出了“C”,没有答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点评:知道这幅画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而不知道它的名字和作者,这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知识远远没有感受重要。这幅画中一共有10个纤夫,从他们的表情和步履就可以看出,他们正在无望地经受命运的折磨。但大家如果看得稍微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当中有个少女的形象,她和别人都不一样,画家以此来表现出她对前辈命运的抗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也因为这一点,而成为

油画杰作,世界上最小范围的绘画名作里面,往往都有它。

题五:

请根据给出的故事选择正确的成语。

齐威王下令:无论是谁,能批评他的过失的,一律有赏。于是很多人不再害怕因为提意见而受罚,他们大摇大摆来到齐威王的家门口,这些向齐王规劝的人川流不息,非常热闹。

A.大相径庭 B.门庭若市 C.闲庭信步

答案: (选手答“B”,正确。)

点评:这三个成语都含有一个“庭”字,面貌相似而又模糊。这就要考验我们读书的本事了,有些人能够一目十行,是因为他能够抓住字里行间的第一印象。就像音乐家读乐谱一样,首度的碰撞非常重要。“门庭若市”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大家可以想见,给齐威王提意见的人既然都“门庭若市”了,那么齐威王的过失一定很多——好在他懂得广开言路,把全部过失都转化成了某种精彩! 

东渡日本的和尚叫啥

题一:

关键词:巴罗克艺术

0.1分:巴罗克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最早是指17世纪哪个国家的艺术风格: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0.2分:巴罗克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其特点是:

A.含蓄、平衡 B.豪华、浮夸 C.极简、质朴

0.5分:巴罗克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最早是指17世纪哪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巴罗克建筑的特点是把哪三个方面结合成一个整体,追求动势与起伏?

A.建筑、雕塑、绘画

B.喷泉、草地、穹顶

C.色彩、线条、水墨

答案:(选手选0.5分题,答出了“A”,没有答出“意大利”。)

点评:雕塑、绘画都是静态的东西,如何追求动势与起伏呢?巴罗克建筑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和稳重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和雕塑中的波纹等因素,使得建筑本身具备动态。需要说明的是,“巴罗克”这个名字,最早是具有嘲讽性质的,人们用它来形容17世纪意大利文学艺术的浮夸风格。渐渐地,“巴罗克”成了建筑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好像现在的房地产,也有了以“巴罗克”风格为号召的所谓“欧陆建筑”。

题二:

关键词:司马迁

0.1分: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请问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0.2分: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请问他的《史记》是在哪个朝代、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写的?

0.5分: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因为替谁辩解而被汉武帝施以腐刑?他的《史记》又叫什么名字?

A.《春秋》 B.《资治通鉴》 C.《太史公书》

答案:(选手选0.5分题,答出了“C”,没有答出“李陵”。)

点评:不知道李陵这个人,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他的事件给司马迁这位大史学家造成了终生的屈辱和阴影。司马迁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关,如果我们把必须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数字限定在5个以内的话,司马迁的名字也一定在当中。正是由于他在遭受腐刑之后艰苦卓绝的创作,才使我们的历史得以传承和记载下来。《史记》或者说《太史公书》,是一整部《二十四史》的开头,司马迁堪称是《二十四史》当之无愧的总编纂。在他写《史记》的时候,很多国家的历史发展还处在未开化的蒙昧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的历史一直是依靠相对暧昧、模糊的传说和故事等保存下来的,而司马迁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的清晰记载,却绵延了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我一想起司马迁的形象,就觉得这个人的头上笼罩着一层苍白色的忧郁:一个伟大的男人,经历了那么重的刑罚,却依然能够秉史笔而直书,将帝王将相的千秋功过昭告后世。

题三:

关键词:西班牙

0.1分: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单枪匹马救天下的理想主义人物。请说出这部小说的名字。0.2分: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被推崇为第一部现代小说,该书的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请问该作家是谁?该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0.5分:西班牙是个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国家。请问西班牙最具特色的体育竞技活动是什么?该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谁?最杰出的立方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又是谁?

答案:(选手选0.5分题,答出了“斗牛,塞万提斯”,却将“毕加索”答成了“达利”。)

点评:斗牛这项活动,在西班牙也越来越少见了,我几次到西班牙,都发现斗牛正在受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抗议。至于毕加索,虽然他20多岁就离开了西班牙,有70多年都住在巴黎,但西班牙仍然算是他的故乡。有人这样说过:全世界最大的小说家是塞万提斯,最大的戏剧家是莎士比亚,最大的诗人是歌德。前两个“最大”——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恰好死于同一天——1616年的4月23日。那一天,地球肯定失重了,因为有两位大师同时离开。有趣的是,这两位大师生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当时两个人都还默默无闻。4月23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前些时候有人说要设立中国的读书日,我表示反对,因为全世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读书日就可以了。

题四:

关键词:旅行

0.1分:元朝时候来到中国的大旅行家马克·波罗,是哪个国家的人?

0.2分: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个国家的人?他来到我国游历时,正值中国哪个朝代?

0.5分:唐代有两位高僧,长途旅行至国外进行取经、讲学等活动。一位是西游天竺的玄奘,另一位是东渡日本的( )。天竺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别称?

答案:(选手选0.5分题,答“鉴真,印度”,正确。)

点评:“印度”这个国家的名字,唐代以前在中文里有很多种翻译。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首次启用了“印度”的译名,从此,“印度”在中文世界里的翻译才得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