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阶级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53:08

汉语中的阶级性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MSN上的一位朋友,美国厨子,名字叫什么什么A呀什么什么T,这些天很是认真的向我求教汉语上的问题。这位厨子原先是我练习英语时在一个烹饪网站上找到的,该厨子现供职于一家上海西餐厅(我向大家保证他为人正派绝不乱搞)。

  这位厨子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在英语中有所谓TeacherWu,汉语中也有老师,也就是一个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氏的连称。这位好学的厨子的问题就是,姓吴的老师可以叫老师,为什么姓吴的学生叫吴学生在汉语里就不太合体呢?其他诸如此类的称呼也很多,也有很多是不能用的。

  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我,我也从未想过这有甚么不对,但有确确实实说不出个所以然,而这样的语言禁忌似乎在汉语中又很常见。我问了一些人,也都不知所以。我详细的把这些词汇列了个表,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我对厨子说,汉语中,老师这样的称呼合体,是有必然规律的。老师可以,吴学生就不行,吴局长可以,吴职员就不行,吴村长可以,吴农民就不行。那么,这个规律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凡是占据社会强势地位的,都可以在姓名后加职称或职业,反之则不行。

  这位美国厨子大惑不解,老师和学生有什么高下之分?我耐心的告诉他,中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权力之大,自古就有很多规训,例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臣师之类。简而言之,你的老师好比你的父亲一样,有权管理你的,而现在除了管理之外,还会有经济上的索求,比如可以收点费啊,或者自己办个甚么补习班啊硬叫孩子来上。总之,学生面对老师,就是一块案板上的肉,所以,师吴师赵老师可以,周学生吴学生赵学生就不行。

  剩下的解释就顺理成章,局长比起群众要大得多,所以大家都称呼X局长,没有叫X群众的。在早一些的文艺作品里,常常可以看到X干部的老式叫法,后来就没有了。这主要是因为建国初期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干部,也就是公务员很少,还很希罕,所以有叫X干部的。后来公务员就满街跑了,这样的叫法就少了,只有局长处长科长这样的还在延续,也就是说普通干部已经不值钱了,再大一点的才拿的上台面。

  厨子天资聪慧,马上就推断出了许多这样的判断,警官大于警察,秘书大于文员,经理大于科学家,书记大于党员,老板大于厨子……我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再这么下去,你就要成个中国通了,中国社会的复杂人脉关系,你一点点就会摸清楚了。

  但厨子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说,其实还有许多语言中的阶级性词汇呢。我一愣,你说说。厨子说,以前看古装剧,皇帝都是下江南,不是上江南,现在终于知道了。与京城相比,江南自然要地位低一些,所以皇帝到江南都是用的。干部升官了,叫上去了,真正要给老百姓干活的时候,又叫下基层。再有,例如有人从上海到乡下,都说下乡,没有说上乡的,以前知青插队,也都说上山下乡,山是高的,自然要上,可是乡为什么要下?乡就比城海拔低么?今天才知道,不是地理上的高低,而是社会地位的高低啊,乡村比城市低,所以下乡,城市比乡村高,所以上城。

  我连声赞叹,好厨子,不仅菜好,想不到中国语言里头的那一点猫腻,竟全然被你看透。若我以后上上海,定要去你那餐厅尝尝你的手艺。

  厨子感叹一声,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就一个简简单单的称谓就困扰我一个多月。还是我们美国省心,无论哪个,都是直呼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