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uang-guang-diao-chu”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47:26

从“guang-guang-diao-chu”说起

 

“guang-guang-diao-chu”是一种鸟的叫声,我们老家也把这种鸟称为,“guang-guang-diao-chu”,这是俗称。但这种鸟“大号”,也就是学名叫什么,几十年来对我一直是个谜。为什么是个谜,一是满足于俗称;二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有心人”;三是有时虽然“有心”,但不知求教于何人。

今天,这个谜团在不经意间得以破解。这个困扰我多年,明白人看来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对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来说,该问题的解决也是一大突破。所以下面特别记之。

问题到底是如何解决的呢?

今天上午,我在看六十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的最后一集,其中讲到“杜鹃啼血”的故事,解说员在讲完故事后说,请听听杜鹃的叫声吧!我听了心情一震,杜鹃分明就是我们家乡俗称的“guang-guang-diao-chu”!

我搜索“杜鹃啼血”有了更得的收获。下面是搜索结果:

 

【杜鹃啼血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名叫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峡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丛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传说2:
  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鹃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还有一则更为平民化的传说。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盐300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100斤,自己可勉强糊口。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找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
  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编辑本段]
【古诗词中的杜鹃啼血】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无名氏《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驿》: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5、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谈还喜共,经年劳逸固难齐。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7、宋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18、宋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杜鹃)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9、宋贺铸《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20、宋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21、宋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2、宋秦观《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3、宋朱敦儒《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24、宋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25、宋赵汝茪《恋绣衾》: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台榭春多少!溜啼红(指杜鹃的叫声),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26、宋赵崇嶓《清平乐·怀人》: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27、宋周邦彦《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28、《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宋辛弃疾《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29、宋辛弃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30、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31、宋洪咨夔《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32、宋陈允平《望江南》:
  “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33、宋无名氏《凤栖梧》: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34、五代尹鹗《满宫花》: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35、毛文锡《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36、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闹红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37、明李贽《焚书咏史》:
  盈盈细抹随风雪,点点红妆带雨梅。莫道门前马车富,子规今已唤春回。
38、清洪亮吉《出关与毕侍郎笺》:
  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注:以上搜索结果来自《百度百科》。

 

[编辑本段]
【杜鹃鸟】
·杜鹃(Cuckoo)----捕虫能手
  [1]
  别名:子规 布谷杜宇
  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于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後。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非寄生性地鹃其在北美洲的代表是广泛分布的黄嘴美洲鹃(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鹃(C. erythropthalmus)。小美洲鹃(C. minor)在美国限见于佛罗里达的南部海滨,也见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至南美北部。中、南美洲还有12个种非寄生性地鹃,有些种归属蜥鹃属(Saurothera)和松鹃属(Piaya)。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地鹃在低矮植被中用树枝营巢。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所属科目
  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统称。
种类
  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
特征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独特的繁殖方式
  对鸟类的所谓益鸟害鸟的划分是十分不科学的,人们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这样划分的,其实杜鹃很有意思,它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
  这样的行为依照人类的道德标准来看可以说是非常的邪恶!就是说其他的鸟类养了杜鹃这个杀害了他们孩子的凶手。
  但杜鹃也是为了让他们自己的孩子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站在母亲的角度看,杜鹃这种表现其实是慈母的爱!
相关传说
  春末夏初,当你在风景区内游览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叫“早种包谷!早种包谷!”或者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种声音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又感到令人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它是催春鸟,吉祥鸟,因也叫“布谷鸟”与“子规鸟”。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变的,而杜宇又是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当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王位给他,他自己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后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逗人喜爱。
  杜鹃鸟的名声杜鹃在大自然中是鸟类家族的普通成员,是一种不甚起眼的小鸟,但是在人类社会中,却对它颇有微词。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年)在他的名著《动物志》中就不客气地写道:“杜鹃在群鸟中是以卑怯著名的,小鸟们聚集起来啄它时,它就逃之夭夭”。杜鹃为什么要逃?自然是明白自己做了亏心事。
  人们说它飞翔的时候,喜欢模拟鹰隼的姿态,“狐假虎威”地吓唬其它小鸟。
  我国的成语“鸠占鹊巢”中的鸠,说的就有杜鹃。网上有人在动物王国挑选出了10大欺骗高手,并列了一个排行榜,杜鹃名列榜首。说它是一种面目狰狞、残忍、专横的鸟,是鸟中流氓。对抚养后代极不负责,自己懒得做窠,将卵产在其它鸟巢,由别的鸟替它孵化、饲喂;小杜鹃也很凶残,不仅贪食,还将同巢养父母所生的小兄妹全都挤出巢外摔死,独享养父母的恩宠。杜鹃鸟的名声实在不很好。
  还有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自唐代以后,杜鹃鸟就被汉族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
  据说,在英国,杜鹃鸟的名声也不太好,“cuckoo” 在英语里除指杜鹃或布谷鸟外,也有疯人、狂人、傻事、丑事之类的意思。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部反映社会病态的电影《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直译就是《飞越杜鹃巢》,简直就把杜鹃巢和疯人院等同起来了。这部电影还获得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哩!

 

注:以上搜索结果来自《百度百科》。

下面是杜鹃鸟图片:(图片来自昵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