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历史文章的摘录;有意思的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5:1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下进行的。长期以来,由斯大林掌控的共产国际,一直把中国共产党视作其东方一个支部,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相当复杂、微妙的。斯大林既给我们党出过一些好的主意,又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进行过许多错误的干预。即使到了解放战争初期,斯大林仍声称“不打算支持中国那些‘人造黄油式的’(‘假的’)共产党人夺取政权”。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在抵达莫斯科车站时,受到苏联党政领导人布尔加宁(右一)、莫洛托夫(右二)等的热烈欢迎。右四为王稼祥(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函周恩来外长,宣布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按照斯大林所定“先苏联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则,从4日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等10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跟进。
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斯大林是高兴的,这主要出于他对世界大格局和国家安全的考量。这位苏联领导人有一个独特的国家安全观,其基本内核是:在俄罗斯本土的东、西、南三部,构筑起三条“安全缓冲地带”,而北部的北冰洋,则是其大无比的天然屏障。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在西、南两部,对斯大林来说,可谓如愿以偿,缺的是东部这一块。新中国的诞生,被斯大林视作苏联在东方对抗美国、日本最重要的战略屏障。毛泽东同志为了使新成立的共和国能够尽快站稳脚根,在政治、国家安全、财经等方面,除了依靠斯大林之外,别无它路可走。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主席,一生中只出过国门两次,都是访问苏联。第一次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从1947年夏天起,毛泽东就多次提出要出访苏联,但斯大林出于种种考虑,对此访一再借故推迟,新中国成立了,他自然无法再推托。
12月16日,毛主席乘坐专列抵达莫斯科,除警卫负责人汪东兴及少量工作人员外,只带了陈伯达。毛泽东在苏联一共逗留了两个多月,一开始与斯大林谈得不顺,感到受到了冷遇,愤愤地说在莫斯科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拉屎、睡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王稼祥身上的担子自然就重多了。
30年前,毛主席的随行翻译师哲同志向我们讲过的一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有一天,斯大林建议毛主席到莫斯科大剧院观看名为《红罂粟花》的芭蕾舞剧,说这出戏描写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为慎重起见,王稼祥派夫人朱仲丽同志和使馆参赞、苏联通戈宝权同志先去看一看。当王稼祥得知此剧的内容不怎么好之后,便向毛主席汇报,建议婉拒斯大林的邀请,得到了老人家的赞赏。我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曾到大剧院看过《红罂粟花》。此剧的内容确实不好,感到王稼祥大使当时处理得很对。
斯大林在苏联主政将近30年,迎来送往,外国人的大宴小请,他几乎都不参加,只有个别例外。出席王稼祥大使为毛主席访苏举行的晚宴便是一例。还有一次,他到火车站为访苏的日本外相送行,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斯大林采取这种“屈尊”行动,自有其战略上的需要。上世纪30年代末,在苏联面临日本和德国东西夹击的情况下,他必须先稳住东线的日本。
罗申其人其事,对毛泽东同志来说并不陌生。1947年,曾任过苏联驻南京国民党政府大使馆武官的罗申,接任了苏联驻华大使一职。1949年初,解放军渡江在即,国民党政府被迫南迁广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多名外国驻华使节,奉国内之命仍留在南京,而罗申却偕译员费德林跟去羊城,国际舆论对此颇有微词。在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之后,斯大林感到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打垮已不可逆转,才于当年夏末把罗申召回到莫斯科,并让他也参加与刘少奇的谈判。在会谈中,斯大林特意解释说,他在年初之所以命罗申大使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是为了就地观察这个政府的动向。
对于斯大林让罗申南迁广州一事,有人说这是一步臭棋,问我怎么看。我倒是觉得,就斯大林而言,此棋并不臭。此人长于思考战略格局,酷爱大博弈。从斯大林处理与美、英、德、日等国关系的做法可以看出,他走棋时,如只看到一步,是绝对不会往下走的。斯大林从上世纪20年代在苏联主政起,在处理苏联同中国国共两党关系方面,总是脚踏两只船,以期为苏联自身获取最大的利益。就在数百万国民党军败局大体上已定的情况下,他依然盘算着如何应对在中国可能出现的“划江而治”,即所谓“南北朝”(由国民党与共产党分治长江之南北)这种局面。斯大林决定让罗申随国民党政府南迁时,不会不权衡此举的利弊。对他来说,最大的弊莫过于会对毛泽东产生重度心理刺激。不过,按照他的估计,中共有求于苏联这一基本格局短期内不会变,毛泽东对此作出强烈反应的概率极小。
摘自:
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拥有"三个第一"和"三个唯一"头衔
李景贤       2010年06月11日13: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简介:
李景贤,男,广东开平人。1939年2月出生。1956年9月-1963年8月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本科、研究生班学习。1963年9月入外交部工作。2001年9月退休。
在外交部工作了20年,曾任:
--教育司翻译处科员;
--中苏边界谈判办公室科员、副处长;
--中苏谈判办公室(主管边界谈判和中苏关系正常化政治磋商)副处长、副司级参赞;
--苏欧司副司级参赞、副司长;
--欧亚司副司长、公使。
在驻苏联、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使馆工作了18年,曾任:
--驻苏联使馆随员、二秘、一秘、政务参赞;
--驻俄罗斯使馆公使;
--驻格鲁吉亚大使;
--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