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反攻大陆”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24:24
蒋介石“反攻大陆”始末
从1961年4月,到1965年6月,蒋介石整整对美国人虚与委蛇了4年多时间。从1949年败退台湾以来,蒋介石酝酿“反攻”已经有16年时间,他判断,1965年前后,大陆内部正忙于一连串的政治运动,对外防备松懈,是对大陆动武的大好时机。
1965年6月16日,蒋介石在主持纪念黄埔军校校庆时,在台湾凤山陆军官校的大校场上,对着全体国民党军高级将校,和受校阅的官校学生,慷慨激昂地向将校们训话:“大陆在我们手里丢掉,就要在我们手里把它拿回来!”在这篇训话的尾声,他竟然出人意表地当众宣布:“我们在大陆上再见!”
蒋介石这句“我们在大陆上再见”其实决非造次之言,老先生已下定决心准备大干一场。
1965年8月1日,克莱恩应蒋介石之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的身份悄悄来到台湾。
蒋和克莱恩会谈,表面上是就越战和两方合作事宜为主题,然而,蒋介石邀请克莱恩密谈的真正目的,是想借着越战升高的机会,假藉帮助美国打越战的理由,从大陆广东或福建实施其“反攻大陆”计划。
蒋介石希望假手克莱恩,将此一重要讯息传达给美国当局。
就在蒋介石和克莱恩在阳明山密谈的同时,一支负责到大陆东南沿海侦察解放军防备实况的特遣部队,已经一切就绪,随时可以整装待发。
在蒋的构想中,国民党军应该像一把刀,从广东插进越南的大后方,表面上为截断越南补给线,实际上是遂行其“反攻”计划,然后,他可以重演1925年的陈年剧目,循北伐战争的路线,一路直逼北京。
再把场景拉到阳明山。在蒋、克谈话末尾,两人将重点从那时正打得如火如荼的越南战争,转移到大陆核子试爆与制造原子弹对台湾造成的严重威胁。
1964年10月16日,大陆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耳里,震惊之余,他一度希望以强烈的武装反制行动,摧毁大陆的核弹相关设施。数日之后,蒋在台北石牌对一群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说:“我们只有战,才有生路;不战,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在共产党原子弹轰炸下而死,不如战死;与其死在台湾,不如死在大陆;与其被美国人出卖而死,不如战死在战场。”
1964年12月20日,蒋介石在金门对一群国民党军干部说:“我明年就是80岁的人,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带着你们打回大陆去。”
可以这么说,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一场具有决定性的“反攻大陆”战争的,有三个重要因素: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
针对蒋介石的说法,克莱恩委婉告诉蒋,美国政府迄今仍反对国民党当局对大陆动武。
然而,克莱恩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这次密会之后3天,就在蒋介石声称最适合“反攻大陆”地点的广东、福建交界的一处海岸,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战,国民党海军在那场海战中吃了大败仗,此即所谓的“八六海战”。
据国民党军海军中将徐学海说,这场突发的海战,导因是陆军总部要派十几个特种作战队员,到汕头外海的东山岛,实施侦察与袭扰。参加护送作战队员的两艘军舰“剑门”和“章江”号,于1965年8月5日,从台湾高雄左营军港启航。
这两条军舰驶离高雄时,大陆的“侦察系统”早已辨识出这是军舰,而不是商用船只。大陆方面的南海舰队根据情报判断,国民党军这两艘军舰可能在东山岛海域进行偷袭,或对大陆渔民进行心战活动,于是预为布置,以逸待劳,组织了一支突击船队,驶往预定海域等待“剑门”、“章江”。
8月6日凌晨两军接近时,因为两舰的行踪与目的早已被识破,解放军先以高速炮艇数艘围攻“章江”。凌晨5时20分,海战结束,“章江”、“剑门”相继葬身鱼腹。8月6日当天大清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黎玉玺,急电海军“总司令”刘广凯,称蒋介石在阳明山等他们上山出席“总统会报”,两人兼程赶赴阳明山官邸,见蒋介石、蒋经国两人愁容满面,等刘广凯报告两舰遇袭沉没的经过。其间蒋介石脸色铁青,不发一语。据当天在场的朱元王宗将军形容,蒋听完刘广凯报告之后,气得直跺脚。
这场海战的失败,严重影响了蒋介石对国民党军“反攻”的信心和决心,1969年,蒋的座车又不幸在阳明山遭逢车祸,他因病所累,年事日高,无人能代替他作“反攻”决策,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终于束诸高阁。(2008年第11期)
作者:王丰 点击次数:337
出处:《南方人物周刊》 上传日期:20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