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城市交通如何取舍(图)Show China?>?0806首页?>?首屏?>?热点?>?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05:13
文化传承与城市交通如何取舍(图) 2010-06-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滕王阁  封面俱乐部影友 依依/摄

封面俱乐部影友 依依/摄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能够想像初唐诗人的感受:高阁之上,凭栏极目,身在云端,脚踏大江,奔流不息。如今,置身滕王阁这种感受依然如故。

  然而,一条城市断头路的打通方案,几番酝酿,争议的焦点正是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多年之争,差点让“滕王高阁临江渚”的意境不复存在。面对文化保护与城市交通发展的两难窘境,南昌做出了理智选择:宁愿多投入2亿元,也要让“滕王高阁临江渚”意境代代传。

  滕王阁成了“拦路虎”

  吟咏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便知晓了黄鹤楼, 诵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章便知晓了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更是如此,《滕王阁序》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吟颂成为千古绝唱。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在三大名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最先让人了解和认识楼阁的不是楼阁本身,而是诗文。”九三学社南昌市委程光线,一直从事古建筑研究,他认为滕王阁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临江而立,目送赣江浩浩荡荡,与远处长天万里相成一色。

  南昌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身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或许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节点”,它所在的位置不仅影响到正面榕门路的通行,也让沿江路与滨江路无法畅通。

  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往往发生“冲撞”,在南昌也不例外。酝酿了七八年,南昌市打通此处“断头路”的想法一直无法付诸行动。原因是这个“节点”该如何打通?第一种设想是从滕王阁临江侧西面建设一座几十米宽的二级平台,此法“快、好、省”;另一种设想则是从滕王阁东面隧道下穿行,打通改造沿江路与滨江路,但政府为此要多“埋单”。
 
  修省钱路曾占据“上风”

  “岳阳楼和黄鹤楼是为军事而建, 滕王阁则纯粹是为文化而修,为它奠基的正是一批批文化人。”江西著名学者、滕王阁管理处文史顾问宗九奇认为,滕王阁重建之阁,坐落于城区之西的抚河大道北段,面城临江,滨临南浦,遥对西山,其位置之佳,颇能体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意境。

  滕王阁文化与“水”密切相关。宗九奇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楼阁,便没有流芳千古的文章;反之,没有华章丽句,楼阁也会黯然失色。”

  修筑一条通畅之路,贯通沿江路与滨江路,遇到了一个难题:要省钱还是要保持“滕王高阁”的亲水意境?第一种设想在讨论过程中曾经占据“上风”。6月2日,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局长罗剑云说:“从滕王阁临江的西面实施工程,绕开了拆迁、交通拥堵等当前棘手的问题。可是这样做,滕王阁将不再是‘临江之阁’。”

  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剑云并不讳言,他曾是一个“外围派”,因为自己从规划专家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回忆起多次参与谈论的情景,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有欠妥当”。

  讨论一次次争议不断

  5月29日,周六。上海、广州、北京等规划专家“云集”南昌,再次召开论证会,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交通问题,应处理好城市改造提升建设与彰显城市历史文化意蕴的关系。“这些专家,熟悉南昌概况,规划设计了关乎南昌的多个方案。”南昌市规划设计院魏星补充道,当天他也参加了“大讨论”,现场气氛依然是“争议不断”。

  6月1日,南昌市召开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把目光放远些,对文化多一些宽容”、“今天,我们要解决交通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交通要为文化保护让路,哪怕多投资,也要保护好文化。”

  早在3月29日,南昌市召开了专家评审会,4月28日,又召开有关深化方案的会议。此后,南昌市相关部门10余次修改规划设计方案,最终选择了一个保护文化为先的工程方案。

  “阁以文传,文以阁名。滕王阁经历了29次重建,29次与赣江‘相依为命’,这是千古名篇的文化力量。” 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徐忠认为:“如果没有《滕王阁序》,估计不会有滕王阁第29次重建。他不认同修省钱路,因为“路修好了,钱省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只能徒有虚名!”

  要文化就是要“临江之阁”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滕王高阁临江渚”点明了滕王阁的位置为“临江之阁”。魏星电脑中一直保留最早版本的设计方案,他不停地把剖切面示意图展现给记者看。赣江属于季节性河流,从滕王阁临江侧西面外围建设的二级平台,丰水期“还行”,枯水期滕王阁3楼、4楼将看不到赣江江面,那么“滕王高阁临江渚”的意境,以及“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千古的诗句带给人们的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想象。

  2亿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南昌舍得花如此大的投资,自然与城市实力增强不无关系。有专家指出,酝酿七八年一直没有把此问题解决,财政实力不够强也有一定关系。

  九三学社南昌市委的程光线,是名古建筑学家,也曾在滕王阁管理处任过职,因此一直很关心滕王阁二期改扩建工程。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南大学郭湖生教授和郑光复教授根据滕王阁主楼西背赣江、东面市区,提出将滕王阁沿中轴线向东延伸。因为当时财力有限,此方案只能“作罢”。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滕王阁二期改扩建工程也是“亲水之作”。目前,南昌市有关部门已聘请苏州设计师考虑沿长天港一带扩建的方案,与“水”结缘,否定了沿滕王阁中轴线向东延伸。新方案决定改造滕王阁东面下穿隧道,由原来的4车道改建成8车道,取消隧道中的非机动车通道,通过新建一座高架桥,连接沿江路与滨江路。可别小看这个“小转弯”,政府为此需要更大的投入,拆迁、工程等费用都将大大增加,算一下至少要多投入2亿元。

  “从保护滕王阁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从东面下穿隧道虽然工作难度增大,但困难是暂时性的,是有条件解决的。而一旦滕王阁‘临江之阁’意境遭到破坏,造成的影响将无法挽回。”罗剑云说。(余红举)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链接   ·中外专家学者聚首福州 研讨交流漆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   ·第17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茶喝彩世博"   ·中国文化“内外结合”谱华章(图)   ·境外记者惊叹今日西藏的变化巨大(图)   ·文化创新的高端定位与发展路径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部等八部委共同实施西藏古籍保护工程启动   ·冯骥才:古村落是民间文化最后的防线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中国名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