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被第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8:26:19
中国国际地位“被第二”
2010年06月12日 12:14:27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高铁为中国的中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正在加速崛起,老的挑战发生新变化,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均需以新思路与大战略提纲挈领、统筹应对,寻求开创大国崛起新路径与新境界。
对中国国际定位的中外认知“落差”。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但外界日益把中国看成是“世界大国”、“世界强国”,要求中国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对此,应明确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身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适度充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桥梁”,承担“大国责任”量力而行、权责对等,防止被外界“忽悠”与“误导”。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如何两全。中国国内有不少人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外界更一再“误读”中国对外战略取向。对此,应妥善兼顾二者,使之浑然一体,加以辩证运用与创新发展。
大国“聚焦”中国崛起,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被第二”,受到“老大”与其他大国的战略猜忌与联手围堵。大国战略竞争向“高边疆”与“新边疆”(太空、海洋、极地、网络等)拓展,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增大。对此,应保持低调,广结善缘,均衡发展与各大国的关系,尽量少成为“焦点”,妥善应对大国战略竞争新态势,强调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周边乱局持久化对中国构成冲击与战略牵制。周边多个国家持续动荡,大国在中国周边的地缘角逐加剧,“热点”与“难点”积聚发酵,中国周边安全与和平稳定面临长期严峻挑战,中国崛起恐将长期受制于周边乱局,存在着“龙困浅滩”的风险。对此,应加快完善“大周边”战略,切实以周边为对外工作的“首要”,加大投入与介入,强化危机管理,确保地缘战略利益与沿边和平稳定。
参与全球治理与维护国家主权的两难。全球性挑战迅速上升,全球治理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主权面临多边合作与国际机制的侵蚀渗透,传统的“绝对主权”似乎行不通。对此,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能否以“相对主权”与“合作性主权”取代“绝对主权”与“对抗性主权”,稳妥参与全球治理,有效维护与实现国家“核心”主权和独立自主。
国防现代化频遭外部阻力。一方面,国际安全新形势需要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尤其是加强海、空、天与网络力量建设。但另一方面,中国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极易引发外界疑虑与“反弹”、“反制”,乃至诱发或陷入军备竞赛。对此,应务实、扎实、稳妥地推进军事现代化,切实提升军事威慑力与实战力,自主适度增加军事透明度,扩大军事外交,增加军事互信。
搜索更多战略牵制 的新闻
美国《福布斯》网站: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
澳媒:中美存利益纷争出现分歧 印度或替补为亚洲大国
美认可印度全球大国地位 称不以"中国眼光"看印度
澳大利亚要告捕鲸大国日本 日政府说“令人遗憾”
外媒解析五大国安全战略 俄罗斯最担心北约东扩
美媒:超越制造大国 中国正尝试原创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