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的真心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22:38
央企高管的真心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荆宝洁 2010-06-09 22:28:01
“房价想降很容易。”某央企高层近日言之凿凿地说。
国家屡次调控,房价且调且涨,想降价谈何容易?
答曰:“很简单,土地不要钱。钢材、水泥的价格都是透明的,普通的房子按照2000元/平方米的建筑成本足以建起来了。”
可土地为什么要免费供应呢?他摇摇头说,“这就是我们国家的体制问题。”他最想说的心里话是,地方政府不要再玩“土地游戏”了,至少公布三年的供地计划,详细的位置以及出让时间,让企业有正确的预期。
人人皆知,央企财大气粗,是地方政府引资的主要目标。谈起某市主管土地储备的领导怂恿央企高价买地的经历,他讲了一个关于讨价还价的故事,过程如下:“那块地8000(指每平方米楼面地价)能拿下来吗?”“8000太少了,竞争很激烈呀。”“那1万?”“万科他们都想要,他们都出到1万1了。”“1万2如何?”“还是少了点。”“那1万4吧?”“成交!”也许故事情节有被夸大的成分,但我相信,央企也有无奈的一面。
有时,为了将地卖出高价,地方政府甚至会制造土地紧缺的“假象”。就像我们买房一样,企业也面临着信息的不对称,核心地段的土地越来越少,且不知何时会再有供应。几年前采访建设部的领导,他说决定房价的首先是地段,其次是地段,再次还是地段。这近似大白话的真理,已无数次被证明。作为企业,如果资金实力允许,哪个企业不想买块好地?但央企拿地王,是有风险的,也是要挨骂的。每一次市场的调整期,都涌现出一批想毁约的地王。
从性质上讲,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央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既然是人民的企业,央企就应给人民多盖房子,而不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但制造地王,就会直接推高房价。”上述央企高层说。然而,对于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说,卖一块地所带来的财政收入,远比费力气搞工业、搞科技来得快,更容易彰显政绩。土地款取自企业,但财政收入都用之于民。甚至一部分土地款专门被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地方政府有什么错呢?一位政府人士告诉我,市容市貌搞得好的市长是升迁最快的市长。把属于全国人民的“钱”,留在地方,是主管领导的本事。
但是,为什么利润如此丰厚的行业,在国民经济占支柱地位的产业,不能由央企来做呢?“你看看,过去都是什么人在搞房地产开发?”这位央企高层反问。“随便挖个坑,就可以卖房子,而忽然有一天,这些人却成了高高在上的甲方,我们的施工队还要垫资帮人家去盖房子。”
聊到最后他还说,有时你会发现,在中国,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混乱的。土地到底国家的、还是人民的,还是地方政府的?既然是人民的土地,为什么人民盖房子,还要花这么多钱从地方政府手中买土地?如果土地是国家的,为什么收益权是地方政府的?还有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为什么迟迟不能放开?
问题越讲越复杂,结论却可以很简单。他最后总结,在我国的现行的财税体制下,房价是不可能大降的。比如,历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从来没有说是为了让房价大降,而更多是要让市场运行得更加平稳。
而降房价,说易则易,说难实难。【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0/0NMDAwMDE4MTY0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