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19:22
姚村乡位于郎溪县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直线)。东南与广德县交界,西与宣州区为邻,北与本县十字镇接壤。
据《郎溪县志》记载:解放前,姚村乡属毕桥区,设盛上、盛下、石佛、戈袁、鸦山5个保。1950年设姚村六区,下辖姚村、袁村、下桥村、许村、永丰村、诗文村、鸦山村、西坡岭村、天子门村、大山脚村、马庙村、永安村、殷村、十字铺村、李村、李家井村等16个村。1951年划为姚村区,下辖姚村、大山脚、夏桥、西坡岭、袁村、李村、十字、永丰、永安、天子门等10个乡。1953年设姚村区,辖10个乡。1956年设姚村区,下辖姚村乡、十字乡、前郎乡、大山脚乡、永丰乡、夏桥乡。1958年11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设姚村公社,下辖光明、西坡岭、双龙、永丰、永安、新民、和平、四青8个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人民公社改称乡政府,姚村乡设11个村民委员会,即姚村、盛村、袁村、万春、永丰、潘村、夏桥、四青、西坡、青山、永安村委会。姚村乡沿用至今。1992年,大村分村,夏桥村分为夏桥和双龙两个村。2001年底,小村并大村。原万春的新民、宋家冲两村民组并入袁村村。小潘村、杨村两村民组并入潘村村。南山村民组划入姚村村。先进、陈家冲、塘家冲及原双龙村划归入夏桥村委会。姚村乡现辖10个村民委员会。
姚村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永安、袁村、潘村、西坡、青山、姚村、夏桥、四青、永丰、盛村10个村,5796户,21976人,耕地面积9045亩。       姚村是本县唯一的山区乡,群山逶迤重峦迭嶂。处东经118°59′41″—119°08′08″,北伟30°48′44″—30°58′37″之间,总面积105.6平方公里,西南高,东北低。一般高度海拔约100米左右,最高峰老树尖海拔501.7米。山场总面积154099亩,其中用材林29141亩,竹林24631亩。土质系黄红壤,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 属最大的天子湖水库和宣州区管辖的塘埂头水库,均座落本乡。湖面水清如镜,野鸭成群,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自然植被保护完好。
国家AAA级景区座落在境内。石佛山素称“小九华”,为皖东南佛教名山之一,明清县志载名石佛岭,俗称石佛山,海拔353米,属黄山余脉,山多怪石,形似大佛(1531年),《建平县志》记载:“石佛岭在县南七十里,上有三石,高二丈许,形好石佛,名其似也。”其中“石佛撑云”为郎溪八景之一。
本乡山水风光秀丽,文物古迹甚多。县级文保单位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民国19年(1930年),在以广德王金林为首的皖南红军独立团的影响和支持下,姚村山区的造纸工人、农民在陈   的率领下举行暴动。同年11月,农民赤卫队在夏桥路途村召开成立,姚村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建立了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建国后,该房土改分级农民奚邦禄居住。1987年遭雹灾后,县政府拨款将其进行维修,现状尚好。
       “鸦山古迹”为古建平十二景之一,此处山峰高耸,林茂竹翠,环境优美。明朝诗人吕盛有诗吟道:“鸦山不与众山并,壁立孤峰势欲倾。草色连溪偏莹净,松屏如画轻水明。洞门仙去茶烟旧,谷口云开石径平。静爱僧家清话久,子规啼落月三更。”山上多古迹,鸦山古道是古代徽州、睦州诸县经郎溪(建平)通往南京、镇江、杨州等地要道,如今仍见山岭两侧通道石阶,完好如初。历代诸多骚人墨客、官宦、商贾,于古道留下了无数佳话、轶事。还有传说:北宋末年,宋江受朝廷招安后,率部征剿方腊义军,有一支劲旅便是经鸦山古道,进入义军的根据地睦州。
山上多古迹。主峰旁有一巨石,下临深潭,名钓台;山北另一巨石,有弹痕百余,故名弹子石。还有黄金石、钓鱼石、晒鱼石等等。
姚村乡物产丰富,珍稀观赏植物有银杏、香榧、天竹、杜鹃、山茶、藤本、猕猴桃等;珍稀观赏动物有大鲵、原鹿麂、小灵猫、麋鹿、马羚羊、画眉、龟蛇等。“瑞草魁”古称“鸦山横纹”,系历史名茶,早在盛唐时期就享有盛名,成为御用贡品。传统工艺制成的姚村闷酱,味道鲜美,堪称调味品奇葩,矿产品有萤石、稀土、花岗岩、高岭土、矿泉水和石英岩。依托资源优势,认真落实省委“东向发展”和市委“一主两翼”的战略部署,按照“旅游强乡、林业富民”的工作要求,围绕“三个依托”的工作思路,2007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