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涟醉绿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05:40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苶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

              -----------出自谢灵运《过始宁墅》

  这里介绍一下谢灵运及本诗写作的相关背景

  始宁墅,东晋车骑将军谢玄所建。即谢灵运的祖宅。这个宅子在灵运的眼中,实是先祖功业的象征。晋宋两代有三个文人对他们的先祖功业总是念念不忘的——陆机、陶渊明、谢灵运。陆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东吴大都督,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开国名将,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谢灵运的祖父则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晋军主帅谢玄。先祖所创立的功业给了他们很多仿效和学习的动力,陆机在三人中的表现最为明显,他“羁宦三千里以要名爵”,十二年京洛板荡,换得了成都王帐前的河北大都督——可惜只历一战即身死,华亭鹤唳无复闻焉。陶渊明虽然终老田园,但是在他的诗中却有“有志不获骋,终晓不能静”这一类的句子,表明他也是有建立功业之志的。谢灵运则对建立功业的愿望则更像是介于此二人之间,当刘义真对他说如果自己当了皇帝就让他做宰相的时候,谢灵运颇为之感激动容,并从此一生倾心于这位王子。直到刘义真被杀后(年仅十八岁),刘义隆做了宋文帝,他仍然当着二十岁的文帝的面表现出对义真的忠贞和怀念(不怕皇帝吃醋)。谢灵运自已也是自许为宰辅之才的。但是命运偏偏对他一再捉弄。缺乏机巧与权术的他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一再决策失误,最终于422年被排挤出建康,离开乌衣巷中谢家的豪华宅邸,外放到边远的永嘉做太守。他此时正怀着一肚皮的牢骚,然而所幸从建康到永嘉路途漫漫,留给他足够的时间来思索今后的人生——在京的日子,他也许太忙于官场中的缠斗,无暇做冷静的思考吧。

  从建康到永嘉,恰要路过位于始宁的祖宅。这更牵引起了大谢的思绪。祖上的丰功伟业与自己目前处于政治上的低谷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向高傲的他于此更觉愤懑不平。关于始宁墅,灵运《山居赋》自注云:“余祖车骑建大功淮淝,江左得免横流之祸。后及太傅(谢安)薨,远图已辍,于是便求解驾东归,以避君侧之乱,废兴隐显,当是贤达之心,故选神丽之所,以申高栖之意,经始山川,实基于此。”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大谢对于先祖的敬慕之情——并引以为豪。他在经过始宁的祖宅的时候,因受先祖曾欲称疾隐居的启发,发了一些关于隐居的誓愿,写了《过始宁墅》。如果说《邻里相送至方山》更多地是表现了灵运的恋阙心态的话,这一首诗则较明显地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正如他的先祖谢玄所做的那样,只是所不同的是谢玄是功成身退,他自己则是情非得已。关于大谢的隐居,也可以说是出自一种怨愤——得不到重用的怨愤:既然得不要重用,那么还不如回家,凭着谢家的雄厚的资产老底,我一样吃香的喝辣的,一样游山玩水,乐得个逍遥自在呢!

  很是钦羡谢灵运的这种豁达的心境,人生在世不称意的事情太多,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无法预料,无从选择,但我们就因此放弃吗?事实上,太阳每天还是照常升起,无论我们怎样强求,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是的,毋庸置疑,在浩瀚的星空下,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是那么的渺小,时光倏忽中,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那么,我们还要每日汲汲营营的去和别人斗来斗去,又能够改变什么呢?最终大家还是一样的殊途同归,长眠世间,终被忘却,湮没如烟。

  所以,都不妨看开一些,享受一下清淡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珍爱日出日落的每一刻,给自己的心无垠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快乐。

  首次写文,似有千言万语,积闷在胸,欲奔涌而出,却又带有情怯的犹豫,此种心情,难以尽诉,还是付诸于文字,让一个个文字汇成溪流,聚成江河,终归大海~~~~~

本文:1257385859,与所有喜爱文字的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