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港部队某团队长3.5秒躲开手榴弹震惊外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45:18

2010年仲春,驻香港部队一个DV视频短片,迅速传向世界。


  BBC(英国广播公司)、AOL(美国在线)、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FNN(日本富士新闻台)等诸多国外媒体的门户网站,争相转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短片惊心动魄:一枚冒着白烟的手榴弹滑落在一名战士脚下。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军官一把将这名战士拽到安全区域并将其扑在身下。“轰!”手榴弹爆炸了,两人安然无恙……


  这名中国军官,名叫黄立明——驻香港部队某教导团训练队队长。


  勇者无畏


  DV短片,定格在2010年3月24日上午11时40分。


  驻港部队某教导团训练场,150多名驻香港部队海、空军新战士进行手榴弹实投训练,训练队队长黄立明担任指挥员。


  “准备手榴弹!”黄立明下达口令。第一次投实弹的新战士满孝光套上拉火环,握紧手榴弹,心里怦怦直跳,手心沁满汗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投!”一声令下,满孝光扬起胳膊。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手榴弹向后滑脱出手,砸中侧墙,反弹到小满脚边!


  满孝光一下子懵了,愣在那里一动不动。说时迟,那时快。黄立明纵身一跃,一把拽过满孝光,随即将他扑在身下……不远处,一台DV摄像机,真实记录下了这一幕。


  手榴弹从拉弦到爆炸,只有短短的3.5秒。深圳一家媒体率先报道了黄立明的事迹,称赞他:“真是个血性军人!”


  当天的训练日志显示:险情之后,又有36名新战士顺利进行实弹投掷,指挥员依然是黄立明。


  2004年12月,黄立明从广州军区“红一团”选调到驻香港部队某旅任排长。一次战术训练,刚下过雨的训练场满是泥泞。黄立明发现,部分官兵卧倒出枪时,专拣水少的地方。


  “我给大家做个示范!”他集合全排,找了一块泥最多、水最深的地方,“扑通”一声,卧倒,出枪,泥水四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9年4月,黄立明出任教导团训练队队长,感觉到自己军事素质仍有差距。训人先强己!他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先跑5公里,再带战士出操;平时,5公斤重的沙包绑腿不离身;每晚熄灯前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个蹲下起立,雷打不动。


  3个月过去,他掉了8斤肉,穿坏了4双迷彩鞋……


  又一批新学员入队,黄立明做示范:手榴弹投掷,一出手就是50米;轻武器射击,5发子弹50环。新学员们不禁称赞道:好一个金牌教练!


  这年底,“盾牌”系列实兵演习。黄立明带领官兵连续突击10余公里,率先抢占峭壁制高点,一举摧毁“敌”火力点,创造了驻港部队陆军建制连队战术训练新纪录。☆





智者不惑


  2008年10月,驻香港部队昂船洲军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3个国家的106名驻华武官、副武官及其夫人应邀参观军营。一名年轻军官用英语流利地向来宾介绍展示的武器装备。


  “与其他国家同类装备比较,你们的武器如何呢?”突然,有位武官提问。稍作沉思,这名军官将5个国家同类装备的技战性能一一列举,侃侃而谈。


  武官们佩服地连连点头。


  这名年轻军官就是黄立明,时任某旅十二连连长。


  在黄立明的床头、书架上摆满了《军事高科技知识》、《世界军事》、《军队管理学》、《心理学》、《战争论》、《时间简史》、《梦的解析》等书籍。一名基层干部,涉猎知识如此之广!


  驻香港部队,作为陆海空三军合成部队,对官兵素质要求很高。身为教导团训练队队长,黄立明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9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三批赴亚丁湾护航舰艇编队返航途中停靠香港,黄立明第一个报名上舰参观学习,如饥似渴地边问边记,写下厚厚的见学笔记。


  归来后,黄立明给战士们上教育课:“中国军人正在走向世界,军人时刻代表着中国军队形象,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都要经得起世界目光的审视。”随后,他向全队官兵发出倡议,自觉加强学习,争做高素质的“驻港精兵”。


  一次营区开放日,有记者向黄立明和官兵提问:“在香港乘坐公交车,有哪些规定?”官兵们一口气答出17条相关规定。


  “今天最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部队,才是明天能打赢的部队。”学以致用,黄立明率先垂范。雨天射击难度大,他研究外军射击教程,研制出新型挡雨装置。战士臂力不足,他带领官兵研制出练臂力的“流星锤”,训练成绩直线上升。训练队承担城市防恐维稳某课目试训任务,他探索总结的方法被写进驻香港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参加参谋业务集训,他的“立体叠加”手工标图法,被官兵争相学习……


  今年5月上旬,教导团组队到部队调研培训学员归队后的履职情况。结果显示:归建学员100%当上班长、副班长,都能独当一面。临行前,不少班长骨干托工作组的同志带话,感谢队长黄立明。☆

智者不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8年10月,驻香港部队昂船洲军营。


  53个国家的106名驻华武官、副武官及其夫人应邀参观军营。一名年轻军官用英语流利地向来宾介绍展示的武器装备。


  “与其他国家同类装备比较,你们的武器如何呢?”突然,有位武官提问。稍作沉思,这名军官将5个国家同类装备的技战性能一一列举,侃侃而谈。


  武官们佩服地连连点头。


  这名年轻军官就是黄立明,时任某旅十二连连长。


  在黄立明的床头、书架上摆满了《军事高科技知识》、《世界军事》、《军队管理学》、《心理学》、《战争论》、《时间简史》、《梦的解析》等书籍。一名基层干部,涉猎知识如此之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驻香港部队,作为陆海空三军合成部队,对官兵素质要求很高。身为教导团训练队队长,黄立明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009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三批赴亚丁湾护航舰艇编队返航途中停靠香港,黄立明第一个报名上舰参观学习,如饥似渴地边问边记,写下厚厚的见学笔记。


  归来后,黄立明给战士们上教育课:“中国军人正在走向世界,军人时刻代表着中国军队形象,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都要经得起世界目光的审视。”随后,他向全队官兵发出倡议,自觉加强学习,争做高素质的“驻港精兵”。


  一次营区开放日,有记者向黄立明和官兵提问:“在香港乘坐公交车,有哪些规定?”官兵们一口气答出17条相关规定。


  “今天最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部队,才是明天能打赢的部队。”学以致用,黄立明率先垂范。雨天射击难度大,他研究外军射击教程,研制出新型挡雨装置。战士臂力不足,他带领官兵研制出练臂力的“流星锤”,训练成绩直线上升。训练队承担城市防恐维稳某课目试训任务,他探索总结的方法被写进驻香港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参加参谋业务集训,他的“立体叠加”手工标图法,被官兵争相学习……


  今年5月上旬,教导团组队到部队调研培训学员归队后的履职情况。结果显示:归建学员100%当上班长、副班长,都能独当一面。临行前,不少班长骨干托工作组的同志带话,感谢队长黄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