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大刀片”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56:38
身背大刀驻守在卢沟桥上的中国士兵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大刀片”   沈克尼  文/图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麦新同志这首著名的《大刀进行曲》虽歌词两次略有改动,历经半个多世纪,绝大多数中国人仍耳熟能详。抗日战争时期的喜峰口大捷、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的大刀杀出了威风!
  1933年3月4日,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8万余官兵,分别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
抗日名将赵登禹 在长城线上严阵以待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3月11日,中国军队宋哲元军(第29军),冯治安师(第37师)抽调赵登禹旅、佟泽光旅,避开日军优势炮火,分两路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发起突袭。赵旅出潘家口,距敌较近,旅长赵登禹将军手提大刀,裹伤亲自带队急行60余里,前出至三家子、小喜峰口。狼洞子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阵地,以及白台子南侧日军炮兵阵地,猝不及防的日军炮兵、骑兵在睡梦中大多被中国军队的大刀砍杀,缴获日军火炮18门,因无法带回,悉数炸毁,只将炮队镜、炮栓,以及军用地图、摄影机1部、轻机枪20余挺携回。
北平城外用炮队镜化装观察的日本军官 我军缴获的日军98式重观炮队镜   喜峰口一战,歼敌3000余名,日军炮兵大佐服部亦成了刀下之鬼。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此战之后,日军吃了中国大刀的亏,遂废止自明治以来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军官、士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在长城隘口罗文峪的作战中,29军士兵王元龙创造一人手刃敌军16名的战绩。中国的大刀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爱国热情。赵登禹旅长因战功晋升中将军衔,并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赵将军与侵华日军激战南苑,不幸牺牲,北京西城白塔寺东侧的马路“北沟沿”遂改名为“赵登禹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卢沟桥再立功勋。当时的《世界日报》3则报道可见战况:
  “11日,日军200余名,进攻大王庙,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血肉相搏。此队日军被斩头颅者占1/3,大快人心。”
  “大刀队屡建奇功。日军新开到之援军,昨日围攻南苑。29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日军向丰台退却。”
  “29军大刀队杀敌。日军前锋昨拟占领铁路桥攻过永定河。华军在对河隐伏,不发一枪,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后路日军大乱,纷纷溃退。华军即用机关枪向之扫射,日军伤亡无数。两军相搏,历两小时之久。”
  另据当时直接指挥卢沟桥战斗的37师吉星文团金振中营长回忆说,该营守卫在宛平城上的连长,目睹敌人由永定河东岸向河西进逼,抢夺卢沟桥。桥西守军一排,顽强战斗,用大刀与敌拼杀,全排壮烈牺牲。他气愤已极,不待上级命令,即令一排出西门狙击日军,为弟兄们报仇。该排官兵放下步枪,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声震四野,一举消灭所有敌人。19岁的士兵陈永德一人就手刃日军13人。
开进中的中国军队
  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板垣、矶谷两师团激战于台儿庄。据时任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参谋处长的何章海回忆,日军侵入台儿庄东北角后,第二集团军仍扼守西南城角的最后堡垒顽强作战,连续数日,坚持着极为惨烈的拉锯战。日军仗其火力优势,利于白天作战,国军队则摸黑夜袭,每获胜利。特别是中国军队的大刀发挥了威力。有一人手刃敌寇9人,还有一人杀敌5人。参战的大刀队,平均每把大刀杀敌一人半。台儿庄之战,驻守滕县的中国军队亦拆铁轨打造大刀迎战日军。
广东女师捐赠二十九陆军的大刀和钢盔 中国军队用过的大刀和钢盔
  喜峰口大捷、卢沟桥之战、台儿庄大捷的中国参战部队,如宋哲元的第29军和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析其源流,均属原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序列。由于西北军扩充快,步、炮兵重火器不足,加之受日俄战争时日军以“肉弹精神”,用劣势装备打败强大的沙俄军队的影响,所以西北军在1921~1926年间,十分重视官兵的肉搏近战训练,尤重劈刀。西北军装备的大刀,颇具中国特色。环柄、刀身宽,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刀尖呈上斜形,如同《武经总要》称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另有皮鞘负于肩背。
  西北军在劈刀训练中,采用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刀法,择实战动作,编成套路,官兵每日坚持练习,寒暑不辍,成为西北军练兵一大特点。当时的武术国手王子平、马凤图等先生都曾应聘于冯玉祥将军,就教于西北军中。驻防平津、冀察的29军,请河北冀县的著名镖师李尧臣教授刀法。李先生根据中国传统武术的六合刀法创编了一套劈刺结合的“无极刀法”,动作简单实用,全军普及。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偕李尧臣到各部队视察示范,大大提高了29军白刃肉搏的作战技能。
  笔者少年习武时,曾师承在冯玉祥将军手枪旅任职、后为第15路军少校国术教官的孙先生。他说冯部向以善于步枪刺刀肉搏的日军为假想敌,特重视大刀对付步枪刺刀的招法。我还清楚记得先生曾教授大刀对步枪的一个应急动作:敌突刺,我不及格挡,身稍偏避过刺刀,我大刀横刃于敌枪上,借敌之力,敌手、臂立断。
  西北军在近战时,军官拿手枪,士兵拿大刀,与敌近战肉搏。当时的北洋诸军阀,大多吃过西北军大刀队的亏。西北军士兵手持闪光锋利的大刀赤膊冲杀,声先夺人,均收到了很大的战果。特别是1933年喜峰口之战后,侵华日军对西北军的大刀颇存戒心。
  斗转星移,喜峰口、卢沟桥、台儿庄的战迹已成为遥远的往昔,特别是喜峰口战场已成为水库,没入水底。而抗日战争中痛斫侵华日军的中国军队的大刀片,与《大刀进行曲》一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