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秧塘老井[吉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3:31:29

秧塘老井

                                        刘岗云 (作者系秧塘村农民,56岁)

               
  秧塘村是吉水县尚贤乡一个千年的古村落,据村簿记载,公元一九八一年村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先后有周,刘,王三姓祖先在这里安家落户。改革开放以来,秧塘村更以频出大学生享誉三乡百里,被吉水县水西一带的人称为“大学生村”。
  在秧塘村,有口水井名气远扬。该井俗称“老井”。关于老井还有这样一则传说:有一年夏天,一位外地病人去看医生,途径秧塘村,走得又急又渴,想讨口开水喝。问了好多人家,都说没有烧开水。他只得又往前走。走到一口水井边,看见一群人正在用竹筒往井里打凉水喝。这时,他也顾不得自己是个病人,上前向人讨了一筒水,喝了个饱,坐下来休息了片刻,突然,他感觉自己头脑清醒,眼睛明亮,身体轻松,病一下子就消失了。后来经他传唱,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秧塘的井有灵气,井水能治百病。
  相传,秧塘村原来有两口天然水井,一左一右,人们说是一双龙眼。左眼井不吉利,经常损牲害命。无奈,村里人便把左井填掉了,填平后,此地仍有一股泉水冒出。人们说是龙眼在流泪,后来村里代代都出瞎子或者独眼人,人们都说这是填井遭的报应。
  右眼井就是现在的老井,位居村中,井口直径不足一米,井深三丈有余,井底宽大,据祖上老人说:能摆十八桌酒席。在正常的年景,老井可以满足全村人口的饮用水。井水冬暖夏凉,清亮微甜。用作烧饭,做菜,味道可口。用于烧水泡茶,明亮透彻,风味独特。用之酿造米酒、特别是高粱酒更是上品,故此秧塘村自酿的高粱酒在当地都很有名气,城里的人都慕名来购买。
  夏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竹筒用绳子吊着 ,中午和傍晚去老井打水解渴,由于井口小,每次只能放下四只竹筒,人多的时候,要等很久,才能打到井水。分田到户以前,每个生产队都要派一名年轻人专门到老井打水,送到田间地头,一天数次提供给农民喝。凡是来秧塘的客人,也都要尝尝老井水的味道。
  由于老井上小下大又深,存在安全隐患,大人们都交待少年儿童不要接近井口,一旦失足掉进井里就有生命危险。年青时,有一次我去打水,因为麻绳断了,一只小木桶掉进井里去了,那时一只小木桶很精贵。我只好请两个壮实青年帮助,他俩用一根粗麻绳把我和一根竹篙捆在一起,放到井里去捞桶。我到井中一看,里面简直就是一口大池塘,深不见底,水里冰冷刺骨,井中嗡嗡作响,泉水又不断往身上滴,十分恐惧。为了能够捞到桶,只好打起精神,一边游水,一边使劲用竹篙在里面横拨直拨,好一阵子才把木桶拨到手。然后我摇动麻绳,向井上两人示意把我提上去。回家换了衣服后我还在打寒战,那天夜里完全我做了一个恶梦,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害怕。
  爱惜老井,保护井水不受污染,是秧塘村人的责任。历来村民就有习惯,如果井面周围有脏,不管谁看见都会自觉打水冲洗干净。每年井水少的时候,总有部分年壮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清洗老井。遇到非常时期,更会齐心协力洗井清淤。有一年秋天,久旱不雨,眼看着老井的水位越来越低,喝凉水都不够。村民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清洗老井,疏通井里的泉眼。大伙都自愿报名参加,于是村领导便组织了四十八名身强力壮的年青人,分成了三个班轮流作业,大家都是用原始工具,日夜不停地把井底泥沙吊上来,就这样接连干了七天七夜,才完全彻底把井清洗干净。清理污泥后,井下的人惊奇地发现,井底真的能摆下十八桌酒席。这次洗井我也有幸参加,自始至终跟班作业,虽然苦和累,但自己认为是应尽的义务。洗井完毕,村里还举行了隆重的祭井仪式,杀猪宰牛,大摆酒席,全村共贺。
  一代又一代的秧塘人喝着老井水成长,人们对老井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家都很敬重她,把她奉为神井。历来村里编修族谱,村中文人都把老井列为村里的一大名胜,题诗赋词,载入族谱上。
  十五年前,秧塘村走出去的,身经百战的共和国将军王东保回到了故乡,他亲临老井,仔细察看,并嘱咐身边的村民要好好保护老井。在外地工作的国家干部和企业老总回到老家,也要尝尝老井水的滋味。在各类学校读书,放暑假回家孩子们还都习惯喝着老井水解渴。那时,老井还在正常的发挥作用。
  今年暑假,孩子们放暑假回来了,都说城里热,乡下凉快,要去秧塘老家住些日子。回到老家后,又都说不晓得是自己的胃口变了,还是乡下的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变了,吃起来感觉没有以前那样的味道。一天中午,我去老井看看,顺便打了一桶水喝。现在井边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人要往井里打水,井面也很不干净,上前往井里一瞧,水满浑浊。我吊上一桶水,喝了几口觉得很不清凉,还有点涩味,看来老井也不适应现在人们的胃口了。一个月明风凉的夜晚,邻居们都在草坪里乘凉,七嘴八舌,无所不谈,我有意识把话题转向老井。于是,大家更是议论纷纷,都认为喝老井水的人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有的说:现在村里有一百多户迁到了城里去了,人口比八十年代减少了三分之一,喝水的少了。有的说: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都在自家院子里挖建了水井。还有的说:有了冰箱冷柜,下田劳作的人都带矿泉水,冰制品去解渴。也有人认为明年可能家家户户都要用上自来水,今冬就要安装水管了……大家说的都是属实。我想,老井可能快要完成历史使命了。
  一口名扬远近,为村舍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井,作为一个千年古村,理所当然要好好保护她。村中有识之士也都认为,要把老井作为文物重点保护。可是现在搞新农村建设,一旦规划整治,需要废弃老井也有可能,老井“命运”如何现在也难以预料。但是我想,村里族谱上记载的老井,这口养育了秧塘村几十代子孙的老井理应永远存在,好让子孙后代是知道的她曾经的辉煌与存在。

(原载2008年3月14日《吉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