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润泉更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49:40

文化滋润泉更涌

—— “三立”文化引领十电和谐发展

 

十里泉发电厂因临泉而得名,因“三立”而驰名。让我们随着镜头走进十里泉,走向十电。

镜头一:1977年12月,枣庄市南郊的一片荒丘上,旗如林,人如潮,机声隆隆,十电建设工程大幕掀开,5台125MW和2台300MW机组的装机容量,让十电成为山东火力发电厂的“老大”;

镜头二:2004年10月30日下午2:30,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十电“三立”文化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这一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就的最高荣誉;

镜头三:2007年,十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上大压小、节能减排”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面启动了关停4台140MW机组,扩建600MW等级机组的前期工作。2008年1月18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现场确认,该厂两台140MW机组正式关停。2010年前还将关停另外两台140MW机组,十电人突破重围,高歌猛进,正书写着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崭新历史……

 

一脉相承  内容丰富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和几代十电人的艰辛努力,十里泉发电厂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为家立身,为企立业,为国立本”的“三立”文化。

 “三立”文化是十里泉发电厂干部职工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用心血、智慧不断积累、不断创造的结晶。她的确立和形成,既来源于成功的实践,又依赖于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指导。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厂初期,是“三立”文化的萌芽阶段,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上;1991年后,是“三立”文化的形成阶段,客观上已形成“三立”文化的雏形;2001年后为“三立”文化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开始领先于实践,并能有力地指导实践;2006年以来,是“三立”文化的提升阶段,“三立”文化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发展。

虽然“三立”文化所处的四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文化建设的内涵、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对企业文化而言,却是同一根系、一脉相承,始终在不断养成、丰富和发展。

“三立”文化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他们把“为家立身、为企立业、为国立本”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把“输出能源、服务社会、回报股东、成就职工”作为所肩负的企业使命;制订了“行业先锋 基业长青”的企业愿景;企业发展中牢牢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企业宗旨;以“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开拓;把“尽责、诚信、创新、和谐”作为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职工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企业模范履行经济、政治、社会责任;培育弘扬“高严细实、高效有序”的企业作风,致力于形成责任分明、程序清晰、快捷有效、绩效最佳的管理机制;把“不放松一时、不疏忽一次”作为安全理念,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引导职工自觉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针对企业发展实际,提炼了“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把握机遇,科学决策,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做好;提炼了“激活资源、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激活人、财、物、技术、管理,以及文化、品牌、形象等各类资源,充分发掘资源潜能,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能。提炼了“刚性制约、柔情激励”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有机结合,做到刚柔相济,运用文化的力量,把企业理念融入到每一位职工的心里,使执行制度成为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倡导“竞争择优、绩效论才”的人才理念,为职工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鼓励职工勤奋学习、参与竞争,通过多种职业通道,通过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使各类人才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树立“清洁生产、善待环境”的环境理念,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节能环保法规,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经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引导职工树立“立足做好今天、 致力明天至善”的行为理念,引导大家用心经营好每一个今天,超前谋划好每一个明天,日事日毕,日新日高,追求至善至美。

从枣庄市到山东省、从电力行业到全国企业界,“三立”文化得到诸多赞誉。2003年,十电获“山东省首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和企业文化实践创新奖;2005年获山东省企业文化成果特等奖,多项企业文化成果单项奖;2006年获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成果特等奖;2007年“三立”文化入选《全国电力企业文化教学案例》,企业被评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谈到“三立”文化获得的殊荣,该厂党委书记郑飞雪却谦虚地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三立’文化将随着社会的前进、企业的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十里泉发电厂这颗璀璨的鲁南明珠,也一定会随着企业文化的无穷魅力,愈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源于实践   富有特色

“只有认真审视企业的发展历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让企业文化来源于产生它的土壤,才能被职工所接受,”该厂厂长黄鹏告诉记者,“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脱离企业实践,那只能是贴在墙上的标牌。”

“三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相伴而行。建厂初期,五台125MW机组仅用五年全部投产,创下了建设周期全国最短的新纪录。当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是空白,但是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和艰巨的目标任务,锻炼出了一支吃苦耐劳、工作扎实、为人实在的职工队伍,在企业精神、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上,已经有了“三立”文化的内涵。

1991年后,十电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企业发展实现了三大跨跃: 1992年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双达标”单位; 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台3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 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这一时期实践大大超越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形成了以“艰苦创业、求严务实、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热爱岗位、精益求精、荣辱与共、顾大局识大体、令行禁止、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十大精神,为“三立”文化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后,十电进入创新发展时期,重点是对五台125MW机组进行增容改造,加大节能和环保工作力度。在这一时期,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三立”文化理念体系,策划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载体,即“家”、“简”、“实”、“小”、“形”和文化节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文化的作用明显凸现,“三立”文化被确立并广为职工所接受。

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 “三立”文化提升发展大讨论活动,引导职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下一步企业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大讨论”活动中,成立了以厂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副总政工师为副主任、各有关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办公室,对大讨论活动进行总体协调和指导。厂召开中层干部和宣传骨干会进行宣传发动,各党支部、各部门和各班组也进行了层层宣传发动,在全厂迅速掀起了企业文化大讨论的热潮。同时对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挖掘,对“三立”文化理念体系进行了整合完善。新的文化理念体系进一步描绘了以和谐为主题,以发展为目标的“三立”文化新的远景规划,制订了《十里泉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纲要》,为促进该厂企业文化快速升级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他们还探索进行了“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班组文化”等分层文化建设,各单位按照“一主多元”要求,建立了彰显特色的分支文化。而且在此阶段,该厂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考核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责任承包考核体系,与生产、经营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避免了“两张皮”,确保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法可依”,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立”文化依存十电而萌生、发展,作为十电人自己缔造的“本土”文化,职工广泛认同,并积极践行,有着鲜明的特色。

“三立”文化的特征是“两强三过硬”。即:职工荣辱意识强;职工参与意识强;企业基层建设过硬;企业基础工作过硬;企业基本功过硬。“三立”文化的核心是:“爱与责任”。 “爱”是源动力,“立”是目的,倡导企业和职工自尊自强,不断创业创新,实现立身、立业、立本的价值追求。就“为家立身”而言,不能自爱,就不能立身;不能爱家庭、爱别人,就不能被别人爱;就“为企立业”而言,不爱岗,不爱厂,不爱集体,不爱事业,就不可能实现个人立业和企业立业;就“为国立本”而言,不爱祖国,不爱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个人立本和企业立本,更不可能实现为国立本。近年来,十电为华电国际“千万工程”输送了大批骨干技术人才。每次开欢送会,即将奔赴新岗位的职工都从心底对十电表达了无限的感激、不舍和依恋,在他们心中,十电就是温暖的家。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赴奋战在“千万工程”的第一线,用智慧和汗水树立了十电良好的形象。

“三立”文化对十电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价值统一和文化导向作用,在其引导之下,全厂上下同心协力、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了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来自职工  广泛认同

“当前,有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高层文化,这是错误的、片面的,优秀企业的背后必然具有自己的优秀文化,而优秀的文化必然体现在广大职工身上,”该厂厂长黄鹏由衷地告诉记者,“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黄厂长一席话让我们对“三立”文化的“本土”特色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职工认为“三立”文化有效,大家能共享、遵循并共同维护其基本信念、规则和理念,十电在制订企业文化时首先征求职工的意见,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大家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和制订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并广泛进行宣扬。他们通过全厂征集、各党支部收集、职能部室调研、与部分职工座谈、中高层领导访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经过认真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最后才概括为具有十电特色的“三立”文化。

在企业文化提升发展大讨论活动中,为了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他们举办了企业文化大讲堂活动,对中层干部和理论骨干进行专门培训。请华电国际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咨询单位的专教授来厂举办讲座,使大家从理论上受到启发,提高了认识。党委书记郑飞雪亲自备课,精心准备,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宣讲,政工部把所有这些内容都灌制光盘发至各部门和班组,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在网站、图文电视和《十里泉》杂志上开辟企业文化提升发展大讨论专栏,在全厂形成了大讨论的浓厚氛围。

他们还将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进一步融合,在全厂征集了企业文化故事,举办了“感动十电”企业文化故事演讲,并将一个个企业文化故事改写成剧本,组织拍摄企业文化故事短剧。他们拍摄的企业文化故事系列短剧全部由职工演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真实可信,感染力极强,该剧获2007年度“中电影视杯特别奖”。

在“三立”文化建设的载体上,不仅覆盖8小时之内,也覆盖8小时之外;不仅覆盖厂区,也覆盖社区、班组和家庭;不仅覆盖在职职工,也覆盖离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真正实现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从职工生日厂长书记送蛋糕、年三十晚上厂领导与职工同吃年夜饭、到“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共建我家”、“班组全家福”、“网上新婚祝福”,企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从创办鲁南明珠网、《十里泉》杂志、图文电视到完成企业文化审计、形成“企业文化故事”、企业文化手册编辑出版,“三立”文化一脉相承,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从《中层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职工职业行为规范》到全员精神文化用语规范,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达到了全厂广大干部职工明确理念体系的每一条具体内容,明确理念体系的深刻内涵,明确自己如何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贯彻好各条理念。目前,“三立”文化理念体系已为该厂职工接受并践行,全员价值取向趋于统一,与企业的改革发展产生了强大的“谐振”与“共鸣”,广大职工在思想上认同、精神上融入、行为上践行,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再次飞跃,“三立”文化已成为该厂精神的主宰、动力的源泉、飞跃的基点!

 

融入中心    贯穿实践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活跃于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厂党委书记郑飞雪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倡导“为家立身”,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共建和谐企业。把“家”的概念从职工家庭,延展为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集体。“家”意味着归属,是职工立身的基础;“家”也意味着责任,职工自我完善、提升发展,为“家”尽责。“为家立身”是十电职工立身的基本取向,是企业立身的源泉,也是家庭美德的基本准则。

生活中,该厂职工时时处处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人心向善,追求至善,以德立身;时时处处非常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重视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名誉,保持自己的尊严。家庭中,该厂职工无不表现出良好的负责、信任度。他们讲究夫妻白头偕老,忠贞不渝;讲究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讲究婆媳亲和,互敬互爱。所以,夫妻之间,男女平等,互相尊重;对待老人,谦恭有礼,关怀备至;对待孩子,无微不至,呵护有加。交往中,该厂职工无不表现出良好的和谐、一致性。领导之间,有功不争,有过不推;发生问题,相互补台。同事之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困难面前,冲在前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以诚相待;邻里困难,必有帮助。对外交往,落落大方,不计小利;为人诚实,办事实在。涌现出众多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资助贫困学生、勇救落水老人、擒拿犯罪分子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多年来,该厂坚持不懈地加强“家”文化建设,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选树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以弘扬家庭美德,并进而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倡导“企业就是我的家、我与我家共荣辱”,拉近企业与职工的距离,使职工对企业始终有一种“家”的感觉,成为企业的自愿投入者、奉献者。通过“家”文化建设,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干群关系融洽,同事之间和谐,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建家园的良好局面。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实施“358”战略计划,华电国际建设“千万工程”,需要大量人才支援。该厂300余名职工顾全大局,为了大“家”更快、更好地发展,舍弃了小“家”的安逸与舒适,奔赴到宁夏、河南、安徽、陕西等省区的新建单位。“走出去”的职工有厂级领导,也有普通一线工人,他们勇敢地挑战自我,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做强做大做好华电大“家”,在华电事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理想追求,成为新时期的电力职业人。

他们倡导“为企立业”,互动双赢,实现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职工成长、发展搭建平台。职工敬业精业,与企业协调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为企立业”是个人立业的具体体现,是企业立业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该厂职工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义务感。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即使是在吃饭、睡觉或在市区,都是24小时开着手机,一旦厂里招唤,都能一呼百应、随叫随到、尽职尽责。该厂职工还具有高度的荣辱意识。具体做到了 “三个凡是有利于”:凡是有利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困难再大,也要千方百计落实;凡是有利于提升形象地位的各种活动,都踊跃参加、积极参与;凡是有利于争优创先的各项工作,都争分秒抢速度,没白没黑的干。

为更好地让十电职工真正成为一名电力职业人,2007年以来,该厂通过实施全员培训,推进素质工程,不断引导职工学习改善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提高综合素质,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学习力、创新力提升个人竞争力。他们倡导“培训是职工最大福利,学习是职工终身需求”的新理念,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推行“分享式”、“跨跃式”培训新模式和“学分制”培训办法,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以业绩为导向,在全厂评选“拔尖人才”、“管理标兵”、“操作能手”等专业技术人才,实行人才特殊津贴制度,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截止2007年底,该厂先后培养出30余名厂处级以上干部,近400名市级以上技术能手,近500名市级以上先模人物。 “工作上不去,人就要下来”、“以作为定岗位,有作为有地位”、“凭业绩用干部,凭贡献定薪酬”的用人理念,已成为企业上下的共识。设立了主任师岗位,改变了过去大家共挤行政管理独木桥的“h”型单一发展成长模式,为职工发展提供了“H”型成才渠道。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提高大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2007年11月20日,该厂开展了“致厂长一卦信”活动。活动通知一下发,厂领导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做法,立即在全厂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12月10日征集活动截止时间,共征集职工来信56件,来信中,既有对企业发展的肯定,也有对项目前期工作的建议,同时还包含了个别疑虑和困惑。这一全新的沟通形式实现了企业各层面间的零距离沟通,引导每个十电人都来关心、关注十电的发展,尊重、理解、支持和参与厂里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干劲,形成了齐心促发展,同心促和谐的良好氛围。目前,厂长网上信箱在该厂已全面开通,并已建成长效机制。文化的这种细雨般地渗透和引导,使职工与企业间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2007年,该厂被授予山东省首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

加强管理创新,倡导“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观念,推行“三制一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即实行中层干部“双诫勉”淘汰制、管理人员分类考核制、职工绩效考核制,全厂动态管理,有效激活了人力资源。设立“特殊贡献奖”,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重奖。对全厂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整合,构建运行、检修、燃料、后勤、多经、职能管理六大管理模块,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全厂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活动,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把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强化和提升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他们倡导“为国立本”,承担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职工立足本职,报效祖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企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履行经济、政治、社会责任,以科学发展为国分忧,以提升管理为国强基,以创新创效为国固本。“为国立本”是个人立本的理想追求,也是企业立本的目标,更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具体表现在“三个充分体现”上:一是企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为国分忧的精神。该厂超员800余人,但从未动过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的心思,而是依靠发展减人,在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向新建单位推荐、输送年轻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为部分职工找到了“新婆家”。二是企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该厂“企业办社会”问题非常严重,有1000余名离退休职工,各种公益性、福利性设施、机构一拥俱全,企业负担极大,但也从未动过将这些机构设施推向社会的心思,而是强化管理,加大投入,积极办好,在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同时,更多地为社会服务。三是企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极强的为国分忧的思想境界。企业管理充分体现了为国强基的精神。在管理上,该厂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新理念,如“三制一动态”、“四个考核体系”,安全生产“五抓五重法”、班组建设“三级跳”、0—10思想政治工作法和“六责”管理等都在全国或系统内得到了推广,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管理提供了经验,做出了榜样。其中“六责”管理获全国电力行业2007年十电创新提名奖。

“为国立本”还要“为国固本”。建厂时,该厂赶时间、抢速度、保质量,为的是为国家节约投资,早日投产,早见效益。30年来,该厂累计发电1300多亿千瓦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创利税百亿元,是国家投入的2倍多;安全生产实现连续运行七周年,曾创造出全国百万千瓦以上火电厂最高纪录。

近年来,该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清洁生产、善待环境”的环境理念,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节能环保法规,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经营,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先后对125MW机组进行增容降耗改造,改造后机组容量增至140MW,平均每台机组降低煤耗15克/千瓦时。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实施了除灰系统、污水回收系统、125MW机组烟道除尘器和300MW机组烟气脱硫项目等技改工程,实现了废水、灰、渣零排放,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万吨。对#5机组进行秸秆燃烧改造,建成了全国第一台秸秆煤粉混燃发电机组,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00余吨,给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有力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此外,该厂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成立学雷锋协会,组织职工开展无偿献血、赈灾捐献、慈心一日捐、援助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车间和职工个人还自发与失学儿童建立帮扶对子几十个,帮助了许多面临辍学的困难学生。企业和职工的善行义举,被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文化引领  共建和谐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变量,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正确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战略,为企业注入巨大的启动力、开发力”黄鹏厂长说,“作为一种导向,‘三立’文化正引领着十电向着和谐、美好的目标前进。”

如何让“三立”文化在企业里形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移山倒海的气势、一面高高举起的旗帜?该厂政工部主任徐福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侃侃而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企业战略密切融合、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密切融合、与管理实践密切融合、与提升职工素质密切融合。我们厂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在制订并认真落实企业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厂中心工作,认真研究企业文化如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厂大局,做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中心任务相融和,有效地避免了“两张皮”现象。切实发挥了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激励职工的作用,全厂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良好氛围,‘三立’文化已成为鼓励全厂干部职工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一种信念,为促进我厂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发电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日益严峻。十里泉电厂作为一个建厂30年的老厂,更是面临着机组老化、超员严重、煤价持续上涨、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等诸多困难和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电力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亟需从文化与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按定员组织生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劳动用工、薪酬分配等改革举措,都会影响到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内涵,影响到企业和职工行为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干部职工摒弃那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已经落伍的旧观念,推崇和倡导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

近年来,十电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占发电成本70%的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环保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设备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十电在硬件装备上已经没有优势,机组容量较小,起停频繁,设备老化,能耗较高。针对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2007年以来他们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战略引导,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促进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在全厂大力倡导和宣贯“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的工作要求,“今天的事情做好、昨天的事情总结好、明天的事情计划好、后天的事情打算好”的工作导则,以及“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标准。2007年4月28日凌晨,该厂燃料公司质检员张壮华、柴荫桐在按照工作要求对新来的载煤火车进行煤质采样和现场巡检时发现了两名在车上熟睡的儿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一起恶性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展现了职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突出成效。

同时,引导职工树立和践行十大观念。即:“反违章是职工的基本从业意识和基本技能”的安全观念;“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学习是职工的终身需求”的学习观念;“人人能创新,创新求发展”的创新观念;“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竞争观念;“节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节约观念;“强核心竞争力,向市场要效益”的市场观念;“做电力职业人,与企业同发展”的职业观念;“事业面前不言老”的事业观念;“居安思危,图强思进”的发展观念;“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观念。“十大观念”的提出,改变了影响企业进步发展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增强了职工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强化了职工与企业风险共担、荣辱与共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使职工和企业真正成为唇齿相连、鱼水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根深方叶茂,本固乃枝荣。在“三立”文化的滋养和推动下,十电这个30年的老厂始终保持勃勃生机。1978年投产以来,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上交利税100多亿元,一些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华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近百项。“三立”文化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电力行业企业文化成果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三立”文化推动了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崭新的十电,造就了今天的十里泉发电厂,也必将为十电人带来更加辉煌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郭春燕 2008年4月3日写于十里泉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