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厂抢在退税率下调前疯狂出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12:05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为68.7亿美元,比2月锐减70%。而在2月份,这个数据是237.57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9.7倍。有分析认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顺差的大起大落中起了主导作用。从今年1月初开始,纺织服装界内传言:服装出口退税将从4月15日起下调2个百分点。
抢出来的顺差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位纺织业界的分析师说,3月份出口增幅下降,更大的可能是大量行业由于事先预计政府会在4月之前又一次调整出口退税,而在年初抢关出口,而透支了3月的出口能力。
所谓“抢出口”,就是企业加快接单和出口的速度。从理论上来讲,服装并不是一个适宜于“抢”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季节性太强。一位中国南方的纺织品企业管理人员说,每个时候能拿到的订单是一定的,这个行业都是靠订单,而不是看自己的生产能力来决定生产。
但是,该管理人员说,他的公司仍然有一些办法来加快出口速度,其中包括对已经接下的单提前交货。现在公司已经加班加点,希望能够尽量能在4月15日这个传说中的出口退税调整时间之前,出口尽量多的产品,否则,企业将不得不面临2%的利润损失。
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青岛即发、江苏三友这样的较大的纺织企业,都会选择抢出口来减少损失。这是业内通行的做法。
无论是增加出口的量,还是提高出口的价,最后都是一个结果:中国服装出口显著上涨。于是,2007年1至2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增长39.87%,其中2月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74.22亿美元,同比增加79.41%。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表示“太高了。”从连续几年数字来看,中国纺织品正常的月出口增长率大约应该在20%左右。抢出口导致了贸易顺差的扩大。统计数据显示,07年1至2月纺织行业产生顺差216.2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总量的54%。
纺织品退税率下调为前车之鉴
抢出口浪潮缘于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政府部门对“服装出口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的说法既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否认。
北京市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张薇说,在这行做了这么长时间当然自己会有一个判断。比如为什么大家会估计4月15日,因为从以前的经验看,如果有重大的调整政策,一般会在春季广交会之前出台,否则企业没有办法签单。
大部分纺织企业依据的经验来自去年夏天。有关大批产品出口退税将调整的消息从06年4、5月份起开始出现,一开始的传言就是:纺织服装将下调两个百分点。
直至06年9月14日晚间,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突然在网上发出财税〔2006〕139号文,宣布上千种产品出口退税调整信息,其中,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成为现实。
匆匆忙忙出台的139号文一开始并没有给企业以缓冲期,后来在全国外贸企业的激烈反弹下,才给出3个月的时间。
张薇承认,尽管去年服装幸运地逃过了出口退税下调的行列,但是她公司的服装已经提了两个百分点的价,并且不打算降回来。这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从139号文发出之后,她就不断从各个渠道得到消息:服装出口退税还要降。
根据纺织行业分析师马新征的估计,这次服装出口退税如果下调两个百分点,中国服装出口将损失30亿美元利润,同时,上游的棉纺行业也将连带损失16亿美元利润。
出口退税扑朔迷离
今年的出口退税调整似乎比去年还要扑朔迷离。国税总局官员说,一切以文件为准。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4月9日说,下一步将根据市场变化做决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说,没有政府部门曾经就此咨询过他们的意见;而发改委产业司的一份文件则暗示说,存在下调可能。
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默默地持续开工加班,争取在4月15日之前多出口,而不是进一步向有关政府部门、商业协会证实相关的消息,或是反映自己的意见。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信息,目前国内纺织行业,民营企业占到65%。对于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这样有着浓厚官方背景的组织,可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代言人,他们宁可从一个个网站、报纸、电视新闻上,去寻找出口退税调整的蛛丝马迹。
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会员企业表示,去年发改委、财政部曾经向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咨询过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下调方案,虽然当时商会明确表示不同意下调,但也没有向会员企业通报此事。
一位纺织业内人士说,“政府部门总是指责中小企业抢出口是扰乱外贸秩序,你政策不稳定,不明朗,我们不抢又怎么生存?”
余后生认为,如果有可能,谁也并不愿意选择抢出口的方式,因为这样只不过是在上半年透支下半年的订单需求,即使能够避过出口退税这一关,自身的生产经营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