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训练大纲技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34:21
2008-6-3 17:04:22
消防基本知识
熟记消防工作方针,了解燃烧原因,掌握灭火方法。
1、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的消防工作方针。
2、燃烧与燃烧条件。
3、灭火原理与方法。
4、失火与成灾的原因。
下面先介绍第一个问题:消防安全管理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要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动员和依靠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物质保障上、制度上采取各种积极预防措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避免和减轻火灾的危害。
防消结合,是指把同火灾作斗争的预防和扑救两个基本手段,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积极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在人力、物力、技术上积极做好灭火的充分准备,加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加强灭火训练,做到常备不懈,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及时扑灭,把火灾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燃烧是---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发光和放热是燃烧过程的物理现象,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是燃烧的实质。所以说,燃烧是--种发光放热的连锁反应。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燃烧的发生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发生。
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燃烧的发生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发生。
(1)可燃物
根据物质的燃烧性能可分成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燃物质三类。
可燃物质:是指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火源移去后能继续维持燃烧的物质。
难燃物质:是指物质在火源作用下,能够被点燃或阴燃。当火源移去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
不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火源点燃的物质。
凡是能在空气、氧气和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的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前者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后者如甲烷、乙炔、丙酮、乙醇等。按其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如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煤、木材等。
(2)助燃物
凡是具有较强和氧化性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高锰酸钾和过氧化钠等。发生火灾时,主要的助燃物,是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工火灾时,还会有其他氧化剂作助燃物。
(3)着火源:是指能引起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源。助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体,炉火烟头、蜡烛、煤等明火和电器开关。电器短路,静电筹产生的电火花是常见的火源。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是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当三者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时燃烧才能发生。
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的现象,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类型,每一类型的燃烧部具有各自的特征。了解每一类型燃烧的特性是非常必要的。
(1)闪燃:可燃液体和部分可燃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和升华一定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电闪点。不同的可燃液体,由于其化学组成不同,其闪点也各不相同。如苯的闪点为-ll℃,乙醇的闪点为l2℃,说明苯比乙醇火灾危险性大。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5秒钟内)的燃烧,而来不及蒸发可燃气体以维持稳定的燃烧,所以说,在闪点温度时,燃烧的仅仅是可燃液体蒸发的那部分蒸汽,而不是液体的自男燃烧,既还没有达到液体能燃烧的温度。所以,燃烧表现为一闪即灭现象。
闪燃是可燃液体着火的先兆,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它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把它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或甲、乙、丙三类火灾危险性物质,从而在生产、运输和贮存时,针对其火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甲类火灾危险性:闪点在 28。C以下的液体,如汽油、酒精、苯丙酮。
乙类:闪点在28。C-60。C之间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
丙类:闪点在60。C以上的液体,如柴油、桐油等,
(2)着火: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遇火源而能燃烧,当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3)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明火作用靠自然热和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燃烧的过程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和空气相互扩散、混合,达到可燃极限范围,遇火源而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等可燃气体燃烧。
(2)蒸发燃烧:当可燃液体受到热蒸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可燃极限范围内遇火源而燃烧,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不断产生蒸汽使燃烧继续,这种燃烧过程称为蒸发燃烧。汽油、酒精等可燃液体的燃烧就属于蒸发燃烧。
(3)分解燃烧:天然纤维在受热时不是先熔化,而是首先分解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的过程。
(4)表面燃烧:可燃物质为固态,燃烧发生在固体表面,表面燃烧的特征是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只产生光与热。如焦炭等可燃固体的燃烧。
燃烧热的传递:
(1)热传导: 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从物体较高的一部分传递到较低的一部分,由于各种物质的性能不同,其传热能力也不同,如铜比铁容易传热;同一固体物质,温度高热传递就快,如果某房间着火,火源靠近穿墙皆道,而穿墙管道仲入隔壁房间的另一端接触易燃物,那么热量就有可能从起火房间沿穿墙管道传递到隔壁房间的易燃物上,使其着火,这就是热传导造成的火灾蔓延。
(2)热对流: 热对流是依靠受热微粒这间的发生相对移动引起热量传递的过程,常见的有气体热对流私液体热对流两种形式。当然在热对流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热传导的现象。如果某--,楼房间发生火灾,热气体通过楼梯间直窜房顶或多层楼面的窗户,由于热气流的上升,燃烧周圃的冷空气不断补充热空气上升的空间,形成“火风”,这种热气流接触到可燃物,就可能着火,火灾也就很快蔓延。
(3)热辐射: 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和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过程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与热传导和热对流不同,它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所以,在传递能量,不需要相互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