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城市 北京应对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51:00
2010-05-25 11:10:21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余钟夫
简介:北京成为世界城市已是势所必然。建设世界城市,北京有着诸多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中国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影响力增强。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实现复兴,迈向世界中心,已呈不可挡之势,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金融管理中心的首都北京,成为世界城市,已是势所必然。建设世界城市,北京有着诸多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挑战一:城市扩张与限制的矛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给城市资源、环境、交通、治安、日常运行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迄今为止,北京还没有找到控制城市继续快速扩张和功能继续增强比较合理有效的办法,显然,如果再按目前这样扩张下去的话,到2050年,北京将会膨胀成什么样?因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恐怕不能延续简单的扩张式发展路径,而需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不能听任扩张冲动的主宰,而要规之以发展理性,要在疏解城市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出新路子。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做减法。
因此,如何把北京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新城建设,南部地区发展和新机场建设等增量发展纳入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长远规划中,进行科学谋划;如何审慎地、理性地、前瞻地规划控制现有中心城区已有的功能和诸多中心,而不是一味地强化;如何适时处理好控制外来人口与实现居住和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平权的关系等,都需要有新的视野。不管怎样,走向世界城市,我们谨记城市学大师刘易斯·芒福德的警示:“切不能把特大城市本身作为目的。”
挑战二:单城突进与区域协进的矛盾
世界城市,通常都以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都市圈形式出现,北京也不应例外。世界城市目标的凸现,客观上可能会助推北京城市进一步扩张,功能更加强化,加速北京对各种优质发展资源的吸附和聚集,很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周边地区的差距。
长期以来,北京的发展呈孤城突进之势,北京与周边地区发展存在很大落差,环京周边100公里的区域内,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带,像这样在首都周边存在贫困带的现象在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大都市圈的发展同质化程度很高,大都市圈内的发展水平都很接近,为他们成为世界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际上,作为具有800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城的繁荣从来不局限于京畿圈的供养,而是仰仗于威权治理下的首都经济模式,聚集全国的优质资源,调用各方的要素。如果单凭北京周边地区的资源,是不足以支撑大北京的。环视世界,大城市的都市圈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世界城市的建成无不依赖于整个都市圈的发展,没有都市圈支撑的世界城市是难以持续的。
挑战三:模仿与创新的矛盾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造城、改城、扩城运动中,大量似曾相识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许多互相抄袭的街区和景观隔城并立。先是复制国外城市,然后国内城市互相抄袭,简单机械地模仿也很可能把问题和病毒一起拷贝下来。当前北京人口蜂聚,交通拥堵,空气浊化,贫富差距拉大,城市不断膨胀,所有这些城市病,都是以往许多国际城市所经历过的。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如何在理念、思维、方法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如何避免城市建设的通病,走出贪大求多的误区,修正规模就是一切的工业化时代模式;如何以新的理念理解城市的功能,诠释城市的价值,切实走出一条绿色、低碳、低耗、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如何辩证地看待技术手段的两面性,不过分使用技术,尽可能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如何洞悉先行世界城市曾经历过的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背后的历史逻辑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都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考验。
挑战四:文化包容与冲突的矛盾
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必然要寻求文化上的影响力,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北京弘扬中国文化,无疑要打破西方的文化霸权,冲破西方文化模式,因此难免会彼此发生剧烈碰撞,需要较长时期的磨合,其实这种碰撞和磨合一直都在进行。某种意义上说,北京成为世界城市,城市硬件和经济上面临的挑战相对比较直接,而文化上面临的争夺和竞争将更为深刻和持久。未来,北京能否以包容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一切好的文化;能否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世界优秀文化的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并世界化;能否在城市运营和治理,环境保护,市民生活方面提供21世纪的城市生活样式;能否在营造创新氛围、孕育时尚观念,繁荣文化艺术方面体现21世纪的潮流;能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层次和国际化水平;能否以更具有亲和力、包容性、吸引力的城市形象走向世界中心,并以制度文明示世。这些都需要在制度和文化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挑战五:现代城市与古都风貌的矛盾
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然而,近年来,反映老北京风貌的旧城传统建筑,以年均减少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亡。北京的旧建筑业已成为零星的散落,整个城市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大量的新奇建筑出现在北京,许多新建筑找不到中国文化的亲切感,从而使北京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模糊化。也许新奇建筑的评价尚有待于历史检验,但是不能承载自身文化的建筑很难说是好建筑,没有历史年轮的城市亦难以成为令世人认同的世界城市。
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如何能以保护和发展兼具的眼光对传统建筑和旧城风貌,实现发展性保护;如何避免资本暴力下的开发商主导和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如何控制超密度中心区,低俗商业设施的建设,避免随意改变城市肌理的滥权;如何加强旧城改造的统一领导,克服各自为政,肢解政策的局面;如何适当控制新奇建筑试验数量,加强新奇建筑设计的论证、审核和把关,使北京成为面向未来,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外合璧的高品位、高境界的世界之城,还需努力。
责任编辑:r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