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太和乡侯家沟村五组村民刘泽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32:23
先进事迹材料
----记太和乡侯家沟村五组村民刘泽友
刘泽友,男,生于1963年,中共党员,嘉陵区第四届党代表,粮农,家住南充市嘉陵区太和乡侯家沟村五组。2004年以来,刘泽友同志转变观念,用“坚持”二字武装头脑,发扬“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将以前荆棘和野草的大老山变成了如今果树遍野的花果山。现在一片春色满园,桃李花香,猪羊满圈的景象,引领着一批批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披荆斩棘,将丛林变成果园。200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刘泽友,上有80高龄的父母,有妻子,下有儿,女,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时值党中央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广下,刘泽友转变观念,满怀壮志,下定决心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为寻找门路,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寝食难安。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地决定,开发荒废的大老山,焕发将废弃地变“花果山”的遐想。于是,先与村委会商议,将废弃的大老山租用过来自己使用。开始,大老山是荆棘满地,杂草丛生,上山去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荆棘和杂草尽有一人多高,人在草丛中有种看不见的感觉,真是令人心寒。刘泽友还是鼓足勇气,坚持自己最初的决定,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每天沿着小小的山路来到山上,从最边沿的地方开始除着荆棘和杂草,忙得连中午饭都没有下山吃,还是由家人送上山去吃的。这样,日复一日,连续做了70多天,刘泽友整个人好象变了个样,比原来瘦了十几斤,皮肤黑多了,而且手上已粘满了血茧,十根手指满是伤痕,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将150多亩的荒山杂草移除干净了,黄色的土地展现的面前,此时,刘泽友长长地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紧接着刘泽友又开始寻思着优良果苗的问题。他倒处打听,到很多地主去参观,看看果树的品质问题,先后到南部,营山,重庆,成都等地考察,最终决定从成都引进优良的枇杷、黄花梨、柚子等多个品种,共计1.5万株。经过多天努力,将果树苗按照合格的技术要求成功的移栽到地里,经过浇水、施肥、去病、除虫等精心看管,小果树苗慢慢地长大,黄色的土地上长满了绿绿的果树苗,刘泽友露出了心慰的笑容。
挖坡填坑,将山路变成公路。通往大老山的路原来是只能供一个人行走的小山路,交通非常不方便。刘泽友凭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决定从山下通往山上修一条公路,方便自己,也方便村民。于是,2006年他向亲朋好友借款和向信用社贷款的方式,共筹集资金三万多元,请了一些临工,在许坝山的悬崖上挖坡去石,将一筐一筐的泥石从坡上移下,多少个日日夜夜没有合眼,多少滴汗水滴入土中,刘泽友没有半点退缺,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最终修建起了一条3里多长的公路,沿途的群众上街方便了,卖粮、买肥料也方便了,他们拍手称快,都说“刘泽友是我们的好模范,好榜样”。
多种经营,将果园变成农场。单一凭果树的收入,刘泽友并不满足,他认为单一的果园还发挥不了山上的优势,2007年,他蒙生了在大老山上新建养猪场的想法,采取“以猪养园,以肥养树”的综合动作模式,加大对大老山的投入,开垦一部分土地出来种粮,用粮养猪,猪粪浇树,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于是,他投资了15万元新建了养猪场,现在年出售育肥猪和仔猪500多头。大大地增加了他的年收入,仅凭养猪这项,年收入就达十万元,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带动群众,将穷人变成富农。刘泽友同志凭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原来废弃的大老山,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果园入收入达20万元,养猪年收入达10万元,仅此两项就有30万元的收入。许多群众看在眼里,惦在心里,纷纷前来向他学习技术、经验。刘泽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群众,将自己培育出来的果树幼苗传给邻里群众,村民群众学到技术后,也种植了自己的果园和新办了自己的养殖场,慢慢地走出了贫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们都对刘泽友赞不绝口,刘泽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01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