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庭说大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22:15:33
从小家庭说大教育(一)
因为有许多小家连在一起,才有国家。
我们的孩子,是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的公民。
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融入在社会发展的脚印里。
一个小家庭,连起一项大事业。
近两年,在中国说什么话题都比不上教育话题激烈,尤其在当下的经济危机时期,一提到教育,人们很快就联系到大学生“就业难”是教育的问题。还有2008年6月由一名女中学生之死引起的震惊全国的瓮安群体性事件,大学生自杀率上升,“弑师案”的增加,青少年犯罪上升,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等等,什么,都能扯上是教育的问题,仿佛近些年在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或爆发时大家的焦点都对准了教育,对教育抱怨,愤怒、无奈、失去信心。
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国家,社会,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些机构都受到人们或多或少的指责。而实际上,表面上最无辜最无人指责(甚至有时是受害者)的家庭教育,我认为却是最大的责任者,是教育失败的根源,因此,家庭教育兴,国之教育兴。
家庭教育也许是被大家忽略了的。把孩子的问题归罪在自己身上,这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失败感。所以,作为责任方的家长们,潜意识里选择了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怪罪老师,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不愿意承认正视自己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得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悖于我们的朴素美好的初衷,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甚至,尚有很多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源头在自己身上。
请大家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伊始,父母自然就是父母了---没有培训,无需考核上岗,不知道什么是合格或不合格的父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我们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过去的多子女家庭变为“两代人守一个独苗苗”,加之经济条件的改善,助长了对孩子的娇宠。对孩子怎么教怎么养还是以传统的上代传下代的落后方式,对家庭教育是一片茫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少数人只是从零碎的书中略学一二,简单复制、盲目效仿,效果不佳!为了培养孩子的所谓的自信,除上天摘星,水中捞月满足不了孩子,其它一概通行。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从1岁多就喜欢乱摔东西,现在已经三岁半了,仍然见什么摔什么,家里的盆、碗、杯子统统换成不锈钢的。去年春节来我们家不到两分钟,就抓起一个小紫砂壶摔碎了。那只小茶壶是我十多年前从宜兴买回的,还有三套紫砂小茶杯被另两家朋友的宝贝们摔的只剩一套完整的了,让我惊奇的是家长对孩子这种行为漠视的态度,更不要说教育孩子学“做客礼仪”了,如果脱离开家长在身边的环境后,这些行为面对他人的不喜欢,还有自信吗?这是在催毁孩子的自信。为什么说现在的孩子缺乏自信,让家长捧在沙堆上的自信,风一吹就倒塌,这些家长的教育令人担心。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三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期,从小就应该让他们学会遵守家庭、学校、社会的规则,规则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比具体多学几首诗几个单词几十个字重要的多。记得前几年,我在美国的亲戚带着四岁多的儿子回来,让我惊奇的是她的孩子还带着尿不湿。她说这也是美国的一“怪”---从小就不穿开裆裤。也难怪,我们的各个生活小区、公园、超市门口,大街小巷但凡是有空地的地方,到处都有大小便。其他陋习诸如公共场所人多不排队,损坏公共设施,乱仍垃圾等,这些行为都是从小养成的,没有规则意识,这样的孩子上学后能遵守校规么?长大后能遵守做人的规则和社会法规么?出问题后能怪罪学校么?能怪罪国家教育吗?真正有害的是不作为的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说,中国的孩子不缺教育,缺的是教养!一个孩子的教养对他一生的成功与否是有很大影响的,好的教养养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其次才是幼儿园,学校,社会。
我们的孩子走出去,代表的是身后的两个家长。家庭教育中第一责任人是父母,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学校,家长接小孩如果比规定时点迟到三次,就有专门的机构让家长接受培训。如果邻居发现小孩放学后自己单独在家,就会立刻报警,把小孩送到专门机构看护并取消家长监护权。因此,家长的责任很明确。
习惯,从点滴开始积累。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也往往因此被忽视。
为了孩子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为了孩子你要提高,提高,再提高!
从小家庭说大教育(二)
一个小家只有几人很小,一个国家有很多人很大。
每个小家庭很少的几个人的不良习惯,积累起来成为一个群体的劣习,进而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陋习。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要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个国家的未来由我们的孩子决定。
每个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劣习,都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甚至会成为罪人。
每个家庭的教育,每个孩子成长中的习惯,都是将来国民素质的体现。
小家庭的教育在每天中,在一言一行中,在不懈的坚持中。
劣习会湮没一个民族
一位教授说:“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在抱怨,都在指责我们的陋习。
读了一篇从日本出差回来国人的文章;“清洁工擦完公园的坐椅,毛巾还是雪白,候机厅没有人大声喧哗,公共场所没人随地吐痰,所有需要排队的地方都秩序井然”。
在我们赞叹韩国人做人的道德教育和国民素质成功的同时,美国人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国人的优雅教养,德国人的严谨认真,足以让我们反省自身、审视自己。关于是外国人对我们的评价,以及国人自己的评价请参看我的第四篇博文---《痛过之后该做什么》中的转载。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良好习惯来自于父母。
然而请各位看看我们的孩子接受的家长教育;一位走在街上啃着甘蔗随地乱吐的妈妈,跟在她身后的孩子说“妈妈,老师说不能在大街上乱扔东西”,女人说“老师又看不到”。中国人街头一大风景线是:一扔,一吐,一踩。吐一次痰罚款两元?草坪上的温馨提示“青青生命足下留情”?罚不住、止不住`!垃圾从天而降的住宅楼,车内、路边,到处是扔不完的垃圾。为什么?这出自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在延续,代代下传。
觉醒吧家长们,为了你的孩子!孩子看到的是张口就吐痰,出口脏话,顺手扔垃圾,伸脚踩草坪和座椅,(刚有一个城市公园免费向众人开放两天草坪被踩为草泥)变能学成好习惯吗?出了问题能怪罪老师么?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怎样构思一篇“我为我的父母自豪”的作文,你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君子之行淑女之德,而家中最重要的老师---您!却在给他做着怎样令他“自豪”的榜样?
你选择了“因”,就要为“果”负责。
你要怎样的“果”,就要种下怎样的“因”。
其实习惯也可以这样开始。几年前我在一个小区里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给她一岁多的女儿剥好一块饼干的包装纸,让她送到十步以外的垃圾箱,小女孩晃晃悠悠走到一半时摔倒了,这位妈妈没有像很多妈妈那样冲上去拉起孩子,而是一边鼓励摔哭的女儿自己起来,一边帮女儿捡起丢掉的包装纸递给刚爬起的小女儿说:“还没送到呢,爬起来,继续走。”。小女孩还真不哭了,歪歪扭扭的把它送到了果皮箱,我也忍不住和她妈妈同时给她鼓掌,我很感动!感动的是这位年轻妈妈独特的教育,可能你看到的很多小孩摔倒的那一刻,家长出于本能会马上跑上前去拉起来,可她选择了另一种爱,给她勇气,独立地站起,鼓励她不达目标不放弃,培养的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是因为妈妈棒,孩子才棒!教育是个慢工细活,真的是必须踏踏实实,从点点滴滴做起。
家长和孩子不缺大道理,缺的是实际。这些年家长从小接受的大道理教育已疲劳了,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子书籍,专家讲座,已无所适从。他们上学学的第一课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大家,爱劳动,爱集体”。泛泛的空道理,看不见,摸不着。最后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爱自己,他人全不关心。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件脚踏实地的事情。在幼儿时期就应从平常生活里教育孩子爱长辈,爱父母,尊老师,帮助朋友,能做到这些以后,在以后他的成长过程中再升华成爱国家,爱人民,爱大家就自然而然了。
爱,岂是能单单凭借背诵默写《中小学生守则》培养得出来的呢。一个有着基本道德修养的孩子,爱祖国爱人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刻意培养出的习惯,经过长期坚持也就成了自然习惯。在女儿不到2岁的时候,我就教她吃饭前先给长辈摆筷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吃饭前让她盛的第一碗饭先递给长辈,有长辈和客人在时从不让她先动筷子,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教孩子短期的好习惯容易,如但果没有坚定地坚持下去,等于没教。
邻居家的小外孙今年四岁,每次到姥姥家玩完积木,家长都让他摆整齐后再走。有一次,他妈妈有事急着要走,于是姥姥就没让他摆放好,赶忙让他妈接走了,结果等下一次玩完积木后他自己也不摆放了。小孩的爸爸(中学教师)坚持让他把积木摆放整齐才走,每次晚上回自己家前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提醒孩子说:“祝姥姥睡个好觉!”。这位父亲在点滴中的坚持,才能培养出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小事,而正是对这些看似细微末节、难以觉察之处的长期忽视、娇惯、放任,或者重视、引导、坚持,逐渐形成了一个人长期的习惯。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决定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性格、情感、心智,这些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而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其中的关键! “打工皇帝”唐骏讲:好的性格将对孩子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孩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八只眼睛的聚焦、四双手的看护下,却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或影响他一生的好性格,家长们应该好好的反思。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令他们烦恼、不知所措、焦虑不安,每次看到这些家长焦急求助的神情,我也很同情,也很担忧。我归纳了一下这些孩子的问题,百分之七十的出在缺乏良好的习惯。
我常常想,如果家长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前移,加强学习,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及早提高自己的育儿观,如果在孩子性格形成期能重视家庭教育……然而可惜的是,生活让我们认识错误的同时,却没有给我们重走一回的机会,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只有尽力去弥补,在以后的成长中向前走好。
不过好在这些经历痛苦后的家长,觉醒后的认识态度都很真诚,接受指导后,超出正常阶段几十倍的精力终于得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仍然有一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还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