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或仅限骨干国企开采 包钢稀土等受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31:23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0-06-02 15:11:14
消息称我国可能只允许骨干国企开采稀土矿(本页)
稀土股获垄断加低碳双引擎
稀土开采权或将限定于国企  成本提高三成
“小金属”股市场新热点
中国稀土保护性限产宣告失败 产量再增价格回落
基金再掷10亿元增仓包钢稀土
包钢稀土收储尚未“国家化”资金或成企业最大难题
限出令不限初加工 外资设厂变相出口稀土已五六年
永丰金融:重新看好稀土行业
稀土概念上市公司
相关专题:
有色金属异军突起 看好稀土、黄金股
搭上新兴行业快车 稀土企业赶赴资本“盛宴”
消息称我国可能只允许骨干国企开采稀土矿
英文《中国日报》6月2日报道:继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稀土产量、出口配额之后,据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和发改委日前已经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进行整合,防止过度开采。
“起草的报告已于近日递交给国务院审批。一旦获批,国土资源部将对这几张企业颁发执照进行配矿,”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并不未透露具体企业的名单。
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参股这几家国企来参与稀土资源开采利用,该人士表示。作为中重稀土散布较多的南方地区将成为此次布局的重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占全世界稀土供应的97%。稀土目前作为一项不可替代资源被广泛运用于众多高科技行业,包括风力涡轮机、混合动力车、导弹和手机。
但资料显示,在1979年到2009年间,稀土平均价格几经波动,却仅上涨21.4%。2009年的价格为每公斤8.5美元。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稀土在过去十年间的需求已经从4万吨提高到了12万吨。
“由于过度开采,同时缺乏适当的管理来保护这些稀有资源,稀土价格已经被严重低估了。正因如此,国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是非常关键的,将会惠及整个行业,”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
国土资源部在今年3月下发通知,要求稀土矿开采总量今年的控制指标为89200吨,比去年提高了8.36%。 同时强调,未来将会继续控制稀土的产量以保证其不备过度开采。
国土资源部在今年4月下发通知,除符合多项条件的矿山企业外,2011年6月30日前暂停受理稀土勘查、开采登记申请,以保护稀土资源。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和行业内数据显示,包钢稀土将会主要控制北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轻稀土资源;而五矿和中铝将有望取得江西中重稀土资源的控制权;江西铜业和中色股份则有可能入主四川和广东省的重稀土资源的开采。
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稀土基础储量为8900万吨REO(稀土氧化物),占世界总储备的59.3%。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其存有世界稀土资源的15%,却几乎完全依赖于中国出口,而对其自有资源却少有开发。分析师表示国外需求的激增部分导致了对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而中国对于出口配额的限制却招致了西方国家的不满。
世界贸易组织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对中国对部分原材料限制出口进行了批评,但中国专家表示中国的行为并没有违反WTO有关规定。
在WTO的框架下,WTO的成员国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有效地防止自己国家的资源枯竭,这些措施是不违反WTO的相关规定,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表示。
中国的出口限制并没有任何问题,是不违背WTO规则的,佟志广,前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同样表示。
限出令不限初加工 外资设厂变相出口稀土已五六年
中国的稀土出口已有了 “配额+关税”的双重门槛,这对于正在觉醒和崛起的稀土大国来说,算是双重利好。然而,相比之前中国稀土出口“无配额限制+出口退税”的超惠待遇,这无疑又给了长期依赖中国稀土原材料出口的外资企业当头一棒。
正因为如此,稀土行业“变相出口”的苗头正悄然滋生。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外资通过对中国稀土原料初级加工后“变相出口”现象早就存在,而近几年,国外“钕铁硼”应用生产企业向中国转移也愈加明显。这对于正处在稀土话语权爬升中,力推“限出多储”的中国来说,是必须引起警惕的。
初级原料加工变相出口
赣州华京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杨经理非常肯定地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因出口受限,变相出口在国内很普遍。
“以赣州为例,日资和赣州当地的民资合作办厂,把稀土加工成简单合金,合金的出口比原材料的出口又不那么受限,这就是典型的变相出口。”杨经理说。
据杨经理介绍,江西的稀土公司基本没有多少科研投入,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这种变相出口的方式已经存在五六年了,其中赣州90%的稀土合金生产企业都是日本投资。
杨经理同时透露,针对这种变相出口,政府此前基本不会干预,反而积极引资。因为引进的外资越多,对地方政绩拉动的效应也就越大。但杨经理也表示,随着国家对稀土出口层面的日益重视和关注,当地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众所周知,在中国生产的初级加工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征,而日本所进行的再次深加工则清洁得多,发达国家将污染丢在中国是目前稀有金属业界公认的事实。
目前,有些地方为了引资,完全不顾国家的产业政策,越权审批。有些企业为了资金,也完全不顾国家的产业政策,而“瞒天过海”。
“钕铁硼”企业转移明显
“这实在是一个矛盾点。”国内一家大型央企稀土公司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方面,鉴于中国稀土应用技术研发的落后性,国家不得不鼓励外商投资兴办稀土应用项目。而另一方面,大量外资引进又难以避免“变相出口”的出现。而问题关键在于,对于“变相出口”的定义目前尚很难完全界定,非常容易钻空子。
“据我所知,近两年,国外‘钕铁硼’应用生产企业向中国转移就非常明显。”上述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钕铁硼从去年开始就要征收15%的出口关税,而钕铁硼又是发展新兴电动汽车、风电等重要稀土应用行业的重要元素,很多稀土应用产品实际成本的60%~70%都来自稀土。
无疑,在中国设厂,不仅购买原材料将不受限制,可以有利地规避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在中国钕铁硼出口设限以后,大力举迁中国投资设厂,一定程度也可算作“变相出口”。
作为基体元素,稀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以“稀土磁性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增长强劲,占比从2003年的34%上升到了2009年的55.21%。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压缩机等新的应用领域正在形成,预计未来5年 “钕铁硼”行业全球仍将保持15%的增速,而中国有望保持20%的增速,这绝对是个极大的诱惑。
中国稀土应用困局待破
从稀土大国走向稀土强国,对中国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中国迟迟未能掌控市场话语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稀土应用发展落后的软肋上,而行业利润也往往主要流向稀土产业链后端。
长城证券有色分析师耿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稀土应用技术研发远未跟上世界的脚步,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同时国内市场对于高端稀土应用产品的需求也非常少,以致国内多数大型稀土企业长年致力于稀土开采权的争夺,基本还处在一个比较原始、初级的发展阶段。
有分析数据显示,2000年~2009年的十年期间,从中国国内的消费来看,新兴领域稀土应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24.2%。
随着全球对低碳、节能、新能源理念的大力倡导,稀土的功能材料、下游用途得到迅速发展。有分析称,截至2009年,新兴领域稀土需求在国内总需求中的占比已达到55.2%。这些行业包括风电、新能源绿色汽车、动力电池等。
鉴于中国稀土应用技术发展的滞后性,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稀土下游产业走了很多弯路。
据了解,包钢稀土投资的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建以来,至2009年就持续亏损,已经资不抵债。
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指出,首先就是因为技术层面的不成熟,当时还引进了美国技术,虽然自动化高,但稳定运行水平很差,这让包钢稀土伤透了脑筋,也直接导致在2003年~2007年间,精力消耗在了有关技术层面的改造上,无心生产,难免持续亏损。而自2007年开始引进日本技术改良以后,终于开始批量生产了,随后却又遭遇市场定位问题。
“动力电池的目标是电动工具,虽然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确高性能,但性价比不高,多数电动自行车商不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尤其在中国的市场容量更小。因此,2009年两公司的销售额都不大,分别亏损2001万元和2218万元,其中稀奥电池公司主营收入仅为7.84万元。”业内人士说。
而《每日经济新闻》最新从消息人士处获悉,2008年包钢稀土再次投入1200万元对两公司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转型生产轿车用电池,转型的首批产品也将于今年年底上市。然而,业内人士对其市场前景仍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日经济新闻)
5亿元浮盈轻松到手 基金再掷10亿元增仓包钢稀土
内容摘要: 5月28日是包钢稀土的分红除权日,部分基金却等不及红包到手,开始获利出逃。根据包钢稀土2010年一季度报告数据,今年前3个月,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62.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33.96%,每股收益为0.15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0.155元。
5月28日是包钢稀土的分红除权日,部分基金却等不及红包到手,开始获利出逃。4月份以来,该股累计涨幅达55.56%。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基金等机构十分看好该股,但随着股价进入高位,后市需要有更多利好配合,才能支持其估值进一步提升。
经过前期大举增仓之后,机构上周五(5月28日)重新做空包钢稀土。根据指南针机构密码数据,当天机构总共抛售了该公司8395万元筹码。尽管如此,上周机构资金仍累计净流入达2.11亿元,致使其股价上周四一度触及44.59元/股的历史高位。而4月1日至5月28日间,机构纷纷抢入该股,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
“该股走势之所以如此强劲,一方面有业绩好转的因素,一季度公司实现每股盈利0.16元,同比大幅增长近263%,而目前多数稀土产品价格维持高位,预计上半年公司业绩会继续向好;另方面,公司所处的概念很好,稀土多数用在新能源行业,而大家现在都热衷炒作这块。”金元证券金属行业分析师孙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实,去年底基金对包钢稀土的态度依然是“不闻不问”,当时无一基金进驻。今年一季度,基金的态度发生明显改变,包钢稀土也因此成为有色金属板块最受其青睐的个股,重仓持股的基金数量达9只之多。进入二季度后,基金更是积极拼抢。而随着估值日益高企,接下来的问题是,基金的宠爱能否延续?
一季度成板块新宠
9只基金重兵进驻
在丢弃大部分金属股筹码的情况下,基金独独增持了包钢稀土。WIND数据显示,2009年末无一基金重仓的包钢稀土,今年3月末突然成了基金眼中的“香饽饽”。南方绩优成长、益民创新优势、宝赢策略增长、东吴行业轮动、长城恒久、建信收益增强A、长城双动力、宝盈资源优选和华富策略精选等9只基金突然重仓进驻该股,合计持有1916.55万股,占公司流通盘的3.89%。加上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的5只基金,持有包钢稀土的基金数量增加至14只,合计持有3344.49万股,占其流通盘的6.78%。
在众多基金中,持股最多的是南方绩优成长。今年3月末,该基金持有包钢稀土1000.48万股,占其流通盘的2.03%,成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与此同时,该股也是南方绩优成长一季度第8大重仓股,占当时基金净值的2.45%。
除此此外,持仓较多的基金还包括了益民创新优势、嘉实沪深300、兴业趋势投资、海富通风格优势、华夏沪深300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分别持有372.22万股、362.32万股、300万股、260万股和246.63万股,分列该公司第四、五、六、七、八、十大流通股东。
两月股价涨56%
基金浮盈5.21亿元
4月份以后,基金更是加快收集包钢稀土的筹码。根据指南针机构密码数据,4月1日至5月28日间,机构累计增持了该公司10.31亿元筹码,其中,光是4月份增仓金额便达9.2亿元。
包钢稀土也在4月份中旬为投资者奉上了两份大礼。首先是4月16日正式宣布以现金方式出资2亿元(占40%股权)与河北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产业化项目,紧接着便是在4月17日同时公布业绩靓丽的一季报。
根据包钢稀土2010年一季度报告数据,今年前3个月,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62.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33.96%,每股收益为0.15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0.155元。
相比之下,包钢稀土去年的业绩则较为逊色。根据公司年报,2009年1-12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5.93亿元,同比下滑19.59%,利润总额1.73亿元,同比下滑33.0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滑66.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8.6万元,同比下滑91.77%,每股收益0.06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016元。
“从当时季报数据来看,业绩有点超乎市场预期,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季度稀土价格出现了较大的上涨。”北京某新锐券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自此之后,该股价格从之前的温和上涨变为快速拉升,基金则成了股价上涨的幕后推手。根据指南针机构密码数据,4月16日至4月30日间,机构累计增持了该股5.36亿元筹码,推动其股价上扬26.63%,成功跑赢大盘近35%。
5月份之后,基金等机构做多包钢稀土的热情依然未改。机构密码数据显示,5月4日至5月28日间,机构继续向该股注入1.11亿元资金。包钢稀土的股价也再上一层楼,继续攀升22.47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该股价格总共上扬了55.56%,跑赢大盘超过70个百分点,成为同期表现最好的基金重仓之一。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5月底政府将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因为拥有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包钢稀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机构密码数据,上周机构累计增持了该股2.11亿元。在巨量资金推动下,上周四该股价格一度触及44.59元,创下公司上市以来新高。
鉴于包钢稀土表现出色,一季度持仓该股的基金收获丰厚,4月以来已经收获了5.21亿元浮盈。其中,带头持仓的南方绩优成长便独得1.56亿元。
股价攀新高
继续走强需更多利好支撑
不过,随着该股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加上上周五机构资金小幅出走,该股能否延续前期强势成了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孙凡认为,眼看该股价格已经达到其之前给出的45元/股的目标价格,后市要想继续走向需要更多利好出现。
“估值是跟着公司的盈利来的,如果盈利能够继续走强的话,其股价也会有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包钢稀土主要盈利来自稀土,其他下游项目暂时难以产生收益。而从这波行情看来,稀土价格较为稳定,与3月末相比,4月以来稀土的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10%左右,最近大半个月稀土价格维持平衡,没出现重大变化。”孙凡强调。
一向倚仗资源优势的包钢稀土,最近几年频频向下游出手,毫不掩饰它对新兴产业的勃勃雄心。据悉,目前包钢稀土拥有三大下游加工项目。一是镍氢动力电池;二是永磁体(钕铁硼)项目;三是前面提到的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像系统产业化项目。其中镍氢电池在2009年总共亏损了4218万元。而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像系统产业化项目盈利前景仍有待观察。
永磁体项目目前进展则较为顺利,一期3000吨产能建设已经完成,样品也试制成功。公司方面表示,目前订单这部分订单处于饱满状态。孙凡预计,永磁体项目下半年将正式投产,若顺利的话,今年可能为公司带来营业利润3000万元。
暂时,能够为公司打开业绩空间的似乎只剩下稀土了,而无论是孙凡抑或前面提到的北京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稀土产品价格后市仍然有提升空间。(证券日报)
包钢稀土收储尚未“国家化”资金或成企业最大难题
争夺稀土定价权,不仅要 “限出”,还要“收储”。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赶赴国家确定的首批收储试点包头,当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外界热传的收储试点方案在包头尚未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至于外界争论较多的收储产品究竟是“精矿”还是“氧化物”,当地权威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一定程度上,收储氧化物对掌控稀土市场的定价权更有影响力。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尽管国家层面的收储试点尚未展开,但收储试点可能确定的唯一企业包钢稀土,早已在争议中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包钢稀土收储“实验”
针对稀土出口,国家近年来设置了系列出口关税以及出口配额,调控成效初显,但是有关稀土收储,究竟是“精矿”还是“氧化物”,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日召开专家研讨会拟定的研究方案,包头将确定作为国家稀土战略收储的首批工作试点,并或将在行业龙头包钢稀土兴建10个稀土氧化物储备设施。对此,包钢稀土并未正式公开回应。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8万吨氧化物”和“30万吨精矿”均已列入包钢稀土的收储计划。
“2008年,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已经开始进行收储。客观来讲,国贸公司的成立本身就有充当‘蓄水池’的意图,价格低时收储蓄水,价格高时投放市场,以此平抑价格。”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和此次国土资源部要求储备试点完全是两回事。
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单纯从企业利益考虑,国贸公司收储也是很自然的。因此,此前外界猜测这种收储直接出自国家的收储战略,其实是很难完全确定的。
此外,天相投顾有色分析师张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包钢稀土计划在5年时间里收储30万吨精矿,也是多为配合包钢的选矿需要,因为目前包钢稀土的选矿厂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折合稀土氧化物年产能为10万吨左右,这超出了国家的产能限定要求。如果不收储,超出国家限定产能的那部分精矿就会被排到尾矿库,这样将会增加二次开发的成本,同时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介于包钢铁矿开采势必分离出稀土矿的特殊性,包钢稀土必须收储精矿。”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国家收储带来企业资金之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包钢稀土目前收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资金流”,这也将是战略储备试点和正式启动以后,收储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上述人士介绍,无论国家战略层面如何考虑,对企业来说,收储可以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相对来说,收储氧化物的成本将会更高,因为市场上最便宜的氧化物需要2万~3万元/吨,而精矿最高也不超过1万元/吨,收储氧化物需要占据更多的现金流。
“以包钢稀土为例,斥资30亿元收储8万吨氧化物,财务成本大约需要1.4亿元,政府能补贴共计2000万元,其余1.2亿元需要全部由包钢来补贴。收储后,包钢稀土将面临更大的现金流考验,因为被收储挤占的资金收入空间,或将再需要从银行贷款,而包钢稀土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60%。”上述业内人士说。
目前国家战略收储的补贴计划尚未明朗,补贴多少,能多大程度缓解企业因收储而带来的销售资金流压力,都是企业最为关心的。
收储稀土氧化物更管用?
现在关于稀土收储方式最主要的争论就是,有观点认为,包头的稀土资源是铁矿的伴生,在开采铁矿资源的同时势必将分离出稀土矿,因此,对这部分副产矿进行储备是很有必要的;而收储稀土氧化物更多的则是为满足个别企业的利益,并非国家战略需求。
对此,一位权威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定程度上,收储氧化物对掌控稀土市场的定价权更有影响力,“因为随着国家对矿产源头开发日益的严密把控,国家对精矿已经拥有足够的控制力,例如包钢的‘统购统销’,不会让精矿直接流通市场,而稀土氧化物直接流通市场,其流通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秩序和价位。”
对此,张方表示,目前最大矿产地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权就掌握在包钢手中,稀土收储只对包钢稀土一家公司具有可行性,也就是说,只要包钢稀土一家根据国家战略以及市场需要进行收储,其他公司也可以不必要收储了。至于究竟收储 “精矿”还是“氧化物”,都不那么重要,就一如包钢稀土现在的状况。
同时,201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的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方案》显示,内蒙古稀土收储包括矿石储备、精矿收储和镧、铈、镨、钕稀土氧化物收储三个层面。(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稀土保护性限产宣告失败 产量再增价格回落
“这么个混乱的行业,中铝为何还要加入?”这是2010年5月13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集团)稀土业务高管的一声叹问。
此时,五矿集团在南方稀土市场的地位正面临巨大挑战。
江西混战
自2010年3月与江西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起,中国铝业(10.55,0.32,3.13%)公司(下称中铝公司)就在谋划进驻这个有色金属大省。4月26日,中铝公司宣布与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按照双方协议,中铝公司下一步将通过增资、收购、项目投资等方式,实现对江钨控股的控股。
业界普遍认为,中铝公司高调进驻江西的目标,是稀土和钨等有色金属产业。
对于中铝公司插手南方稀土市场的意图,上述五矿集团高管表示无法理解:“这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就在中铝公司强势进入稀土行业的同时,政府基于控制稀土产量、增强行业集中度的调控仍在继续。
相比中铝的初来乍到,五矿集团在江西已布局7年。
2003年,五矿集团即通过下属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下称江钨集团),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有限)。其中,五矿集团控股51%,直接获得了江钨集团的主要资源类资产。2008年五矿集团又联合江西赣州当地企业合资成立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而中铝公司此次合作对象江钨控股,是五矿集团合作对象江钨集团的控股公司,持有江钨集团70%的股份。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31日,成立之后取代江钨集团,成为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
中铝公司与江钨控股的合作,可能影响五矿集团在江西的势力,中铝公司与五矿集团的竞争态势已然形成。早在中铝公司与江西省政府签订协议时,长江证券(12.68,0.12,0.96%)一位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已作出判断:“五矿在江西已经布局多年,中铝想插一手,双方必然恶战。”
两大央企入赣的背后,是多年来国内稀土价格严重低估、资源大量流失、定价权缺失的惨痛现实。而无法集中采矿权所导致的恶性竞争,正是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
限产失败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5月6日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稀土事业没有搞好。”
年届九旬的徐光宪被国内稀土界称为“稀土之父”,在他看来,稀土行业的问题是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期低价流失。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有“工业味精”之称,广泛应用于电子、IT、机械、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尤为引人重视的是其在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的巨大作用。为此,美国媒体甚至评论中国掌握着其尖端武器的命门。
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占全球稀土资源的41.36%。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的稀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法国等早已主动封闭其稀土矿山,依赖进口中国稀土,日本甚至已从中国进口了可供其多年使用的稀土储备。
对于战略物资稀土,西方国家的做法显示了其长远谋略。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中国的稀土生产长期供大于求,稀土价格也一直在低位运行。据徐光宪院士介绍,最具代表的是2005年的稀土价格比1990年价格下降了55%以上。
为此,徐光宪曾联名十余位院士于2006年上书决策层,要求保护正在低价流失的稀土。此次上书很快得到了批复,并由国土资源部实施限产计划,限制稀土年产量维持在8万吨。在中国限产预期下,稀土价格在2006年开始回升,最高价格达到2005年的3倍。伴随着限产计划,政府又做出了限制出口、行业整合等努力。
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徐光宪院士看来,这一轮稀土保护行动已宣告失败: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又恢复到1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外资企业纷纷在内蒙古等稀土产地设厂,购进原材料做简单加工后再出口,绕过中国政府出口配额的限制;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而稀土的价格也已经回落到了2007年的低位水平,与徐光宪预想的价格水平相差5~10倍。
价格低估自然引发资源的大量外流。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其实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长期从中国低价进口,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开采稀土所付出的巨大环境、资源等成本。
张安文说,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
期待强势整合
5月13日,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在网上公示,征集稀土行业的修改意见。4月20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在环保部通过审议。分析人士认为,这两项政策将会限制一部分产量的释放。
同时,国土资源部主导的稀土战略储备工作也正在推进中。包钢稀土(43.59,3.05,7.52%)在内蒙古政府支持下已经宣布了储备方案,拟兴建5个稀土储备设施,总储备量为20万吨。
基于产量控制的限产计划仍在继续,工信部同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共商确定的2010年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3月已下达,目标产量控制在8.9万吨。
从上一轮以限产为核心的保护行动以失败告终来看,这次计划的前景并不乐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限产计划的2007年,中国稀土矿产量仍然达到12.08万吨,远远超过8万吨的计划指标。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产量或许更大,因为官方统计数据尚不包括大量的非法采矿。
张安文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稀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宏观上有工信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限产计划,但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缺乏执行力。
这在南方稀土市场表现尤为明显。五矿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占据了南方稀土市场50%的份额,剩余份额除了部分控制在中色集团以及地方国企手中外,还有部分散落在当地县乡民企以及非法矿主手中。
“而地方政府对宏观政策关注度不够,只从眼前利益出发。”上述五矿集团高管说。
他认为,只要集中采矿权,产量便易于控制。而伴随着中铝公司的强势介入,南方稀土市场的局面将更加混乱。对于产量控制的成效,张安文仅寄希望于“企业自律”。
据徐光宪院士回忆,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稀土领导小组由原副总理方毅主抓,组长是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成员是几个相关部委的副部长。领导小组在后来的部委改制中被取消,只在国家发改委设有全国稀土办公室,“只是发改委下的一个小部门”。徐光宪说,大部制后稀土领导机构的级别更低了,仅在工信部原材料司之下。
稀土行业管理涉及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以及各大央企、各级地方政府、民企,甚至非法开采的矿主,其间关系错综复杂。有央企稀土从业者说,“(他们之间)利益难调”。
徐光宪认为,缺乏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级别不够,是导致虽有政策但无效果、采矿权长期分散、产量无法控制、稀土低价流失的关键所在。
2002年,国务院曾提出建立南北两大稀土集团公司的整合计划,南方集团正是由五矿集团和中铝公司牵头组建。但这一计划至今并无下文。
上述央企稀土从业者指出,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国内的稀土行业必须有一次强势整合,打造出中国稀土业的力拓与必和必拓。(财经国家周刊)
永丰金融:重新看好稀土行业
5月25日国土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对7种优势矿产开发秩序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对于无证勘查开采稀土等矿产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予取缔。很明显,这表明中国对于稀土、钨、钼等稀有矿产提高重视程度,此举对相关企业将形成长期利好作用。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稀土行业便推出一系列政策,如〈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内蒙古建立稀土储备政策和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等。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推进,稀土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并且,由于中国在收购外国资源企业上遭遇障碍,因此,中国应会加大对稀土出口管理,加强监察其开采流程,提高入行门槛及促进行业重组等,未来稀土行业将重新看好。
“小金属”股市场新热点
由于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而首批试点可能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因此在大盘整体表现疲软的情况下,以稀土为代表的“小金属”股可能会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吸引炒作资金的入驻
昨日,有色金属板块逆市大涨。其中,广晟有色凭借着近日热门的 “稀土概念”逆市涨停。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而首批试点可能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因此在大盘整体表现疲软的情况下,以稀土为代表的“小金属”股可能会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吸引炒作资金的入驻。
根据统计显示,受国内宏观经济以及美元不断走强的影响,有色金属板块上半年实际上是跑输大盘的。长城证券行业分析师但朝阳指出,“对于有色金属价格而言,一方面,2009年快速上涨的价格过度透支了基本面,有理性回归的需求;另一方面,脆弱的价格对货币政策和需求敏感度高。”因此,但朝阳预计,今年下半年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还是货币环境均无法支撑金属价格趋势上行,宽幅震荡将是基本金属价格运行的主基调,甚至不排除价格重心下滑的可能。
从昨日上涨的广晟有色、厦门钨业、包钢稀土等都是“小金属”股,但朝阳认为,相比基本金属,今年下半年“小金属”股的机会会更大些。但朝阳指出,“与基本金属相比,中国的小金属具有资源、产业、市场的优势。同时,由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并且与宏观经济挂钩不如基本金属密切,因此受宏观经济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另外,就行业整合来看,“小金属”股的机会也更大。根据日信证券日前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分布比较集中,因预期未来我国政府将对这些稀有金属的采矿权、产量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调控,近年来,五矿集团、中铝公司和江西铜业集团在行业内进行布局,获得稀有金属资源。日信证券预计,未来稀有金属的行业整合将进入加速阶段,矿产资源将会更集中,我国对这些优势矿产的话语权将提升,而相关的企业未来可能受益于行业整合。
日信证券行业研究员汪华春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年底前出台,届时,政策执行力度和相关政策扶持都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稀土、钨、锑、钛、锗等小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势必迎来突破性发展机会。日信证券表示对其长期趋势持乐观态度,并建议对相关的上市公司进行长期关注。(国际金融报)
稀土开采权或将限定于国企  成本提高三成
昨日有消息称,继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稀土产量、出口配额之后,工信部和发改委日前正在研究将稀土的开采权限定在几家国有骨干企业之中,民企只能通过参股的方式参与。
资源向优势企业聚拢
消息显示,工信部和发改委日前已经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稀土资源进行整合。起草的报告已递交给国务院审批,一旦获批,国土资源部将对选定企业下发采矿权。届时,民营企业将只能通过参股上述国企来参与稀土资源的开采利用。而作为中重稀土散布较多的南方地区将成为此次布局的重点。
针对此消息,国土资源部新闻处人士向记者表示,对稀土行业进一步整合的研究的确在进行,但目前可公开的内容仍以本月20日召开的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内容为准。当日会议提出,要在6到11月集中整治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较为混乱、矿产开发结构不合理、开采总量控制不到位的情况。
多位稀土行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将稀土开采权限定在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上以限制过度开采,的确是进一步的整合方向。之前已经在进行的行业整合一直属于市场行为,即企业对开采项目进行投标,价高者得。此次若通过行政手段缩小采矿权,将有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进一步聚拢。
不过,业内认为,整合最大的掣肘仍在于实际的执行力度和后续的监管机制。其中,地方政府是否能强有力地实施产业整合是问题所在。
新建矿企成本提高三成
记者最近获悉,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的我国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望于近期出台。按计划,稀土行业污染物排放将从年内开始实施新标准。
业内人士称,稀土排放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将从环境保护方面促进稀土工业的升级换代,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无序竞争。
拟颁布的稀土排放新标准规定了稀土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及装置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等。据介绍,某企业拟按照新稀土排放标准建稀土矿,预计建矿成本1亿元左右,而按老标准建矿成本约6000-7000万元,相当于成本增加了30%。此外,现有稀土选矿、冶炼、分离企业大多数排放的“三废”不达标,在未来两年,他们也需要在环保上大量投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众多小稀土企业面对环保投入及高额运行费用可能从此关门歇业,被淘汰出局。(上海证券报)
稀土股获垄断加低碳双引擎
据报道,继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稀土产量、出口配额之后,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和发改委日前已经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资源进行整合,防止过度开采。未来中国稀土(行情,资讯,评论)资源将整合由几家国有企业垄断开发。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参股这几家国企来参与稀土资源开采利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占全世界稀土供应的97%。稀土目前作为一项不可替代资源被广泛运用于众多高科技行业,包括风力涡轮机、混合动力车、导弹和手机等。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和行业内数据显示,包钢稀土(600111)将会主要控制北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轻稀土资源;而五矿和中铝将有望取得江西中重稀土资源的控制权;江西铜业(600362)和中色股份(000758)则有可能入主四川和广东省的重稀土资源的开采。
政策引爆稀土股行情
尽管近期A股持续下挫,但稀土概念股却逆市飙升,包钢稀土(600111)和广晟有色(600259)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广晟有色短期涨幅惊人,该股继上周大涨48.41%后,本周前三天继续上涨12.51%。
稀土概念股飙升源于国土部一个通知。5月25日,国土部正式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对七种优势矿产的开发秩序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对于无证勘查开采稀土等矿产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取缔。这表明国家对于稀土、钨、钼等稀有矿产提高重视程度,对包钢稀土、广晟有色等行业龙头形成长期利好,从而刺激相关个股大幅走强。
行业政策的出台,有着重大的背景。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始终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由于过去十年来稀土开采和冶炼呈现明显的无序性,导致冶炼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定价权旁落,而行业利润也主要流向产业链后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推进,稀土的战略地位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资源开采控制、实施出口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推进兼并重组和收储的全面落实,稀土行业的前景令人充满期待,而相关上市公司必将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带来想像空间
稀土作为低碳经济、绿色能源、高科技以及军事等各行业发展的必备原材料,正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稀土的应用可以分为传统领域的应用和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前者主要包括冶金、农用和纺织等,后者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和储氢材料等。自2002年以来,以稀土磁性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增长强劲,占比从2003年的34%上升到了2009年的55.21%。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稀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钕铁硼永磁是稀土磁性材料的主力军,目前钕铁硼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没有衰退,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压缩机等新的应用领域正在形成,随着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开发,未来5年钕铁硼行业全球将保持15%的增速,而我国有望将保持20%的增速。
稀土储氢材料是制备镍氢电池的重要原料,由于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正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专家预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2%。
稀土概念股仍可看好
在政策扶持和低碳刺激大背景下,近期稀土概念股放量上涨,后市稀土概念股机会如何呢?
申银万国(行情,资讯,评论)行业研究员郑治国表示,随着低碳经济的相关产业的延伸,整个稀土行业已经进入了景气周期。2011年至2014年,低碳经济相关的风能(直驱永磁电机)、节能工业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节能家电-变频空调(直流无刷电机)将会持续增长,而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拉动分别为31000吨、6500吨、7000吨。传统行业的需求将会是稳定增长的格局,整个钕铁硼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郑治国认为,2012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包括HEV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将会因为欧美以及中国厂商加入到量产中,使其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HEV将会在整个汽车市场超过17%的占比,如果单纯以轻型HEV来计算,每台需要钕铁硼3公斤左右,而产生的钕铁硼增量需求将会达到3.5万吨以上,而如果综合考虑新能源客车、卡车等因素,将会达到至少4万吨以上的需求,成为未来钕铁硼最大的终端需求。
中证投资张志民认为,近期包钢稀土和广晟有色已创下历史新高,短线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投资者不妨将目光转向该板块还没大幅拉升的个股,比如宁波韵升(600366)和中科三环(000970)等。从中长线来看,稀土板块仍可看好,龙头包钢稀土或还有上涨空间,可待调整之后适量介入。
稀土概念上市公司
代码 证券简称
600111 包钢稀土
600259 广晟有色
600549 厦门钨业(600549)
000758 中色股份(000758)
涉足稀土加工和应用上市公司
代码证券简称
000795 太原刚玉(000795)
000897 津滨发展(000897)
000969 安泰科技(000969)
000970 中科三环(000970)
600366 宁波韵升
600704 中大股份(6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