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美高科技贸易:航母的螺丝钉也曝巨大差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8:01:19
军事 >防务观察 > 正文解读中美高科技贸易:航母的螺丝钉也曝巨大差距
2010年06月03日 09:53 世界博览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30条

至今仍在解放军内服役的“黑鹰”直升机,是中美高技术贸易的重要见证者。(资料图)
本文为《世界博览》独家授权凤凰新媒体军事频道稿件
作者:王晓夏
导语: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拉拢中国这个“第三极”,美国曾抛出了“军售”这张政治意味浓烈的技术牌。但双方的军售“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
“不要对美国对华高科技贸易出口的解禁抱太大期望,首先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具体进展可能还会在美国国会遇到阻力。”尽管最近美国方面高调宣布要放宽高科技出口限制,但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钱立伟在接受《世界博览》采访时依然不乐观。
事实上,虽然美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一直在变化,但其“维护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政策始终未变,即便面向它的盟友也同样有高科技出口限制。
技术封锁的历史
技术出口管制,尤其是涉及军事技术的出口管制如同是一只敏感的“温度计”,测试着出口国和美国关系的冷热变化。这一“温度”也伴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战略物资利益和外交方针的改变而变化。
早在二战爆发前,在严重孤立主义的政治环境下,美国厂商可以自由地向他国出口产品和技术,没有任何法律限制。
二战爆发后,美国国会迅速在1940年对可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进行控制。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了对峙,美国随后在1949年通过了《出口控制法》,来防止美国技术流入前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该国的安全政策也影响到了其盟国。《出口控制法》签署后不久,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世界迅速在当年11月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在冷战最紧张时期,“巴统”列出的出口禁令名单上多达上万种技术和物资。
手中掌控着世界大部分核心技术专利的美国,技术出口如同是外交策略中的一张充满变数的“不确定牌”——表面是“技术牌”,内在是“政治牌”。“出牌”的分寸和火候都能彰显出美国老辣的外交手腕。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从越南战场走出的美国略显疲态。而此时,苏联在国际舞台中逐渐占据了战略主动。为了拉拢中国这个“第三极”,美国抛出了“军售”这张政治意味浓烈的“技术牌”。
至今仍服役于中国军队的美制“黑鹰”直升机无声地记录着那段往事。
<<上一页 123 ...910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军事电子期刊
网罗全球军情,直击冲突现场,尽在手机凤凰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中国航母群配置不完全 战斗力值得怀疑『原创』
吃惊:中国对“瓦良格”航母大动手术的真正原因
张召忠:俄航母若改装不好就会成“跛子”
叶海林:印度需要又好看又有用的航母
刘仪伟代言永久免费360杀毒,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