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力挺中小板做大 专家:没必要再设创业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30:36
截至4月3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已达125家,其中75家是去年6月内地恢复首次公开发行以来上市的,发行节奏之快前所未有。记者采访中发现,深圳中小板市场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创业板的特点,以此速度发展下去,内地已经没有再推创业板的必要了。
上市数量‘井喷’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6月25日正式启动,就一直保持很高的新股发行节奏,到2005年6月7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共有
50只新股上市。但随着内地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深圳中小板的新股发行工作停了下来。
去年6月,随着内地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展开,内地恢复了新股发行工作。其中恢复发行的第一只股票就是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市场人士当时就指出,这反映了内地股市管理层加快深圳中小企业板步伐的思路。
在此后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深圳中小板就有50只新股上市,相当于此前两年上市新股的总和。到去年年底,深圳中小企业板共有102只股票。而在今年,深圳中小企业板继续高速扩容,到4月3日,又有23只新股上市。
规模仍偏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中小企业板尽管扩容迅速,但与上交所上市的新股规模仍无可比性。与工商银行上万亿元的市值相比,中小板市值最大的苏宁电器不过500亿元。工商银行一家的市值已超过中小板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
总体上看,目前中小板规模仍然偏小,流通筹码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尤其是上市首日涨幅较大,市盈率较高,也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
高科企业是主角
记者注意到,中小板市场并不缺乏行业龙头。如苏宁电器居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第二位、凯恩股份在电解电容纸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东信和平在国内充值卡市场占有率第一。
深圳创业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王守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已经具备民营、中小型和高科技三个特点,但这种中小型的特点并不排斥行业龙头企业。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近七成属于高科技企业,三成属于传统行业范畴。
在国外,特别是在纳斯达克这样的创业板市场中,高科技企业通常是主角。王守仁说:中小板已经逐渐体现出它是创业板胎儿的特点。
中小板即创业板?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是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但他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流通的中小企业板就已经是创业板,没有必要再别出心裁地在中小企业板之外再设立一个创业板市场,否则,就会导致市场结构的紊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实践已经表明,那种以退为进的创业板市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股市既不能成为垃圾股聚集的场所,也不能成为上市公司大进大出的市场,否则,投资者的权益就无可避免地会受到重大伤害,中国股市的混乱和紊乱就很难避免。中国股市多层次市场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场外交易市场,这既是恢复股票的流动性本性的需要,也是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需要。
‘三高’特征明显
截至2007年3月31日,深市中小企业板123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4家披露了2006年年报,占到该板块六成比例。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小板公司年报整体业绩明显提升,但就单个公司而言则呈分化态势。记者的统计显示,在74家公司中,每股收益0.5元以上的占了半壁江山。74家公司共实现主营收入850.7亿元,同比上升了29.6%;实现净利润51.4亿元,同比增长了33.9%。每股收益较高及净利润增速超过主营收入增速的状况。有关资料显示,两年多来,中小板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和分红比例保持领先,并表现出高股价、高市盈率和高换手率的‘三高’特征。中小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近三年平均增长35.5%,净利润平均保持了15.8%的增长速度。
中小板料续高速扩容
深交所在全国开展了推广会,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将推广会延续下去。深圳证券交易所一位人士在电话里对记者透露出未来的一些打算。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当前还要采取措施,加大中小板制度创新力度,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已经对中小板发展完全肯定,而深交所面临海内外交易所竞争,也迫切需要扩大,同时中国民营企业急需融资渠道,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上将会有‘井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