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东北打的著名败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1:16
兴隆泉之战
1946年4月7日,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亲率1师,3师8旅,10旅共一个师两个旅,包围新一军113团意图歼灭,激战三天毫无战果,敌军112、114两团靠近之后,仓皇撤走。近两个师打一个团三天不克,被两个团解围。
46年四平之战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到五月十八日。解放战争初双方军队在四平第一次正面大战。毛主席要求“死守四平,寸土必争”,林彪(此时已拥有三十万人)在四平和本溪各集结十万军队死守。这给一路攻势锐利、渴望大试锋芒的国军一个良机。蒋介石电文要求“一举击破 共 军之主力”,指示此战应集中空军全力、采用空陆联合作战模式。此次大战,空军轰炸发挥巨大威力,重创本溪林彪十万部队。参战的七个军,五个是全副美式机械化装备,其中孙立人的新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则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精锐,士兵训练有素,拥有强大火力。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具有杰出军事才能,他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部队;廖氏亦是出色军事人才。此时,国军在东北共二十八万。
国军在本溪和四平两地发动强大攻势,空军猛烈轰炸,首先力克本溪,十万林彪守军大败溃逃。国军挥师北上,援战四平,然后兵分三路,以空中优势发起立体攻势,四平十万林彪守军又溃败。五月十九日占领四平。
林彪驻守本溪、四平两地二十万军队重创溃逃。前来四平督战的白崇禧将军已被任命国防部长,他当机立断,命令杜聿明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长春,然后兵分三路,向北挺进,穷追再创逃往哈尔滨方向的林彪败军,一路收复许多要地。孙立人将军指挥的新一军锋芒所向,如秋风扫落叶,至五月三十日,已越松花江,直逼离哈尔滨不到一百里的双城,实已兵临城下。
白先勇先生以双方史料揭示,林彪部队四平大败,伤亡极大,一路长途北逃哈尔滨,在国军飞机轰炸和机械化部队之汽车坦克追击下,已成惊弓之鸟,乱成一团,其状狼狈万分;官兵极为颓丧,奔逃中被俘、投降极多,有的部队丧失三分之二,已失去战斗力。四平大败,使林彪心理大受挫败,情绪反常,亦受部下奚落。他承认四平战役伤亡重大,承认美式装备厉害:“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这是最大的教训。”政府军估计此役林彪军队伤亡四万人。五年后林彪拒绝担任朝鲜战争指挥员,我想,四平大战和美式装备之威力给他的这一惨痛记忆和心理震撼应当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四平惨败,也是毛主席的失败。中 央 大惊,毛电告林彪“应主动地放弃四平”时,林已带败军前一天逃了。这时,毛才意识到四平兵败后果严重,严饬其余各部不可行动,勿惹国军,避免给对方在中原开战以口实。孙立人大军兵临哈尔滨城下,林彪守军不能再战,黄克诚、林彪分别于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电告毛泽东:无法阻止敌军占领齐哈,若退出齐哈而得停战,亦属万幸;准备游击、放弃齐哈。两天后,毛同意。这意味,十个月来,共产党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毛泽东牺牲数万将士生命以死守四平,与火力强大、锋芒颇锐的国军展开阵地战这一决策,是大错误,导致满盘皆输。
此役光伤亡就四万人,加上投降溃散逃亡的损失十几万人。此战失败与林彪的指挥失误脱不了干系,在我军初到东北战力不强的情况下,采用了极不明智的分兵把守节节防御的消极防守策略,而放弃了我军一贯采用的运动防御方针。
德惠之战
47年2月,林彪亲率3个纵队加3个独立师一个炮兵师,在德惠包围新一军50师( 东北国军的师都是未整编相当于关内国军一个旅).半个月过去久攻不克,想改围点打援。被孙立人率3个团绕过打援阵地,救援成功。林彪被迫回江北。
陶赖昭桥头堡之战
新一军149团2连防守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桥头堡,被东北民主联军24倍兵力进攻,坚守24天成功。
农安之战
47年3月,林彪亲率大军包围杜聿明和新22师于农安,国军新30师师长唐守治率30师再次避开了林彪精心布置的打援阵地,救援成功。
四平攻坚战
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扩大东北夏季攻势战果,歼敌有生力量,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后,以主力1纵5纵6纵对四平的国民党三万四千名精锐部队发起攻坚战,在歼灭71军大部不能一鼓作气全歼守军,相反林彪下令清缴四平周围据点。再次进攻时陈明仁将71军歼余加国军机关人员重新组织,在大街撒满黄豆顽强抵抗。坚守23天,此时守军已经精疲力尽。孙立人和郑洞国率兵来援,刘亚楼认为再打两天就可以拿下四平,林彪不敢冒险撤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