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11:08
“六一”前夕直击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1日   12 版)

图一

孤独症患儿的世界不孤独。有时候,只需和他们一同捏泥人、读绘本、看动画,就能给予他们无尽的快乐。5月30日,一些爱心网站举办活动,为孤独症患儿放动画片。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昨天,本版刊登《孤单的花朵,节日不孤单》,聚焦打工子弟们的学习生活。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再投向另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是生理有残疾,或是心理有自闭,或是遭遗弃的孤儿……
比起同龄人,他们经历了更多的不幸,感受了更多的苦涩。但他们依然选择坚强,努力生活,虽然艰辛,却也欢乐。人生对他们而言,就像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些残缺,生命却依然鲜活,需要更多的爱去“修复”。
“六一”儿童节,是天下所有儿童的节日。我们报道的目光,之所以更多地投向打工子弟群体、特殊儿童群体,因为我们坚信,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天真、快乐的本性和权利上,所有孩子都是平等、一致的。关注他们,正是关注我们社会的平等和谐,正是期盼祖国的每一个花朵,在同一片蓝天下,都能尽情绽放。
这是孩子的权利,这是成人的义务,这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在此,我们向所有孩子们道一声: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编者
安徽合肥
“星星”们的快乐节日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由于自闭症,他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天上的星星,只在自己的空间里闪闪发亮。
5月31日下午,走进位于合肥市潜山路“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的大门,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传入耳中,20多位“星星的孩子”正在接受自闭症康复训练。
没上课的老师们,已经悄悄地准备“六一”。康复中心老师吴红拿着红丝带认真地在门上贴出一个心形的标志,“这里是明天的活动项目和奖品介绍。”由于自闭症的孩子自我表达能力有障碍,很难让他们自己上台表演节目,这次“六一”的主题活动主要是互动游戏,盲人摸象、袋鼠跳、定点投球……
二楼,4岁的陈子涵正在老师和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投球。子涵的父亲陈恩胜告诉记者:明天他会陪着儿子一起来联谊,儿子虽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会挤在人堆里放声大笑,这就足够了。
11岁的宗子琳是“春芽”年龄最大的孩子,正在教室中央旋转,一圈又一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妈妈张晓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度过每一个“六一”。
“春芽”负责人时艳侠告诉记者,由于想象力障碍,在自闭症孩子们的脑海里,也许并没有“六一”的印象,但是每年的儿童节,老师们都要策划活动、准备礼物,“看着他们开心地玩耍,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本报记者 朱磊)
云南潞西
孤残儿童不孤独
“六一”前夕,中缅边境线上的云南省潞西市遮放镇河边寨,新民小学。
“今天我很高兴,有礼物,还有人跟我玩。”二年级的景颇族小姑娘小芬(化名)觉得很特别。小芬是个孤儿,父母因为艾滋病已先后去世。
在这所拥有7个班级246名学生的小学里,艾滋遗孤、吸毒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及特困儿童约占30%。为了让这些孤残、特困儿童不孤独,潞西边防大队的叔叔、阿姨们带着学习用品、课外书、水果、衣服等来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过“六一”。
5月31日一早,看到潞西边防大队的车进了校园,孩子们一边拍手欢呼,一边迎上来把叔叔、阿姨们团团围住,把小红花给叔叔阿姨戴上。
发完礼物,大家一同做起“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校长饶严双扮演“老鹰”,潞西边防大队遮放派出所民警陈中华当起“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左躲右闪。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上空。
潞西边防大队大队长吉伯全说,自2004年起,大队官兵每年都来陪孩子们过节,还自发地从每月工资、津贴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阳光基金”,资助辖区内6所学校的孤残、特困儿童。
教室里,孩子们在齐声朗诵:“我们是含苞的小花,朝着有太阳的方向微笑……”
(胡洪江 袁嘉敏 饶杰)
山东济南
特教中心歌声嘹亮
“大家看好:双手向内翻,是‘起来’;右手摇摆,是‘不’;拇指、食指捏下巴,是‘愿’;双手握锤相碰,是‘做’;左手握右肘,是‘奴隶’;两个食指相交,是‘人’;挥右手,是‘们’。合在一起是国歌的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5月31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学楼里,12名聋障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出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见图一,本报记者马跃峰摄)。
“明天是儿童节,他们要用特殊的方式参加合唱比赛,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指导老师范蓉蓉说。
排练间歇,12岁的宿瑞琛笑呵呵地朝大家磕磕巴巴地打招呼。他来自济南市天桥区安乐镇,3岁时因高烧致聋,在这儿已经度过3个儿童节。
六年级盲生教室里,8名学生也在紧张地排练。他们的自选歌曲是《大海,我的故乡》,14岁的孙建平站第一排。“我出生在威海,海边是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孙建平说,她9岁那年,因病视力严重下降。四年级时来到济南特教中心。上学期,她的英语、数学考试得了双百分,语文考了96分。此外,她每天抽出一个半小时练习古筝,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弹奏许多歌曲。
“妈妈为了我,专门到济南打工。每到节日,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关心我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高中,上一个好大学!”谈到未来,孙建平满是憧憬。
班主任武坤介绍,“六一”前夕,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盲、聋、智障儿童。市政府送来慰问品,红十字会也送来了钢笔、练习本,表达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湖北武汉
“重生行动”中获新生
5月31日中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室。
傅豫川教授刚为一名6个月大的唇腭裂患儿做完了手术。细心缝合完毕后,傅豫川仔细地查看着孩子的嘴唇。“这孩子父母都是农村的,家境比较困难。幸亏通过‘重生计划’获得免费治疗,否则一旦耽误了最佳手术期,将来孩子语言肯定存在障碍。”
“六一”前夕,“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湖北项目第二期在湖北省民政厅正式启动,将有800名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在今年获得免费治疗。
在“重生行动”专用病房,来自武汉江夏区的袁雪芬正带儿子汪信炼出院。“孩子刚出生时,全家着急得不行。”不过现在,袁雪芬脸上挂满了笑容,“后来听说这里手术费全免,陪护的家长食宿费还有补助,还是三甲医院,技术好,就赶紧过来了。”
(本报记者 田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