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高度评价我军远程投送能力 我专家:还差得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49:00

解放军伊尔-76正在空投装甲车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从原来的那支靠双腿机动的军队转化为一支现代化的能够快速部署的军事力量。”美国《防务新闻》24日对中国军方的远程投送能力发表了上述评论。该报道称,中国近几年极力发展远程投送力量,在海空方面的努力引人关注,甚至打算购买A400M运输机和建造航母。中国专家认为,和军事强国相比,解放军目前的远程力量投送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保卫我国海外利益,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需求,侧重发展力量投送能力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防务新闻》的报道称,远程投送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最优先发展的能力之一,“中国为此对一些工业项目非常感兴趣———无论是飞机还是海军装备,无论是美国的、英国的或者欧洲联合制造的,只要它们能提供远程投送”。
报道称,作为远程力量投送的重要手段,中国军队的空运力量主要由从俄罗斯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构成,但是由于解放军装备的该机数量并不多,与俄罗斯关于进口34架伊尔-76运输机的谈判也陷入僵局,因此中国计划自己发展一种替代伊尔-76的运输机,但“没人知道进展如何”。

有消息称中国希望购买欧洲的军用A400M运输机。图为2009年12月11日,一架空中客车A400M军用运输机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准备进行首次试飞。新华社/法新
报道认为,对中国而言,由EADS公司的子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军事分部研制的A400M先进运输机更有吸引力。报道援引一名欧洲官员的话说,“中国对A400M发生兴趣是很自然的,因为存在购买的可能性。”一名法国官员解释说:“尽管能运送军事装备,并拥有自卫装置,但是没有武装的A400M可被视为是一种民用飞机。”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和欧盟一直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装备。不过该官员承认,“尽管如此,将它卖给中国仍将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决定,需要每一个投资国同意,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
今年5月号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也认为,中国国产军用运输机很难再短时间内完成发展工作,其研制进度必然落后于C919大型客机,因为后者使用了大量国外厂商提供的设备。因此,C919可以用于改装为预警机,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部队的远程投送和预警能力。
《防务新闻》称,除寻求加强空中远程运输能力的硬件外,中国还在努力拓展海上力量的远程化发展。报道称,自2008年中国海军一直保持在亚丁湾海域的持续军事存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远离本土数千千米的海域派遣舰艇,完成了训练和准备工作,这表明了中国海外投送能力获得极大提高”。

令人咋舌!美空军战略运输机群出动
报道认为,这种海上力量投送任务将帮助中国保卫海上利益的安全,并且保卫驱动其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顺利进行。文章还援引中国国防部官员的话说,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在海军和空军投入更多资金(相对陆军而言),这两个军种已经成为国防基石。报道分析,下一步可能出现在购买清单上的将是航母。文章援引这名国防部官员的话说,中国正在研究拥有一艘航母的可能性和条件,“因为除中国外,世界其他主要强国都有航母”。
报道还称,中国海军期望同欧洲和其他国家海军合作一起打击索马里海盗,以增强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经验。近几年中国海军与西方海军越来越多的接触,无疑在客观上增强中国海军的力量投送能力。
一名中国专家认为,目前远程力量投送仍然是解放军的弱项之一。例如,大型军用运输机是对外快速投送力量的重要手段,但中国可供使用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数量非常有限。有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军方的远程空运能力尚不及印度。此外,中国海军也缺乏类似法国“西北风”级那样的两栖登陆舰,海上力量投送大受影响。相比之下,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海军均装备类似的全通甲板两栖攻击舰。解放军这种投送能力的欠缺,很难满足保卫目前中国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的需求。实际上,不要说向国外投送力量,在国内进行远程快速机动都受到很大限制,前段时间发生的玉树地震,解放军只有伊尔-76运输机才能在高原机场玉树起降。近几年,中国数量不多的伊尔-76频频出现在各种救灾场合,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远程空运装备的缺乏。(驻美国特约记者 谢昭 特约记者 张家齐)
美称中国担心核威慑力遭驻日美军宙斯盾舰制约
2010年05月31日 08:03:47  来源:东方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文章称美国海军宙斯盾战舰的反导能力将制约中国战略导弹威慑力。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近日出台日本军事专家古原俊井文章称,中国目前已被众多同轴“岛链”所包围,如果横须贺驻有“宙斯盾”驱逐舰,那么中国核威慑力就会被削弱。而且,这些岛链可用于拦截韩国半岛、中国大陆、印度甚至是伊朗等地分散发射的,横穿太平洋的弹道导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横须贺、珍珠港及圣地亚哥的“宙斯盾”舰可分别在导弹的发射、中途的及最终阶段分别击落导弹。
“中国最关切美军驻日本横须贺基地”
文章称,近来,一些中国战略分析家完全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评价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通过运用冷战初期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制订的"太平洋防御周界"逻辑理论,这些分析家发现,中国已被众多同轴"岛链"所包围。他们表示,美国及其盟国能够包围中国,或阻塞中国大陆与强大远征部队所在地的岛屿据点之间的联系。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分析人员,对这些岛链的模式进行多种构想。
文章指出,《当代海军》杂志一篇名为"美海外基地大调整"的文章,便将美国在亚洲的基地构架描绘成"三线配置"。第一条线以一个广泛的弧度从日本、韩国延伸至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形成一个"前沿基地带"。美国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广泛存在,构成了一连串无缝的基地,而且这与中国战略范围广泛重合。第二条线连接关岛与澳大利亚。第三条线从夏威夷开始向北延伸,经中途岛到阿留申群岛,最后到达阿拉斯加州。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岛链与美国真正的思考或计划鲜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却对美国在亚洲兵力的地理结构投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这些中国分析家还认识到,这些岛链沿线还分散着一群可以相互支持的基地、港口及接入点。在位于西太平洋的基地网络中,那些位于日本群岛--第一岛链北部--的基地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发布的一种月刊,2001-2005年间,《当代海军》用7个连载介绍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其中一期专门介绍了日本主要的海军基地,包括横须贺、佐世保、吴市与舞鹤等。
文章称,在这些基地,中国最为关切的便是位于日本横须贺的美国基地,中国分析人员甚至将该基地称作是美国在亚洲的中心基地。而且,《当代海军》杂志也详细介绍了横须贺海军基地,包括它的精确位置、周围地形、码头数量(尤其是那些可用来停靠航母的码头的数量)、维修设备的种类及数量、弹药及燃料的储存容量,以及其他供应仓库。
除此之外,横须贺基地总是会唤起中国痛苦的回忆。例如,驻扎在该基地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台湾大选时,都曾离开横须贺到达台湾附近海域。也就是说,横须贺一直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此外,中国分析人员还敏锐地意识到了横须贺的重要战略位置:横须贺是美国海军在远东地区集结与部署的主要战略点,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部署海洋力量的理想要塞。美国海军在横须贺部署的航母,就好像其在西太平洋插入的一把尖刀。往东它可以控制东亚大陆,向西它可进入印度洋,往西南方面可以确保马六甲、霍尔木兹海峡及其他重要通道的安全。
而且,横须贺基地控制着宗谷、津轻与对马岛三个海峡,以及位于印度洋的空、海运输线。作为“岛链”中的关键一环,该基地可为韩国半岛的地面行动与西太平洋的海军行动提供支持。此外,该基地还可以通过监视并控制印度洋的广阔海域,支持美国在中东与波斯湾地区的作战行动。所以,横须贺基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外,中国分析家还认为横须贺是一个中心枢纽,它将太平洋与印度洋紧密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开展行动的综合战场。
“中国担心核威慑力遭驻日美军宙斯盾舰削弱”
有趣的是,一些中国评论员将横须贺看作是美日导弹防御合作的前线。他们担心横须贺驻有“宙斯盾”驱逐舰,会降低中国的核威慑力。的确,分析人员看到,在上述三条岛链附近,海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整体下降。任德新称,横须贺是防御弹道导弹的第一线,而珍珠港和圣地亚哥港口可提供另外的防护层。横须贺被形象的描述成“前沿阵地”、海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前锋。而且,这些岛链可用于拦截韩国半岛、中国大陆、印度甚至是伊朗等地分散发射的,横穿太平洋的弹道导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横须贺、珍珠港及圣地亚哥的“宙斯盾”舰可分别在导弹的发射、中途及最终阶段分别击落导弹。
文章指出,中国观察者特别关注部署在第一岛链沿线的“宙斯盾”舰。一些人认为,活动在黄海、东海及南海“宙斯盾”舰可能会监视中国内陆任何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射,也许能在导弹发射阶段进行拦截。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人员戴艳丽警告称,"很明显,如果'宙斯盾'系统成功部署在中国周围,那么中国的弹道导弹可能在发射点就被摧毁"。"如果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开始在日本或台湾区域部署,中国战略力量及弹道导弹能力的有效性将大大削弱,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问题是,作者推断,中国将冒险将战略力量部署在更靠近海岸的地方。他们预测,在短期内的技术可行性来说,可能会出现更强大的"宙斯盾"舰队。
文章表示,在横须贺部署军舰维护及保养设施的必要性是中国舆论的又一常见话题。中国分析家一般认为,横须贺是夏威夷以西唯一拥有维修大型军舰必要设备的基地。一些专家的结论是,只要没有可用的大型维修站,横须贺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常就海上事务发表评论的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对关岛可作为替代基地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他认为该岛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都不够,不能承担这些军舰。
中国分析家还仔细研究了日本第二大海军基地--佐世保。许多评论员呼吁关注其靠近关键航线及靠近中国的战略位置。军事专家于凡指出,这个基地是离我国最近的大型海军基地。它位于黄海、东海和日本海的交汇处,守卫着朝鲜海峡的南部。它对控制黄海、东海和日本海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显然,中国战略家意识到了美国驻日海军基地在履行地区和地区外责任方面的重要性。事实上,有人认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地位完全取决于日本岛上现存的军事基地。中国战略家田武认为,如果没有日本基地,美国军队将不得不退回关岛或夏威夷岛。他坦言:如果美国军队被迫撤离冲绳岛和日本,那么它将被迫后退数千公里,在第二岛链建立防御。这样,美国军队不仅会丧失大量战略防御纵深,还将失去指挥东亚濒海作战的有利条件,同时失掉通过南海支持印度洋和中东作战的重要战略中继站。(春风)

数据链是美军强大战斗力能够发挥的重要系统
美国智库2049项目研究所最近出台一份题为《亚太地区航空趋势演变》的报告,称中国国防工业正在设计和研发能够干扰美国JTIDS/Link 16网络和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号的方法。
报告称,中国解放军正在用精密的电子攻击系统补充战区导弹和空中作战。除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中国解放军还在提升电子侦察、攻击和防御能力。在和平年代,电子对抗军团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场条件"理论观念下进行野战演习的基本构成部分。在进行导弹和空中攻击之前或期间,电子战能够扰乱无线、卫星和雷达网络,对敌方态势感知和通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造成威胁。解放军还将地基干扰机视作防空系统的必要部分。总之,作战时可整合应用电子战,破坏指挥和控制中心、预警点和防空系统,减少敌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使系统瘫痪。
报告称,解放军高度重视对通信网络的干扰或利用。在特定情况下,电子对抗资源能够干扰敌军领导层和作战层的通信。中国的国防工业也在设计和研发干扰美国JTIDS/Link 16网络和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号的方法。
数据链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平台之间的中介,是实现信息链式运动的桥梁,是获得信息优势、提高各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没有数据链,就无法构建数字化战场,也就无法实现从平台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的转型。 16号数据链是美空军管理的一个项目,旨在发展一种安全、大容量、抗干扰的数据链。该项目经历了延期和费用超支。美海军打算将16号数据链用于各种平台的通信,特别是用于导弹防御任务。16号数据链是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和英国航宇动力系统公司研制的。
在进行干扰的同时,解放军计算机网络攻击专家还可能通过利用渗入内部网络知情人士,和/或通过预先植入自动防空网络的病毒来攻击敌人的自动指挥系统。此外,还可以使用模拟实际通信网络的伪造通信网络,蒙蔽敌方的情报资源。另外,解放军还特别重视干扰导弹防御雷达系统。
报告称,过去十年中,解放军的电子战基础设施大量增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四部负责领导联合部队需求的规划和发展,并负责监管一个或两个电子对抗军团。第一个是旅级组织,位于廊坊,在安徽、江西和山东有分属机构。另一个位于海南岛,其卫星干扰能力似乎处于在用或试用阶段。第三炮兵总部也直接领导一个或两个电子对抗团,近程弹道导弹旅也拥有营级电子对抗团,用于防御空中袭击。空军也在扩大空中电子对抗能力,各军区已经组成了专业军团。其中一个团可能负责操作无人战机,其目标是防空雷达。(编译:春风)
初夏的北疆,暖意融融。走进沈阳军区某摩步师野外作战要素集成训练场,记者发现一个个从未见过的奇特现象——
分队分组训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通信保障、侦察情报、战斗控制、火力打击和后装保障等5个模块划分的区域编组训练。翻开该师通信保障要素演练方案,记者发现,以往需要调用多少人、多少车等数据也不见了,取代的是运用几种通信要素、配置几个台站……
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素配置:6分钟开辟接力信道
演兵场上,通信营营长田杨讲起了去年的一件事。
一次演习中,接力通信干线遭遇“敌”大功率电磁干扰,需立刻建立备用信道。可是兵力部署时一连在这儿、二连在那儿,耽误了命令执行,差点贻误战机。“过去,像这样协同不到位、反应不迅速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怎么样?”田营长打开显示器,“这是我们开展作战要素集成训练的一段录像,上面正好有个同样情况的处理比对。”
记者看到,画面中电台车、接力站、卫星移动通信等各型通信设备正在预定地域展开作业,官兵勘察地形、架设天线、建立联络,动作干净利索。
“接力通信干线遭‘敌’大功率干扰!”电台刚开设完毕就遭“敌”电磁打击。群指挥员迅速下达指令:“接力三台、四台建立备用信道!”分属两个连队的两个接力台站迅即启动,携手构筑了一条新的接力信道,将作战信息及时传出。
记者抬腕看表,官兵仅仅用6分钟就处理完这一突发情况。
盘点演兵场上的可喜变化,师参谋长黄锦明介绍说:“作战要素集成训练,首先就是要素编组训练。我们打破建制,采取‘嵌入’和‘重组’的方法,将各作战单元按作战要素进行编组配置,融入到各级指挥所的指挥中心、情报中心和火力中心等作战要素中,共同完成作战任务,从而实现了横向融合。”
要素整合:20种侦察手段齐上阵
荒草丛中,侦察情报指挥车屏幕上,不断切换着各种符号和数据。
侦察科科长胡礼平指着大屏幕向记者介绍此次侦察情报演练的信息来源:“这是无人侦察机侦察到信息,这是热成像获得的图像,这是防空兵雷达传来的情报……我们整合了现有的20余种侦察手段,建立起系统的情报资料库。”
这时,照相侦察组报告:“‘敌’装甲车辆正沿321高地东侧向260高地南侧机动,意图不明!”胡科长立即发送命令:“照相侦察组,迅速前出至260高地东侧附近实施侦察;无人机侦察组,迅速对260高地附近之‘敌’实施空中侦察。”5分钟后,各种渠道的信息返回“战场实时情报侦察系统”:“260高地发出频率密集的电子信号,分析是‘敌’指挥所。”
“立即标注,建议参谋长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随着键盘敲击声,作战建议发往师指挥中心。师作训科科长张戈强向记者介绍说:“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可是,木桶原理中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桶底要牢固。如果桶底不牢,水装得再多,也会漏个精光。未来作战,情报错误,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20种侦察手段尽管不少,但我们必须逐一抓好要素基础训练。”记者了解到,这个师突出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行动互动3种能力,科学设置训练内容,积极开展基础性训练,有效提高了指挥员运用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
要素联动:主攻群突围化险为夷
夜黑如墨。“各作战群迅速按第3号预案,完成战斗准备!”21时25分,师长刘凤奇下达了作战命令。
键盘敲击,指挥控制、情报信息、火力打击等各种指挥方舱迅速驶向山野密林,搭建起具备师、团、营、连4级远程信息交互、多维信息获取、态势信息共享等功能的指挥信息网。
“指挥中心,我已完成火力打击准备!”“指挥中心,我已完成战斗支援准备!”记者在师指挥控制群看到,发往情报侦察、火力打击等各作战要素的指令,逐级下达后,经过各要素处理陆续反馈回来。
忙里偷闲,师长刘凤奇向记者介绍说:“按新大纲要求,我们整合现有资源,围绕通信保障、侦察情报、战斗控制、火力打击和后装保障等5个要素设置训练内容,将作战编组进行多级多类指挥所、多要素整体联动演练。”
话音刚落,主攻群发来了求援信息:“我被‘敌’紧紧围住,请求支援!”刘师长紧急调阅态势图,立即下令:“炮兵群火力压制,助攻群支援战斗,合成预备队跟进准备战斗!”
一番厮杀,主攻群终于化险为夷。刘师长吁了一口气:“传统的‘捆绑式’编组方式,虽然也将作战要素编在了一起,但无法合成一体。这次我们在指挥信息系统的‘粘合’下,使各作战要素实现了行动一体,功能互补。”
最后,刘师长伸出手掌,形象地说:“各作战要素就如这一根根指头,我们的作战要素集成训练就是将这些‘指头’攥成‘拳头’,把‘筷子’绑成‘棍子’!”
专家点睛 ---沈阳军区某摩步师师长 刘凤奇
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所生成战斗力的强弱。新大纲着眼信息化条件,战斗力生成模式由合成改为集成,由形成战斗力改为形成体系战斗力。几字之差,体现了围绕联合抓合成、打基础的思想。
要素演练是连接联合训练与合同训练的端口,集中反映了新大纲的本质变化,即:重点向要素、向体系拓展。只有把这个要素端口打开了,联合训练、联合作战才有接口。因此,新年度按纲施训,我们基于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以信息为主导,创新“分业训、系统演、综合考”的方法路子,练编组、练指控、练协同、练融合,打牢基础,循序渐进,以要素演练质量落实为关节,集成系统和体系战斗力。(朱小虎 石斌欣)

参加演习的士兵正在进行夜间射击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5月25日文章】题:俄军招募更多炮灰
任何军事演习都是实战的彩排。演习的目的在于测试军队的备战情况和训练水平。军事演习还用来检验军队实施新作战理念的情况。但军事演习与实战有本质区别:军事演习中的“好人”总能赢。在军事最高层一直关注战事发展的时候。怎么能有其他结果呢?
但有时建立在错误概念上的演习最终会产生令人困惑的意外结果。这种例外发生在1940年12月,当时苏联将军朱可夫率领的“蓝军”代表假想敌德军,在演习中打败了代表苏军的“红军”。
今年最大规模的俄罗斯军演将是定于6月中旬举行的“东方2010”。但这场演习将以失败告终,这一点现在就已经清楚了。它一定会暴露出俄军整体竞争力和基本作战能力的薄弱。
负责指挥“东方2010”演习的将军们正惶惶不安,因为梅德韦杰夫总统计划亲临观摩演习。将军们意识到,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此次演习,因此正强迫那些12个月服役期满的士兵继续服役。
俄军连军事演习的士兵都无法凑齐,这凸显了俄罗斯坚持义务兵制带来的问题——尤其是义务兵的服役期仅有1年。一些人曾希望俄罗斯军事改革能够打造一支专业军队,现在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大家是否还记得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今年4月的讲话?他说。俄罗斯绝不会把义务兵制改为职业化。
过去15年,我们一直听人说21世纪的大部分军事冲突都将突然爆发并迅速结束。2008年历时5天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就是例子。在这场冲突中需要记住的一个重要事实是。俄军只有大约30%的义务兵。其余70%都是职业军人。俄军大部分部队由职业军人构成这一点是俄军迅速制胜的唯一解释。但是,随着俄罗斯决定放弃打造职业军队的构想,一旦发生意外冲突,军事指挥员也将面临极其窘迫的困境。
他们是应该花费宝贵的几小时。甚至几天重组部队以避免让新兵投入战斗呢?还是应该迅速做出反应,让新兵当炮灰呢?“东方2010”军演表明,炮灰模式仍是俄罗斯所选择的作战方式。
前苏联的军事指挥员没有从1940年的军演失败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俄军现在的指挥员历时70年也没能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