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柏杨新书连载:筹建绿岛垂泪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7:15:40
一百年来,这个拥有美丽名字的岛,竟成为一个痛苦的岛,哭泣的岛。
柏杨新书连载:筹建绿岛垂泪碑
晚霞如火烧古城,
群山齐动传笳声;
孤岛有情长夜泣,
蛰龙沉睡海吐腥;
无边风雨萧萧去,
曙色朦胧一线明;
法场鲜血囚房泪,
痴心仍图唤苍生。
原名火烧岛的绿岛,是台湾东南海域最远的两个岛屿之一,南北东三面环绕着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面隔着一道三十三公里的小海峡,和台湾本岛的台东县,遥遥相对。这个面积只有十六平方公里、拥有美丽名称的小岛,使第一次听到它的人,会立刻浮起一种诗情画意:一片青葱的草原,一脉起伏的山峦,和浓阴夹道的环岛公路,甚至还可能隐约听到,以绿岛命名的小夜曲!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亚热带的童话世界。岛上朴实纯洁的原住民,靠着打鱼为生,过着悠闲而安适的生活,在山野中唱狩猎之歌。
然而,随着大环境的转变,这个小岛也跟着天翻地覆。一百年前,日本人入侵台湾,把绿岛作为囚禁思想歧异分子和政治立场不同的人的场所;五十年前,台湾回归祖国,国民政府沿用日本人的手段,把这个岛继续用做钳制思想和打击异己的天然囚笼。所以一百年来,这个拥有美丽名字的岛,竟成为一个痛苦的岛,和一个哭泣的岛。监狱里受难者的呻吟声,和法场上死囚被处死时的枪声,互相呼应。监狱外几个世代受难者的家属、朋友,和胸怀理想、追求人权尊严以及自由、民主、平等的斗士们,绿岛是他们最大的悲痛。它象征暴君和暴政,也象征迫害和挣扎。
然而,任何苦难,都有结束的一天,一百年的痛苦岁月,虽然漫长,终于也成为过去。二十世纪末叶,台湾随着戒严的解除,走出了专制政体的高压统治;在中国土地上,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民,所做的最大的努力和贡献。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绿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过去,中国人的观念中,常强调一项教训,要人们忘记过去,尤其是见不得人的过去。暴君暴官们更是害怕人民永远记得他们制造出来的苦难,总是告诫说:“算了!算了!”以及:“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长期生活在专制政权下的人们,也往往会习惯地立刻驯服,用家奴心态把过去的苦难,一笔勾销,特别是这项苦难与切身已不太关联的时候。事实上,这种表面看来既往不咎的“温柔敦厚”,乃是因为不敢面对过去的错误,所作的自我屈辱。我们遂永远不能分辨是非对错,也终于丧失了检讨反省的能力,使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翻覆过无数次的历史旧轨道上,踯躅徘徊,走不出新的格局,以致苦难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重复演出。
台湾人民已经在经济上,创造奇迹,我们企图在文化上也创造奇迹,那就是:希望人们对于过去的苦难,永不忘记,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不再走回头路。所以,我们决定在新面貌的绿岛上,建立一座垂泪碑,上面刻着白色恐怖期间每一个政治犯的姓名,不分党派、不分籍贯、不分老少、不分男女。这样做不是复仇,更不是记恨,而只是一项忠于历史的记录,用来纪念、缅怀,更用来提醒,使我们铭记台湾走过的这一段痛苦岁月,把每一位被剥夺尊严的人,恢复他本来面目,并从中得到启示:一个人如果不忘记手指伸进火炉被伤的往事,才不至于再把手指伸进火炉。百余年来的眼泪,洗涤了罪恶和悲伤,面对现今家国,警惕民主自由得来不易,并感谢他们所做的牺牲。
绿岛,将永远成为一个欢乐的岛,前来绿岛的客人,不再绳捆索绑,不再带着手铐脚镣,而是一群欢乐的、充满尊严和喜悦的生命。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坚信它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