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与疾病治疗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26:10

第二掌骨全息穴位治疗疾病
医疗知识 2009-08-15 12:19:53 阅读238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掌骨全息法,就在我们的手上,胃病、头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点就有效。要想学会掌骨法,首先要学会掌骨有哪些穴位,其实说实话,真正要传十分钟就够了。让那些人读二十年的书就是为了这十分钟,大家看图,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记下来。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如果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边头痛要点右手,右边头痛要点左手,穴位叫头穴。左边的膝盖痛要点左手的膝盖穴,如果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快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边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
心脏病发作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边。颈椎病痛的要命怎么办,赶快用牙签点肩颈穴。左边的颈椎肩周炎怎么办?左边的肩周炎左边的肩颈穴几分钟就好了,就是这样有效,这样神奇,这也是医生搞不明白的地方。糖尿病每天点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花了三十万还没有治好最终死掉了,所以医学越来越落后。左边的牙痛点右手,这是倒边点,如果左边有病点点左边这是顺点。咽喉痛点心肺穴就可以了,心脏病点心肺穴,如果心脏病现在病危,还有心肌梗塞而没有任何药物,这时候点心肺穴就好了。有药物点这个穴位也好了,就是如此神奇,所谓百用百效。肾衰竭你点肾脏穴位,肾坏死、肾结石都可以点肾脏穴,就这么简单。切掉了一个肾脏,真是太可惜了。有什么办法啊,就是都不懂啊,如果有一个人懂都会劝说不要切掉。肝脏病点肝胆穴就好了,脚痛的人点足穴就好了。眼痛的人要交叉点,左眼痛点右手的头穴下面。对穴位大力推广是好事情。懂得并会用的人不是很多啊,中医教授开抗生素的人太多了,学了穴位的人还去打点滴吃消炎药真是太多太多了。前段时间死了很多小孩,本来不该死啊,打点滴吃消炎药就完了。有小孩命很大,吃消炎药发烧了,发烧是好事情,又给他打点滴退烧,这个小孩很顽强又发烧。遇到一个博士结果又打点滴退烧,结果又发烧,这时候博士说要用手术,结果小孩没有再活过来。好心人一次次的害死了人,倾家荡产不说,还没有救活人,所以说不懂传统文化糊里糊涂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是佛经哲学,这是孙中山说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所以说经络学是中医里重要的部分。像这个掌骨疗法可以救多少人啊,掌骨的穴位不到十分钟就记住了,你只要用就好了,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若说头痛的人你用这个方法,三十个人都有效这就是真理。痛经痛的死去活来你点腹部穴位她就不痛了,这是真理,大家一定要实践,你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做,去实践。尽管实践失败了,实践多了就会发现里面有规律,最好是一个病去实践十个人。如腰痛你实践十个人,如果十个有八个好了,了不起啊,剩下的两个找到原因再实践。这个方法不用汤药都可以救命的,法国科学家研究出人体有经络,我们老祖宗早就知道了。,穴位图到中医疑难群里打开网址就能看到了,在百度里面查几个字也能找到掌骨穴位图,十分钟就背下来了。

这里面有个诀窍,凡是颈椎病、咽喉病、鼻炎、眼睛病、头痛病、耳朵有问题、大脑有问题都是交叉点穴,这个很重要。可以在点穴位时念咒语或者祈祷,如果没有信仰你可以说自己是最棒的,所以说治病心态很重要,心要宽容忍辱像大海,这样就好。你自己很疲劳,你从头做到足啊,然后加上你的信念。高血压的从头做到足,低血压的从足做到头就好了。藏在手指里的养生秘诀
其实手相不一定只是命运,但肯定预示你的健康。每个手指都有穴位与器官相连。灵活十指就在眼前,随时可看,随地可按……
我们的手部和足部一样,布满了与人体器官紧密相连的经络穴位,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异常,手掌的相应部位也会发生变化。而且优势在于,手就像一面镜子可以随时看。“照镜子”——观察手的气、色、形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器官情况,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在你灵活的十指之间。
健康的手指都一样:
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
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    对应经络     对应器官
拇指     肺部经络      心脏和肺
食指     大肠经络      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     心包经络      五官、肝脏
无名指    三焦经络      肺和呼吸系统
小指     心、小肠经络    肾脏、循环系统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随时随地健手健身
运用五指健身术,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让冗长的会议时间变得更有意义、电脑前休息的十分钟有了内容、餐前等待上菜不再急躁……这一切的前景是,只要我们想,所有双手空下来的时间,都可以是健身时间。
基本保健:五指按摩
按摩  拇指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喉咙痛;
按摩  食指可缓解: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按摩 中指可缓解:肝脏疾患、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
按摩 无名指可缓解:感冒、咽喉疼痛、头痛、尿频、汗多、宫寒;
按摩 小指可缓解:肩痛、腰痛、月经不调、视疲劳、肥胖、失眠。
按摩方法:
1. 先按摩左手。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左手拇指的两侧,感觉疼时再坚持10 秒钟。
2. 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上下夹住左手的拇指,用力按压,坚持3 秒钟。
3. 换右手按摩,方法相同。
第二掌骨侧针法
该针法是生物全息律在第二掌骨侧的具体运用。具有与传统体针疗法相似的功效和适应症。
【第二掌骨有穴位群】
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是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整体上的部位可以更详细的划分,并且在严格的意义上说,整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部位,从而在第二掌骨侧对应着这些无数部位的穴位也是无为无数的(见图)。

如整体的肺还可分为上、中、下,从而对应地在第二掌骨侧肺心穴附近又可以有上肺穴、中肺穴、下肺穴,这样就可以认为以肺心穴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小的区域,可称为肺心区。其他穴位如头、肝、胃、腰等也是如此。每个穴位点在实际上代表着以此区为中心的小的区域,这样的小区域可以称为穴区。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这样无数的位点简化为一些有数的穴区。如果将人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画在它们于第二掌骨节肢各自所对应的区域中,那么,第二掌骨节肢就成了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置的立体的小整体了。所以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而且还包括着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针刺这些穴位就能治疗相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器械】
26号1寸毫针。
【操作方法】
1.取穴原则:通常,对应于疾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压痛点,这样的压痛点正好是需要进行针刺的穴位,穴位的选取遵循部位对应原则,同侧对应原则,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少针穴准原则。
(1)部位对应原则:按照表12 所列,如头、眼、耳、鼻、口、牙等部位的疾病可以取头穴、胃、脾、胰的疾病可以取胃穴等。
(2)同侧对应原则:在部位对原则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考虑遵循同侧对应原则,即取与患部同侧的手的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患部在人体的左侧,取左手第二掌骨侧对应着疾病部位的穴位。反之亦然。
(3)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即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及其生理病理关系选穴,如“心藏神”,“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在窍为舌”。所以神智、血脉、舌的疾病可以考虑取第二掌骨侧心穴。
(4)少针穴准原则:少针穴准而得强针感疗效较佳。一般用两根针在两手第二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或者只针一只手。
2.针法:先找到对应疾病部位压痛反应最强的点,然后在此压痛点常规消毒后进针。施术时患者的手要自然放松。术者在患者第二掌骨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其长轴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即可觉有一浅凹长槽,就在此长槽内取穴进针。针沿着第二掌骨指侧的边缘,垂直刺入,深度为2cm。头穴用斜刺法,可刺入1.5~2cm。
取准穴,针入立即会在所刺部位有较强的胀、麻、重、酸感,且往往沿桡尺骨节肢将这种感觉向上传导,或向其他手指放射,或二者兼而有之。针有时被向下吸引,使针眼处表皮凹陷成一小坑。针入后如无强针感,则须将针尖稍度换一下方向(不必拔出针),以探寻感最强的点。如果在不拔出针的情况下,始终找不到针感最强点,且针入如刺棉絮,应立即起针,重新找准穴位进行。
3.留针与疗程:留针时间通常为45分钟左右。因留针期间针感会逐渐减弱,故隔5~10min略转动或提插几下,以重新寻到针感最强的点。如果针感始终很强,留针期间可不必再动针。这样,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持续保持着强针感。用此法通常不必捻转提插刺激,是因为找准了穴位而一直保持着最强的针感,这种针感比传统的体针穴位要强。针后出现微热或则疗效较佳。
一般每天针1次,7天为1疗程,休息2~3天后再继续第二疗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失眠、落枕、肩周炎、神经性耳聋、鼻炎、癫痫、荨麻疹、胆结石、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偏瘫等。
【注意事项】
应用本法时,个别病人会出现晕针现象,故针刺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生晕针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