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3:15:54
作者:《群众》  文章来源:《群众》  点击数:3046  更新时间:2006-5-18 17:31:23
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于从基层的实际出发,用创造性的思维推动创造性的实践,把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发挥出来。
要善于“破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基层党建的领域、对象、环境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在党建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上适应这些变化,寻求突破和超越。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区划调整、税费改革以及党政机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行,给原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提出了现实的挑战,触及许多共性的矛盾和问题,并直接反映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要求我们做出正面回答,敢于破解难题,并善于解决难题。比如在农村,企业转制后,村干部的职能主要是为发展经济优化环境、提供服务,但村干部的收入因为集体财源的减少而相应缺乏保障,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提出了村干部公职化管理的设想,率先推行村干部基本工资统筹制度,在保证收入底数的基础上实行“绩酬挂钩,奖优罚劣”,使广大村干部的发展热情得到了空前的激发。比如在机关,对如何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解决机关“动力缺乏症”的问题,过去很长时间虽有办法但大多难以奏效。去年我们扬中市委果断做出了关于在市级机关开展民主测评、试行末位海汰制的决定,变“隔靴搔痒”为“重锤猛药”,部门作风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事实证明,党建工作善于破解难题,并且敢于切入正题,就能产生“掘渠引水”的良好效果。
要善于“出新”。开展党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创造,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不断有新的对策,新的作为。实践使我们感到,一些地方党建工作之所以难有起色,状态平平,就在于主观上探索不够,上面说什么,下面做什么;上面要什么,下面交什么。与此同时,上级党组织在指导工作时,又往往是简单地提要求、下任务、定指标,使党建工作显得生硬,缺乏活力,了无新意。有鉴于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把党建创新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对基层的一些新的观点、新的做法,不妄加判断,而是提倡个性,允许差别,能推行的就推行,暂时不能推广的先试点再推广。2001年起我们在全市设立了“党建工作创新奖”,鼓励基层党组织根据各自实际,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通过点上的创新,形成党建工作的批量特色,由此来集成扬中党建的整体优势。鼓励手段的活化,创新环境的营造,使基层党建工作的潜能充分涌流,勃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指导员派驻工作、党员科技示范园、党员致富明星工程、民情日记、为农服务连心卡等一批创新成果亮点频现,精彩纷呈,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基层的各项工作产生了有形的推动,避免了党建工作的“空泛化”和“务虚化”,提升了影响力。
要善于“运势”。所谓“运势”,就是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着眼于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拓展,对这些机构由过去的“条条领导”转变为“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推动这些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注重社区党建的“协同效应”
社区党建的“协同效应”,是指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和谐协调,在社区共建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单位制”的解体,人们的角色定位从纯粹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在党的生活中,也开始扮演双重角色:在工作单位,他服从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回到社区,他应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这就提出了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的协调、协同的问题。如果协调不好,达不到协同一致,就难以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优势。
要达到社区党建的“协同效应”,关键要创立有效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在一些示范社区,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些协调机制:其一,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议,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议社区党建大事、共促社区党的建设;通过联席会议,发挥驻街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做到社区教育联抓、小区环境联治、辖区卫生联管、社会治安联防、社区服务联动、思想工作联做,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其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即驻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汇报有关工作,并提交居民代表审评,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党群关系。其三,建立行风廉政监督站、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等等,这些载体的广泛建立有助于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务单位形成整体合力,理/顷“条块关系”,在涉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做出贡献。从而,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展开。
注重社区党建的“磁场效应”
社区党建的“磁场效应”,是指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在社区形成一个党的力量的磁场,对社区市民群众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团结和带领社区广大群众为搞好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同心协力。
社区党建的“磁场效应”,首先来源于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社区党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根据社区的功能定位,努力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引导社区群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要以社区各种组织为依托,动员民间力量与资源,来解决社区的发展与建设问题,为社区市民排忧解难,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这些是社区党组织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的关键所在。
社区党建的“磁场效应”,还产生于社区党组织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街道党建,转为现代社区党建,对于新时期城市政权建设和党在城市领导方式的革新来说,更加具有先导性,代表着一种方向和趋势,因而也是一种战略性举措。党的十六大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社会分化程度的提高,阶级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化,都意味着社区党组织面临的工作对象更加复杂,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从而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用简单的方式对基层社会的所有问题进行统一的解决。这就要求社区基层党组织,更多地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方式、群众参与的方式,做好各项工作,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使党在社区建设中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
社区党建的“磁场效应”还来自于社区广大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党员要带头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和社区行动。比如,一些示范社区的党组织,要求党员积极参与居民区党支部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等等贡献社区的行动,比如在职党员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者队伍,参与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邻里互动、法律政策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积极为群众服务。还要在解决本社区群众的充分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发展社区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献计献策,为致力于营造社区归属感的氛围率先垂范。党员模范行动能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中坚,就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社区广大群众,同心同德致力于社区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