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八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6:26:20



老子十八讲:王蒙大讲堂作品
您已经打过分了,请刷新看结果!
差得离谱 不值得推荐
很差 不值得推荐
不值得推荐
没什么特点 凑合看
能看得下去
比较不错
挺有才的
非常好
值得推荐
完美作品,吐血力荐
1.00
综合评分 ( 1 人)
老子非常重要,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他的《道德经》在世界上有上千种译本,是全部中华典籍中翻译得最多的。可他两千多年前用的语言咱们不熟悉,现在看起来也比较绕,有时候一上来就把人绕糊涂了。我要做的就是努力与老子起一个互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互相证明一下,用我们今人的经历、经验、思想、知识、观念来证明一下老子的哪些观点是对人特别有帮助的,哪些是仅供参考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调整的。
阅读全部简介
关键词:
总点击:31823    总评论数:4        综合得分:400      推荐票:2
作者:王蒙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    定价: 29    状态:连载完成


老子非常重要,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他的《道德经》在世界上有上千种译本,是全部中华典籍中翻译得最多的。可他在两千多年前用的语言咱们不熟悉,现在看起来也比较绕,有时候一上来就把人绕糊涂了。我要做的就是努力与老子起一个互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互相证明一下,用我们今人的经历、经验、思想、知识、观念来证明一下老子的哪些观点是对人特别有帮助的;哪些是仅供参考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调整的。同时我们也用老子的学说来分析、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那些经验、经历,看我们自己的那些想法,有哪些是值得通过对老子的阅读与验证,争取一个进一步的更高的认识的。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我们寻找到这样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它高于一切、它涵盖一切、它包括一切,有了这个理念你就好像有了一座大山做依靠一样。比如说我们会有一种对世界的敬畏的感觉:仰望星空、远眺大海、极目高山雪峰,我们就产生了对世界敬畏的感觉,这些敬畏的东西把它综合到一块儿,加到一块儿,世界万物统统都包容进去,而且在这里边找到它的本质,找到它的规律,老子说这个就是“道”。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1)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2)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3)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4)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5)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6)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7)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8)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9)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10)
第二讲:道法自然(1)
第二讲:道法自然(2)
第二讲:道法自然(3)
第二讲:道法自然(4)
第二讲:道法自然(5)
第二讲:道法自然(6)
第二讲:道法自然(7)
第二讲:道法自然(8)
第二讲:道法自然(9)
第二讲:道法自然(10)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1)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2)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3)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4)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5)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6)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7)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8)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9)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1)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2)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3)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4)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5)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6)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7)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8)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9)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10)
第二部分
老子为什么提出这个来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此起彼伏,都在那儿争权夺利。另一方面,有许多的士人,就是读书人??有人说是叫知识分子,有人说这不叫知识分子??我们不讨论这个,知识分子是个新词,就是这些读书人吧,每个人都在宣传自己,都跟卖狗皮膏药的一样,都希望自己的这一套,能够被哪一个诸侯国的君王所采纳,然后自己可以出将入相、可以治国平天下、可以执天下之牛耳,所以都在那儿卖弄。
第五讲:宠辱无惊(1)
第五讲:宠辱无惊(2)
第五讲:宠辱无惊(3)
第五讲:宠辱无惊(4)
第五讲:宠辱无惊(5)
第五讲:宠辱无惊(6)
第五讲:宠辱无惊(7)
第五讲:宠辱无惊(8)
第五讲:宠辱无惊(9)
第五讲:宠辱无惊(10)
第五讲:宠辱无惊(11)
第五讲:宠辱无惊(12)
第六讲:知白守黑(1)
第六讲:知白守黑(2)
第六讲:知白守黑(3)
第六讲:知白守黑(4)
第六讲:知白守黑(5)
第六讲:知白守黑(6)
第六讲:知白守黑(7)
第六讲:知白守黑(8)
第六讲:知白守黑(9)
第六讲:知白守黑(10)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1)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2)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3)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4)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5)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6)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7)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8)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9)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10)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11)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12)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1)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2)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3)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4)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5)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6)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7)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8)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9)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10)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11)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12)
第三部分
今天讨论一个和每个人都最有关系的问题,就是老子的摄生。摄生,在庄子那里就是养生,现在“养生”这个词,已经被普遍地接受了,但是摄生是老子最早提出来的,要是查《词源》,它解释“摄生”就是“养生”,但是我觉得从词义上,略略有一点不同。摄生的“摄”有汲取的意思:摄取、提取,还有聚拢、凝聚、聚集的意思,还有珍重、保护的意思:善自珍摄。所以在重点上有点不太一样。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1)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2)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3)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4)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5)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6)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7)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8)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9)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10)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1)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2)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3)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4)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5)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6)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7)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8)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9)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10)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1)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2)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3)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4)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5)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6)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7)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8)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9)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10)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11)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12)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13)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2)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3)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4)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5)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6)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7)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8)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9)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0)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1)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2)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3)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14)
第四部分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1)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2)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3)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4)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5)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6)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7)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8)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9)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10)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11)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1)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2)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3)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4)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5)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6)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7)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8)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9)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10)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1)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2)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3)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4)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5)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6)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7)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8)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9)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10)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1)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2)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3)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4)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5)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6)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7)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8)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9)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10)
第五部分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1)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2)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3)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4)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5)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6)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7)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8)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9)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10)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11)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1)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2)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3)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4)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5)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6)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7)
附录:《老子》全文(1)
附录:《老子》全文(2)
附录:《老子》全文(3)
附录:《老子》全文(4)
附录:《老子》全文(5)
附录:《老子》全文(6)
附录:《老子》全文(7)
附录:《老子》全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