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房市两头热 发改委官员建议炒股不炒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5:23:55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此起彼落的现象,随着国际资金大量涌入,目前中国股票和房地产两市一如野牛般的狂奔。为防止双重泡沫出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专家冯冰建议采取“挤泡沫”策略,为资金开辟出口,避免泡沫过度膨胀,目前这个资金出口的就是股票市场。
《中国经济时报》文章说,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在资金约束下,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股票市场就会步入熊市,一旦股票市场展开牛市行情,房地产市场就会衰落。
中房指数上海综指1995年为 922点,至1999年跌至谷底 692点,2000年开始止跌回升, 2000-2004年上涨率分别为3%、9%、14%、31%、17%。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从 1996-2001年展开从 536点到2179点的大牛市,2001年以后进入大熊市,一直跌至2005年 6月的 998点。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间的牛熊市转换,在时间上相当吻合。
不过,这种现象从2005年的 7月份开始发生了逆转。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跷跷板效应」消失,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
股票市场从2005年 7月开始另一轮大牛市,不到 2 年时间,指数从1000点左右迅速飙升到3000点,上涨了200%。同期间,房地产价格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加速上升,北京市普通住它销售均价从2005年的6670元/平方米,涨到目前的13570元/平方米。
中国的股票市场向来被称为资金市场,当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时,股票就涨了。当房地产市场看俏时,资金就会从股市流出,造成股票下跌。
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流动性过剩打破了资金约束的藩篱,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再此起彼落,而是开始互相呼应,共同上涨。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证券市场的走势提前反映 GDP 的走势。但上证指数从 1996至2001年的大牛市期间,中国经济一直笼罩在通货紧缩阴影中,经济增长率下滑。而2001年以来大熊市期间,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不但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反而一直背道而驰。新一轮的牛市则完全改变了这个局面,尽管时间上有些滞后,但至少来得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面对当前的繁荣,冯冰表示,中国需要审慎防止非理性繁荣达到不可控制的状态,更要未雨绸缪,仅防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双重泡沫同时破灭的巨大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也是处于极度繁荣状态,和中国目前情况有相似之处。日本也是在日圆升值以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狂涨,泡沫越吹越大,以至于泡沫破灭后,身陷近10年经济萧条的泥淖。
流动性过剩是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短期流动性过剩问题似乎很难消除,为防止泡沫同时破灭,冯冰建议当局采取“挤泡沫”的策略,即另辟一个市场吸收流动性,给过剩的资金留出口,防止泡沫过度膨胀。
而目前该“挤泡沫”的市场应该是房地产市场;该“留出口”吸收过剩资金的市场应该是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