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逼死田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13:03
徐悲鸿先生有一幅油画代表作,名字叫做《田横五百壮士》。
画中的田横,身穿暗红色长袍,腰悬利剑,昂首抱拳,正在与他的五百壮士告别。他的脸色,只有慷慨赴死的坚毅,没有悲伤,没有哀怨,也没有愤慨,而他的五百壮士,或愤,或悲,或怨,或痛,或怜,••••••。
名师名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受到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要完完全全读懂这幅画,必须先读懂田横和他的那个时代。
田横出生于战国末年,是战国七雄中的齐国的王族后裔。他和哥哥田荣、堂兄田儋都是在家乡很有影响的人士,许多有名望的士人与他们交情深厚,也有不少人就在他们的门下当食客。
陈胜起义之后,田儋率田氏族人起兵响应,杀县令,平定齐地,自立为齐王。不久,秦将章邯大破齐军,杀死田儋。田荣收齐散兵游勇,与田横一起,拥立田儋的儿子为齐王,继续与秦军周旋。与此同时,田氏的另一位后裔田假,也被拥立为齐王。
两个齐王为争夺地盘,打了起来,田假战败,逃亡至楚军帐下避难。这时,楚人要求田荣出兵,合力围攻章邯,而田荣则要求楚人杀死田假,作为交换条件。
楚人不肯杀田假,田荣也就不出兵。所以,楚将项羽大败秦军于巨鹿,各路诸侯都出兵助阵,唯独不见齐兵的身影。
秦亡之后,项羽分封反秦有功诸侯,尽管田荣拥有齐地大片土地,因其不肯跟随自己参与巨鹿之战,连一寸土地都没有分给他。于是,他首先举起反抗项羽的旗帜。田荣战死,田横立田荣之子为齐王,自己担任齐相,手握军政大权。
楚汉战争中,田横趁机在齐地扩张地盘,发展实力,很快占有了全部齐地。这时,刘邦与项羽在广武对垒,韩信已经占领赵地,南下准备攻齐。而刘邦又派郦食其游说田横,邀其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项羽。田横爽快地答应合作,并主动派使者与韩信联络,又下令原本防范韩信南下的军队解除警戒。
让田横没想到的是,韩信毫无罢兵休战的意思,相反,他趁齐军毫无防备之机,突然发动进攻,打了齐军一个措手不及。齐军惨败,田横大怒,烹杀郦食其,逃至彭越麾下效力。
西汉王朝建立后,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田横担心刘邦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带领忠于自己的部下五百人,逃至海岛上生活。
田横的顾虑不是多余的,刘邦果然担心他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刘邦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田横的存在,也真有可能给他带来麻烦。
无论刘邦,还是田横,彼此心里都明白,让已经当上皇帝的刘邦寝食不安的,是田横在齐地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田氏在齐地为王已经二百年。这个显赫家族的每一个人,在齐人中,原本都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而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更进一步扩大了田氏的势力。
原来,由于战国七雄并争,各国国君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揽各种各类的人才。那些在各自国家手握大权的权贵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广纳天下精英。这样,在战国时期,就兴起了一股养士之风。不少贵族的门下,都聚集着大量的食客,象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家中都供养成百上千的食客,秦国丞相吕不韦更以食客上万而闻名于世。
养士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权贵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没有那个权贵敢得罪这个群体。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平原君有一个宠姬,闲来无事,在高楼上观看墙外风光。她看到有一个跛子,手提水罐去汲水,走路的样子很滑稽。不懂事的年轻人,忍不住高声笑了出来,恰好又被跛子发现了。跛子恼了,径直找到平原君,说:
“我是一个跛子,身有残疾,已经很苦恼了,今天又被你的宠姬嘲笑,心里更加难受。希望你下令处死那个女人,为我出出心中这股窝囊气。”
惊愕的平原君瞪大了眼睛,心想“那个不懂事的小妖精确实得罪了你,由我去处罚她,不就行了,犯得着因为这点事杀人吗?”
平原君门下食客见他不愿处死宠姬,认为他爱美人不重士人,居然纷纷离他而去。这下子,平原君着急了,赶快杀死那个惹事的小妖精,食客们才又重新聚集在他的周围。
权贵们结交和供养的士人,大多都有这样那样的才能,在关键时刻,总是能为自己的主人分忧解难。我们来看两个最低级的食客,怎样帮助孟尝君脱困:
孟尝君曾奉齐王之命,出使秦国,秦昭王软禁了他,还准备杀掉这个劲敌。命悬一线的孟尝君,恳求秦王最宠爱的女人帮帮自己。那女人听说他有一件白色的狐皮裘衣,要求用狐裘作为报酬。可孟尝君只有那一件,而且已经作为礼物献给了秦昭王,他拿不出来第二件啊。一帮随他入秦的门客,一时都没了主意,只有一人站了出来,原来此人会学狗叫,偷盗的本领也很强。当晚,他潜入秦宫,学狗叫蒙骗发现动静的巡逻士兵,成功地盗出了狐裘,满足了那个女人的欲望。
由于宠爱的女人为孟尝君求情,秦昭王终于放了孟尝君一行。赶快跑吧,他们一刻也不敢耽误,急忙上路,生怕秦王变卦。
跑到秦国边境的函谷关,天还不亮。按照规定,鸡叫才能放行。孟尝君心里那个急啊,可公鸡不叫,他也没有办法呀。手下又有人站出来了,那人的拿手好戏是口技,当时就来了几声逼真的鸡叫。他这一叫,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守关的士兵一听,鸡叫了,开关吧,孟尝君他们赶忙出关。嘿,这里前脚刚走,后边的追兵就赶到了。那秦昭王还真是反悔了,可惜,晚了一步。
连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在危急时刻,还能救主人一命,那些本事更大的人,挺身救主的故事,就更多了。这就是国王权贵有求于士人的根本原因。
这些士人,凭持自己的才能,游走于各国权贵之间,活跃在政治舞台之上。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才能,是他们傲立于世的资本,而权势者对他们的渴求,又让他们处于无求于人人求己的优越地位。因此,这些人始终保持着自己高洁而又独立的人格。他们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声誉和尊严,是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能容忍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玷污他们的名声。有一次,孟尝君与门下食客,一起吃饭。由于天色已暗,火把又不明亮,一位士人以为孟尝君的饮食与自己的不一样,当即提出了抗议。孟尝君什么也没说,命人把自己的食物拿去给他看。那人一看,原来自己眼神不好,冤枉了孟尝君,当下,他二话不说,抽出剑来,抹了脖子。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啊。
那田横与战国四公子一样,也是一位懂得尊重士人的贵族。他的五百壮士,都是与他同生死,共命运的知己。
象战国四公子和田横这样的旧贵族,具有常人难于比拟的社会影响,一旦他们发难,就会对现政权构成严重的现实威胁。所以,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开始,最高统治者就采取打击和拉拢两手,对付他们。尽管如此,陈胜起义之后,旧贵族们还是在各地振臂高呼,举起了反秦的旗帜,项羽和田儋兄弟就是现成的例子。
刘邦这个精明的政治家,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不放心田横,田横也知道刘邦不放心自己。
刘邦派出了使者,到海岛面见田横,要求田横到洛阳与他相见,并且许诺,只要田横去洛阳,至少封侯,甚至可能封王。但如果田横抗命不遵,马上派兵剿灭。
这个时候,天下大局已定,田横唯有听命,可他又实在不甘心屈居刘邦之下,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死。他选择了死。
他带着必死的决心,与手下五百壮士告别。于是,就出现了徐悲鸿先生画作表现的悲壮场面。
告别众人,来到距离洛阳只有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停了下来。他对两位随从说:
“刘邦是非常忌怕我的,只有两种情况,他才会安心,要么置于他的控制之下,要么就是我死了。封我为王侯,就是把我置于他的监管之下,这样的日子,对我无疑是酷刑,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我现在自杀,这里离洛阳只有三十里,到那里我的面目还不会变,刘邦认识我,见了我的头颅,他就放心了。”
说完,田横横刀自尽。
刘邦听两位随从讲完,下令用诸侯王的礼节,埋葬田横,又任命两位随从为都尉。
埋葬了田横,两位随从就在墓旁挖了两个洞,双双自杀在洞中。
海岛上的五百壮士,听到田横自杀的消息,无一例外,全都挥剑自杀。世人以此知道,田横确实是深受士人爱戴的英雄。
当然,我们也因此知道,刘邦逼死田横,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以为,徐悲鸿先生的画作,要表现的正是田横及其五百壮士那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不知道你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