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三板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59:47
中国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汇:“流动性过剩”,说白了就是市场上现金太多了。钱多了也有危险,股市暴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钱多的杰作。涨必有跌,中央政府就怕经济的问题转变成严重的民生问题,但政府不能越俎代庖,货币的问题只能交给央行去解决。可以看到,央行历来的金融调控工具有发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这“三板斧”。
先来说说票据吧。数据显示,在2007年初的两个半月内,央行通过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回笼的资金量达到了3640亿元,显示出央行延长资金锁定期限的意图。
从3月初起,在温家宝总理将“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列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后,央行更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近年来频频发行票据并进一步加大票据发行量的举动可以看出,发行票据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它只不过起到调控银行头寸、对银行进行“抽水”的作用,其它基本上是无所作为。
2007年3月初至今央行发行票据统计
发行时间
发行价值(亿元)
3月6日
一年期:1600
3月8日
三年期:300
三月期:700
3月13日
一年期:1400
3月15日
三年期:600
三月期:450
3月20日
一年期:600
票据的药力还不够猛,那就加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自2006年6月起已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如今执行10%的标准。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与加息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为立竿见影,因为它直接削减了银行的可放贷资金规模。不过央行此举意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却奈何不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才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指向的是“果”,而没有针对“因”,根本就不是一个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
央行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起始时间
上调幅度
准备金率执行标准
2006-07-05
0.5%
8%
2006-08-15
0.5%
8.5%
2006-11-15
0.5%
9%
2007-01-05
0.5%
9.5%
2007-02-16
0.5%
10%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过热经济成效并不显著,逼使央行拿出它的最后一把“利器”。央行从2007年3月18日起调高存款及贷款标准利率0.27个百分点,是自2006年4月以来第三次加息。但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样的毛病,加息不是直接针对流动性,而是由于近来经济增长又出现过热苗头,它只是传达了一个紧缩信号。
同时,央行还需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如果加息,这将意味着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而且会进一步吸引热钱的涌入。人民币升值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就是说,人民银行在考虑利率政策的时候,必须面对来自出口问题上的压力,毕竟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的一匹马就是出口贸易。对央行来说,这还真是两难呢。
由此可见,央行三管齐下,并且频密出招,却始终不能让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环境满意。如此吃力不讨好,也许根本就是药不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