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13: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09年5月4日)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会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Shinjang Uyghur Aptonom Rayoni
简称:新 名称起源 行政区类型 自治区 首府
(及最大城市) 乌鲁木齐 区委书记 張春賢 主席 努尔·白克力 面积
-占全国
-占水域 1,660,000 km²第1位
16.7%
0% 人口(2007)
密度
-占全国 2095万[1]第24位
11.8/km²(第29位
% 方言 GDP(2008)
人均
-占全国 ¥4,203亿(第25位
¥19,893(第15位
1.28% HDI(2005) 0.757( 中 ,第14位主要民族 维吾尔族-40%
汉族-49%
哈萨克族-7%
回族-5%
柯尔克孜族-0.9%
蒙古族-0.8%
东乡族-0.3%
塔吉克族-0.2%
锡伯族-0.2% 地级行政区 14个 县级行政区 99个 乡级行政区† 1005个 ISO 3166-2 CN-65 官方网站
http://www.xinjiang.gov.cn/ 人口与GDP数据的参考文献: 民族数据的参考文献:截至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維吾爾语 / Shinjang Uyghur Aptonom Rayoni),简称,通称新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边疆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該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其前身是清朝末期1884年設立的新疆省

新疆大部自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國的版圖,随着中原王朝的更替興衰,新疆長期被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交替统治。1757年乾隆年間徹底滅亡蒙古人准噶尔政權將其劃為清朝統治下,重新開拓新疆故土后,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具体参見歷史章节。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1.1 公元前
    • 1.2 4世纪-5世紀
    • 1.3 7世纪-13世纪
    • 1.4 14世纪之后
    • 1.5 现代
  • 2 地理
    • 2.1 位置与范围
    • 2.2 地形
    • 2.3 气候
    • 2.4 水文
    • 2.5 交通与城市
  • 3 经济
  • 4 高等教育
  • 5 行政区划
  • 6 人口
  • 7 民族
  • 8 宗教
  • 9 文化
  • 10 旅游
  • 11 政治
    • 11.1 政府
    • 11.2 历任领导
      • 11.2.1 中国共产党领导
      • 11.2.2 行政首长
  • 12 參考文獻
  • 13 參見
  • 14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主条目:新疆历史

[编辑] 公元前

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即位,尔后统一漠北,歼灭河西月氏,宾服西域三十六国,骚扰中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心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遂使张骞出使西域,前后两次,皆为匈奴所虏,竟得脱。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此后西域成为沟通中西方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带。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于乌垒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策大雅南)建立西域都護府,取代了匈奴势力。由此,新疆地区首次确定与中原王朝的从属地位。



中國歷史上的新疆
乌孙 月氏 大宛秦汉時期
西域三十六国 魏晋時期
鄯善 楼兰 车师 十六国時期
高昌北凉 高昌 伊吾 疏勒 隋朝時期
焉耆 于阗 龟兹 麴氏高昌 唐朝時期
西突厥 突骑施 葛逻禄 北庭 高昌回鶻時期
龟兹回鹘 黑汗 样磨 九姓乌护 仲云国 宋辽金時期 元朝時期
窝阔台汗国 明朝時期
东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
瓦剌 准噶尔 清朝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编辑] 4世纪5世紀

4世纪初,西晋因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而覆灭,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西北部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同民族的国家,包括前凉前秦北凉后凉西凉。这些政权都试图保持对新疆诸藩的控制。最终鲜卑北魏重新统一中国北方,控制了今天新疆东南的一部分。疏勒于阗龟兹且末等政权控制了西部,而中央吐鲁番附近则被北凉的延续者高昌所统治。

5世纪末,吐谷浑柔然开始分别侵入新疆南部和北部,中原政权(北朝)逐渐丧失对此地的控制。从6世纪开始,突厥阿尔泰山地区崛起,數年间击败柔然,建立了西至里海、东抵大兴安岭、横亘中亚突厥汗国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新疆属西突厥

[编辑] 7世纪13世纪

隋世祖大业四年(608年),由杨广亲自率领的隋军在打败了连年入侵的吐谷浑之后,控制了今日的新疆东南部。开始之后中原王朝经营西域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佔領高昌,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唐军发动了对西突厥的一系列远征,在657年西突厥彻底投降,670年安西四镇被吐蕃攻佔,693年武周再次佔領。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同时,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军事建制,史称安西四镇

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发生时,吐蕃再次在之后的三十年内逐步控制了天山山脉南部的和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甚至在763年洗劫了唐朝京城长安。同时,回鹘人控制漠北漠南甚至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包括新疆北部。9世纪中叶后,吐蕃回鹘都衰落下来,这一地区进入混战时期。

9世纪之后的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国家并列存在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阗等地方政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高昌与喀喇汗王朝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地方政权。于阗是古老的塞人居地。亡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

黑汗—王朝在10世纪11世纪控制今日的新疆西部,同一时期回鹘的一支在今日新疆中部定居。1132年皇族躲避人追擊,从中国东北进入新疆,建立流亡政权西辽,统治今日新疆地区八十多年。

13世纪初叶—14世纪时,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大部分属于蒙古窝阔台汗国。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新疆大部分地区长期被察合台汗国占据,仅东部为元朝辖地。

[编辑] 14世纪之后

明朝初年为防范漠北的鞑靼瓦剌势力於哈密等地區設置衛所16世紀中葉,吐魯番部強大,1472年,哈密等衛所一度被吐魯番攻破,諸衛內遷,後復,1514年再度被併。15世紀後半期後,西北諸衛全部喪失,明朝最後放棄新疆,退守嘉峪關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以固勒扎为基地建立庞大的游牧帝国。经过激烈的战争,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1755年清朝攻占固勒扎1757年清朝彻底征服了准噶尔政权。1759年清朝又平定天山以南因准噶尔部消失而趁机坐大的回部,即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从此完全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回部之前在准噶尔暴力统治之下。而准噶尔部被灭族也直接导致新疆及中亚部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哈萨克斯坦东部)完全伊斯兰化。1762年清朝固勒扎设立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19世纪中叶,俄国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1864年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这些土地现在分别属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是在1864年,整个新疆发生叛乱,1865年春,邻国浩罕汗国阿古柏从喀什进入新疆,统治新疆绝大部分地区达6年。1871年,俄国侵占包括固勒扎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稱「清军收复新疆之战」。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光绪十年)11月19日,清政府颁发上谕,任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标志着新疆省的正式建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关内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3]

[编辑] 现代

参见:新疆問題

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中华民国取代,革命党人湖南人劉先俊等在伊犁策动起义,殺了滿人將軍志銳,成立伊犂臨時軍政府。新疆巡抚袁大化電奏清廷保阿克蘇道尹杨增新为新疆都督,自己逃离新疆。杨增新在1912年和軍政府议和,逐渐取得全疆控制,臣服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革命党人或被杀死,或回到内地。同年底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獨立(详见外蒙古独立),库伦派兵攻打新疆科布多被杨增新派军击败。在杨控制新疆的十六年中,发展生产,新疆人民生活得以改善。

1928年6月北伐结束,7月1日杨增新自行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总司令,7月7日被刺身亡。11月17日省政务厅长金树仁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省政府主席。由于金的独裁统治,新疆起义迭起。1932年西北军阀“尕司令”马仲英派人攻打迪化被新疆督办公署参谋长盛世才击败。同年4月12日在一些不满金树仁的军官利用客居新疆的白俄士兵政变,将盛世才推为领袖。金树仁取道苏联逃往天津

1933年在苏联支持下的"第一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成立,次年被马仲英部所击溃。

盛世才前期依靠苏联支持巩固政权,还邀请中共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到新疆工作。后期和中共决裂,1943年在新疆杀死了共产党人。在整个抗战期间,新疆相对独立,是抗战的大后方。盛世才还派军支持了绥远抗战等战役。

1944年,在苏联支持下,新疆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艾力汗·吐烈(原苏联乌兹别克人)窃取了初期的领导权,并再度打出“东突厥斯坦”的旗号,自任“主席”。1944年9月蒋介石将盛世才调到南京,派吴忠信任新疆省长,并命令马步芳派一个军的骑兵驻扎在新疆各地,对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活动进行镇压。1946年6月,“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 阿巴索夫等撤消了艾力汗·吐烈的职务,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

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在彭德怀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8月26日占领兰州继而占领甘肃全境之后,新疆的国民革命军军政长官陶峙岳包尔汉等宣布脱离广州的临时国民政府起义。期间已经投向共产党一边的张治中在中斡旋,而中共方面的谈判代表是邓力群。同年前苏联让起义军停止进入乌鲁木齐,并让起义军投降与中国政府。9月2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攻佔乌鲁木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1955年改为自治区。

[编辑] 地理

[编辑] 位置与范围

  • 接邻省区:甘肃青海西藏
  • 接邻国家: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

[编辑] 地形

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其中天山把新疆分为两部分,其北面称为北疆,南面称为南疆。

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

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 (直线距离)。

新疆-吉尔吉斯边境横贯着天山山脉吐尔尕特口岸 (海拔3752 米)位于边境。

[编辑] 气候

典型的温带沙漠气候。北疆为中温带,受西风带影响,降水稍多。南疆为暖温带,降水稀少。高山地区为高地气候地形雨偏多,山顶有冰川

冬季有天山准静止锋活动。

[编辑] 水文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

主要湖泊:博斯腾湖喀纳斯湖赛里木湖艾比湖艾丁湖

[编辑] 交通与城市

喀喇昆仑公路连接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喀什,经过红其拉甫口岸

公路:吐乌大高速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库高速公路216国道217国道218国道219国道312国道314国道315国道塔里木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

铁路: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克拉玛依机场塔城机场阿勒泰机场伊宁机场喀什机场库尔勒机场库车机场和田机场且末机场

主要城市:

  • 乌鲁木齐
  • 吐鲁番
  • 喀什
  • 克拉玛依
  • 伊宁
  • 石河子
  • 和田
  • 哈密
  • 库尔勒
  • 阿克苏
  • 塔城

[编辑] 经济

乌鲁木齐
主条目:新疆经济

新疆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区之一,GDP总量一直稳居全国第25位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较,2007年GDP总量1978年的89.44倍;按不变价格推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0.7%,大大高于同期全国9.8%年平均增长率,增长速度次于江苏河南等7省区全国第八位1978-2008年,除14个年份以外,其余16年份GDP年增长率均高于10%,GDP增幅最高年份为1985年,年增长率达到16.9%。1985年新疆GDP总量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500亿元,1997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2千亿元,2006年突破3千亿元,2008年突破4千亿元。新疆GDP人均值,1987年突破1千元,2003年突破1万元,2008年突破2万元。2007年GDP总量(最终核实数[4])达到3,494.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2.2%,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3%;其中第一产业628.15亿元,占17.98%;第二产业1,620.59亿元,占46.38%;第三产业1,245.68亿元,占35.65%;新疆人均GDP达到16,860元,次于吉林黑龙江等13省份居第14位。根据出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新疆GDP总量4,203.41亿元,人均GDP为19,893元[5]

新疆以盛产水果著称,包括葡萄类。此外还出产棉花小麦丝绸胡桃绵羊。新疆还有丰富的石油等矿藏资源。

阿克苏克拉玛依石油天然气工业日渐繁荣,修建连接上海输气管道

[编辑] 高等教育

主条目:新疆教育
  • 综合类院校: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昌吉学院
  • 师范类院校: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 其他院校: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艺术学院

[编辑] 行政区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区图[6] 號碼 中文 维吾尔文 拉丁维吾尔文 行政级别 备注 1 阿勒泰地區 Altay Wilayiti 地区 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Börtala Mongghol Aptonom Oblasti 自治州 3 塔城地區 Tarbaghatay Wilayiti 地区 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4 克拉瑪依市 Qaramay Shehiri 地级市 5 石河子市 Shixenze Shehiri 直管县级市 实际由新疆建设兵团管辖 6 昌吉回族自治州 Sanji Xuyzu Aptonom Oblasti 自治州 7 五家渠市 Ujachü Shehri 直管 县级市 实际由新疆建设兵团管辖 8 烏魯木齊市 Ürümchi Shehri 地级市 直治區首府 9 吐魯番地區 Turpan Wilayiti 地区 10 哈密地區 Qumul Wilayiti 地区 1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Ili Qazaq Aptonom Oblasti 副省级自治州 12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Qizilsu Qirghiz Aptonom Oblasti 自治州 13 喀什地區 Qeshqer Wilayiti 地区 14 圖木舒克市 Tumshuq Shehri 直管 县级市 实际由新疆建设兵团管辖 15 阿克蘇地區 Aqsu Wilayiti 地区 16 阿拉爾市 Aral Shehri 直管县级市 实际由新疆建设兵团管辖 17 和田地區 Xoten Wilayiti 地区 18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Bayingholin Mongghol Aptonom Oblasti 自治州

[编辑] 人口

2002年,共有9,632,600名男性(增长1.0%)和9,419,300名女性(增长2.2%)。人口增长率为10.9‰,出生率 16.3‰,死亡率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市(地、州)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64,897.17 20,951,900 20,424,370 乌鲁木齐市 15,173.13 2,312,964 克拉玛依市 8,654.08 267,174 吐鲁番地区 67,562.91 600,610 哈密地区 142,094.88 546,169 昌吉回族自治州 73,139.75 1,353,74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24,934.33 472,918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470,954.25 1,224,080 阿克苏地区 127,144.91 2,203,077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72,468.08 500,007 喀什地区 137,578.51 3,694,349 和田地区 249,146.59 1,883,894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县(市) 56,381.53 2,702,333 塔城地区 94,698.18 994,776 阿勒泰地区 117,699.01 645,057 石河子市 459.94 636,090 阿拉尔市 4,196.00 166,544 图木舒克市 1,901.10 147,804 五家渠市 710.00 72,782
参见:穆斯林



[编辑] 民族

新疆的民族,2000年人口统计 民族 人口 百分比1 维吾尔族 8,345,622 45.21 汉族 6,489,919 40.58 哈萨克族 1,245,023 6.74 回族 839,837 4.55 柯尔克孜族 158,775 0.86 蒙古族 149,857 0.81 东乡族 55,841 0.30 塔吉克族 39,493 0.21 锡伯族 34,566 0.19 满族 19,493 0.11 土家族 15,787 0.086 乌孜别克族 12,096 0.066 俄罗斯族 8935 0.048 苗族 7006 0.038 藏族 6153 0.033 壮族 5642 0.031 达斡尔族 5541 0.030 塔塔尔族 4501 0.024 撒拉族 3762 0.020 资料来源:
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
民族出版社,2003/9 (ISBN 7-105-05425-5)
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根據2000年的人口統計,新疆的人口組成如右表所示[7]1945年,大批汉族回族人在伊宁事变的杀回灭汉口号中被杀,漢族人口急跌。美國人权观察聲稱,自1949年以來,新疆的漢族人口從6%上升至40%,其中有大量是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内地遷移而來建设开垦边境。[8]

2000年新疆漢族維吾爾族混居情況,紅色以漢族佔大多數,愈深紅色表示維吾爾族愈少。深藍色的喀什和田維吾爾族佔了9成,淺藍色維吾爾族佔7成。橙色的阿勒泰哈薩克族與漢族混居,兩族各佔一半。

大体上,维吾尔族在新疆西部佔大多数,包括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以及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等地区。汉族在新疆东部和北部占大多数,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3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别是奎屯市)以及哈密地区。哈萨克族集中分布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000 年新疆主要民族分地区统计 维吾尔族 汉族 哈萨克族 其他 新疆 45.2% 40.6% 6.7% 7.5% 乌鲁木齐市 12.8% 75.3% 2.3% 9.6% 克拉玛依市 13.8% 78.1% 3.7% 4.5% 吐鲁番地区 70.0% 23.3% <0.1% 6.6% 哈密地区 18.4% 68.9% 8.8% 3.9% 昌吉回族自治州 + 五家渠市 3.9% 75.1% 8.0% 13.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2.5% 67.2% 9.1% 11.1%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32.7% 57.5% <0.1% 9.7% 阿克苏地区 + 阿拉尔71.9% 26.6% <0.1% 1.4%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64.0% 6.4% <0.1% 29.6% 喀什地区 + 图木舒克89.3% 9.2% <0.1% 1.5% 和田地区 96.4% 3.3% <0.1% 0.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 16.1% 44.4% 25.6% 13.9% - 奎屯市 0.5% 94.6% 1.8% 3.1% - (原)伊犁地区 27.2% 32.4% 22.6% 17.8% - 塔城地区 4.1% 58.6% 24.2% 13.1% - 阿勒泰地区 1.8% 40.9% 51.4% 5.9% 石河子市 1.2% 94.5% 0.6% 3.7% 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包括奎屯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伊犁地区。
伊犁地区已被撤销,辖区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

资料来源:
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
民族出版社,2003/9 (ISBN 7-105-05425-5)
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编辑] 宗教

主条目:新疆宗教

[编辑] 文化

主条目:新疆文化
  • 历史文化名城
    • 喀什(第2批列表)

[编辑] 旅游

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突出的文物古迹,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天山天池喀纳斯湖库木塔格沙漠博斯腾湖赛里木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阿斯塔娜古墓千佛洞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额敏塔火焰山少数民族风情阵列馆红山南山牧场、新疆历史博物馆艾提尕清真寺葡萄沟为知名景点。

[编辑] 政治

主条目:新疆問題

[编辑] 政府

主条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编辑] 历任领导

[编辑] 中国共产党领导

  •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
    • 王震(1949-1950)
  •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
    • 王震(1950-1952)
    • 王恩茂(1952-1955)
  •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 王恩茂(1955-1966)
  •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
    • 龙书金(1970-1971)
  •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 龙书金(1971-1972)
    • 赛福鼎·艾则孜(代理)(1972-1973)
    • 赛福鼎·艾则孜(1973-1978)
    • 汪锋(1978-1981)
    • 王恩茂(1981-1985)
  •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 宋汉良(1985-1995)
    • 王乐泉(代理)(1994-1995)
    • 王乐泉(1995-2010)
    • 张春贤(2010-)

(截至2010年)

[编辑] 行政首长

  • 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
    • 包尔汉(1949-195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 赛福鼎·艾则孜(1955-1966)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 龙书金(1968-1972)
    • 赛福鼎·艾则孜(代理)(1972-1973)
    • 赛福鼎·艾则孜(1973-1978)
    • 汪锋(1978-197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 司马义·艾买提(1979-1985)
    • 铁木尔·达瓦买提(1985-1993)
    •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代理)(1993-1994)
    •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1994-2003)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2003-2007)
    • 努尔·白克力(代理)(2007-2008)
    • 努尔·白克力(2008-)

(截至2009年)

[编辑] 參考文獻

  1. ^ 3-3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7年)
  2. ^ 新疆维语 / Shinjang
  3. ^ (简体中文)清末新疆建省研究综述
  4. ^ 国家统计数据库,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摘要版)
  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
  6. ^ References and details on data provided in the table can be found within the individual provincial articles.
  7. ^ 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民族出版社,2003/9 (ISBN 7-105-05425-5)
  8. ^ China: Human Rights Concerns in Xinjiang

[编辑] 參見

  • 新疆問題
  • 大和卓波羅尼都
  • 小和卓霍集占
  • 香妃
  • 阿古柏
  •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 第一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 第二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新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
  • 東土耳其斯坦流亡政府
  • 清紀新疆地圖──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 新疆旅游指南 (英文)


显示▼隐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首都北京市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未實際統治,參見台灣問題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显示▼隐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划 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府乌鲁木齐市 地级市地区自治州 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 乌鲁木齐市 天山区 | 沙依巴克区 | 新市区 | 水磨沟区 | 头屯河区 | 达坂城区 | 米东区 | 乌鲁木齐县 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区 | 独山子区 | 白碱滩区 | 乌尔禾区 吐鲁番地区 吐鲁番市 | 托克逊县 | 鄯善县 哈密地区 哈密市 | 伊吾县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和田地区 和田市 | 和田县 | 洛浦县 | 民丰县 | 皮山县 | 策勒县 | 于田县 | 墨玉县 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市 | 温宿县 | 沙雅县 | 拜城县 | 阿瓦提县 | 库车县 | 柯坪县 | 新和县 | 乌什县 喀什地区 喀什市 | 巴楚县 | 泽普县 | 伽师县 | 叶城县 | 岳普湖县 | 疏勒县 | 麦盖提县 | 英吉沙县 | 莎车县 | 疏附县 |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图什市 | 阿合奇县 | 乌恰县 | 阿克陶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 | 和静县 | 尉犁县 | 和硕县 | 且末县 | 博湖县 | 轮台县 | 若羌县 | 焉耆回族自治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市 | 阜康市 | 奇台县 | 玛纳斯县 | 吉木萨尔县 | 呼图壁县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乐市 | 精河县 | 温泉县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 石河子市 | 阿拉尔市 | 图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省级自治州、管辖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 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区 伊宁市 | 奎屯市 | 伊宁县 | 特克斯县 | 尼勒克县 | 昭苏县 | 新源县 | 霍城县 | 巩留县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塔城地区 塔城市 | 乌苏市 | 额敏县 | 裕民县 | 沙湾县 | 托里县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 | 青河县 | 吉木乃县 | 富蕴县 | 布尔津县 | 福海县 | 哈巴河县 注:和田地区阿克赛钦的主权与印度存有争议,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请参见中印边界问题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显示▼隐藏▲ 查  論  編  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大區

华北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东北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华东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台灣)1

中南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香港 · 澳門)

西南

重慶 · 四川 · 貴州 · 雲南 · 西藏

西北
 

陝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1(未實際統治,請参閱台灣問題) 

另见中国地理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96%86%E7%BB%B4%E5%90%BE%E5%B0%94%E8%87%AA%E6%B2%BB%E5%8C%BA3个分类: 新疆 | 中国自治区 | 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