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诈止诈(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21:07

好一个叛将1

  新人上了床,媒人踢过墙;

  和约签了字,勇将回了乡。

如果张总手上有把枪,他一定会冲到柏兴公司去,直上总经理老罗的办公室,先给老罗一枪,再抓出那个叛徒小姜,往他脑袋上连开三枪。

  怪不得非但没拿到美国那家大厂的订单,而且最近连跑了四家客户,全跑到柏兴公司去了。本来张总还不知道为什么,心想四家小厂可能是跟着大厂跑,想美国那么权威的厂家都找了柏兴,没选张总,可见柏兴一定比较棒。

  直到昨天刘老板打电话来,说小姜从张总这儿离开之后,立刻跑到老罗那儿毛遂自荐,老罗就把小姜放在身边当特别助理,天天跟着老罗拜访客户,说一堆张总的坏话,造成一家连一家转向老罗下单。

  张总当时差点脑充血,回家气得一夜没合眼。他总算想通了,全是小姜搞的鬼,是小姜故意不寄样品。搞不好,小姜早跟老罗勾搭上了,在这儿先偷偷吃里爬外,立了功,再去向老罗报到。

  想到这儿,张总又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要不是请小姜滚蛋,恐怕会带走公司更多情报资料。

  筅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尤其像小姜这种接触客户的主管,昨天刘老板说了,小姜好像拿了些客户抱怨的资料给人看。对方想想,果然没错,当然就跑掉了。

  不过刘老板也讲了,老罗突然不再准小姜到外面说话,最近连跟英国大客户应酬都不带小姜了。

  而且,刘老板说出来,让张总一惊——老罗居然托刘老板跟张总约吃饭。

  “笑话!他妈的老罗,生意场上竞争就竞争吧!他还挖我墙脚,我跟他不共戴天,见面吃饭?门儿都没有!”张总一口回绝了。

  刘老板似乎早料到,不温不火地说:

  “哎呀!冤家宜解不宜结,谁说敌人不能成亲家呢?”对着张总耳朵,“好像老罗想把生意分你一半。”

  “不要!”张总还在气头上。

  “而且……而且……”刘老板又小声说,“那口气你吞得下去吗?”

  筅

  老罗今天还真够意思,居然在家里设宴,专招待张总一人。

  张总也没空手去,带了一瓶三十年的法国好酒。

  酒过三巡,老罗总算谈到正题了。拍着张总的肩膀:“咱们是台湾的两大龙头,何必争得你死我活,让外人占便宜?不瞒您说,最近有家欧洲厂,给我下了个大单子,量太大了!我不接,您也接不下,人家一定转到韩国去。我跟那厂说明白,我一家做不了,但您可以帮忙一起做,同样规格和设计。本来对方不愿意,不过经我分析,还拿了您的产品给对方看,保证您的东西不比我的差,出了问题我负责。”又拍拍张总,却被张总躲开了。张总对老罗笑道:

  “岂敢!岂敢!你不是到处说我的东西有瑕疵吗?而且挖了我的人,到处说我的坏话,抢走我四家客户?”

  “哎呀!”老罗手一挥,“您误会啦!您是说那个姓姜的吧!我是可怜他,赏他一口饭。您没听刘老板说吗?我已经叫他封口,不准他再到外面胡说八道了。”

  “好!”张总拍了一下桌边,“合作,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您请说!”

  “你先把姓姜的踢出去!”

  老罗想都没想,两只手臂一伸:“一句话!我早看那小子不顺眼,明天就叫他滚蛋!”

  以诈止诈

  老罗怎能看小姜不顺眼呢?

  小姜对老罗的公司有多大贡献啊!就算他原先没为老罗卧底,最起码因为他的疏忽,使老罗拿到那笔大订单。也可能因为美国公司订货的“指标作用”,使欧洲更大的厂家也跟进下单。

  何况小姜还带出了张总的公司资料,出示给客户看,使四家的订单转向,投到老罗那边。

  老罗的厂原来可能只与张总相当,就这几下子,老罗已经超越了张总。这不是小姜的功劳吗?

  筅 招降与纳叛

  但换做你是老罗,你会不会欣赏小姜?

  我们常说“招降纳叛”。好像“降”跟“叛”是一回事。其实错了!“降”是打不过对方,为了保命,于是投降。投降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耻。

  “叛”可就不同了,叛可能是胜负未分之际,已经有了“二心”,阵前倒戈、投效敌营。且不谈“可耻不可耻”,最起码“叛”的人是不忠。

  我们可以说小姜因为被张总踢出来,于是投奔老罗。人都要吃饭,这当然无可厚非。只是“降”了之后还“叛”,把张总的公司资料偷出来给老罗用,甚至拿着文件给客户看,就是“叛”的行为了。

  老罗可以“爱用”小姜,因为小姜太有用了;但老罗不可能“欣赏”小姜,因为没有一个主子会欣赏敌营的叛将。今天你能背叛原来的主子,谁敢说明天你不会背地捅我一刀?

  筅 当你跳槽的时候

  现在就触及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了。

  由于时代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据统计,今天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年前的五分之一。它们就算不终,也可能因为产品的转变,而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更换领导班子。

  所以从前常听说一个人在某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现在却没多久就听说人们在换工作。又因为已经从事上一个工作多年,下一个工作往往与上一个相关。

  问题是,跳槽可以是追求更高薪水与前途,也可以是“叛变”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在跳槽之前,偷偷收集情报,于是“带兵投靠”到敌营,这个社会还有工作伦理吗?

  筅 当一笑泯恩仇的时候

  一个人被辞退而心生怨恨,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像小姜一样,到下一个公司的人,骂上一个公司,甚至处处与“老东家”为敌。

  只是,大家也要知道,这是个“企业合并”与“政党和解”的时代,许多原本敌对的企业,就像老罗和张总的公司,可能由原先的水火不容,变成水乳交融。许多像“世仇”般的政党,也可能突然走上大和解,一笑泯恩仇地成了“友党”。

  这时候,像小姜那样的人就无处可走了。

好一个叛将2

  筅 当你的忠狗吠你女友的时候

  “兔死狗烹”,可能因为没有兔子,于是把猎狗吃了。另一种“兔死狗烹”则是因为更高的利益,而不得不把狗牺牲。

  举个例子,如果女朋友到你家来,你的忠狗对她狂吠(大概其中还带有醋味)。你怎么劝狗都不听,一次、两次、三次。最后你女朋友放话,你不叫狗走路,她就永远不入你家大门。

  你最后选谁?(我见过好几个朋友,为了亲戚、爱人、病人,最后不得不把狗送走。)

  再举个例子,我有位朋友每次竞选都为他那阵营的候选人助选,激进的程度比候选人强过几倍。

  他极受欢迎,因为杀伤力大、煽动力强。只是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候选人当选之后,往往躲着他;早先对他开出的“安排出路”的支票,半张也没兑现。

  为什么?

  因为选举完了,一切回归“基本面”,落选的向当选的道贺,当选的向落选的问好。

  而他,依然张牙舞爪,视对方为敌人。

  对方记得竞选时他说的难听话,也视他为眼中钉。

  就算他支持的人当选了,为了大和解,也不能不疏远他;甚至向对方表明,那些难听话都是“他”自己的意思,确实太过分了。

  这情况不是跟老罗一样吗?请问最后谁要倒霉?谁又是被烹的狗?

  筅 山不转路转

  民歌作曲家王洛宾说得好——

  “什么是左派、右派?当镜头向左移,你就成了右派;当镜头向右移,你又变成左派。”

  今天每个人都得敏感一点,如同前面故事里说的,当老罗突然叫小姜封口,不准再说张总的坏话,就表示风向改了。

  今天从政也如此,当你的主子已经偷派密使、暗中交好,放软了他攻击的语调,你可别再一味往前冲,否则大和解之后,你一定“不合时宜”。

  今天如果你离开了上个工作,到下一个单位,就算两个单位竞争,你讲话也要留三分。你可以批评老东家,但不必诅咒、不可谩骂。

  因为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么变化。山不转路转。你要为明天留一条退路,也为自己保几分风骨。

倩女的影子1

  狗对你吠,你愈跑愈吠;

  人说你黑,你愈描愈黑。

“王老师!”

  一听那娇滴滴的声音,王教授就知道是小倩。没等她继续往下说,先笑道:“你放心!我看过了,没问题,一定能过关。”

  就听小倩一个劲地道谢:“有王老师支持,我就安心了。”顿了一下,“噢!对了!您喜欢那张照片吗?”

  “什么照片?”

  “我跟您拍的那张啊!”

  “你跟我拍的?”

  “就是上次系里到阳明山旅行,我和您的合影。我们两个的,李助教用我照相机拍的那张啊!”

  “那次拍的照片,你不是都贴在系公告栏里了吗?”

  “没有!就那一张,因为只有我和您,所以我先抽出来了。您……您没看到吗?我跟论文一起送去给您了。”

  “我没看到啊!”王教授一惊,“你跟论文放在一起?我可真没看到。”

  筅

  放下电话,王教授赶紧翻桌子上的东西,一个个信封全找了,就是没找到小倩那个信封,想想,大概昨天下班前,为校长室周秘书写了幅字,正好周秘书亲自过来问,就当着面折好,随便抓个空信封装进去,交给周秘书了。

  八成那就是小倩装论文的信封。只怪自己粗心,打开信封,抽出厚厚一本论文,没往信封里多看一眼。

  立刻拨了个电话给周秘书。

  “拿到您的墨宝,我还等得及吗?”周秘书在那头笑,“我昨天晚上就交给裱画店了。”

  “您没抽出来再看一眼吗?”

  “没有!昨天在您办公室,不是看过了吗?您老的字,棒透了。我叫裱画店赶工,过年非挂上不可,喜气!”

  “是哪家裱画店?”王教授解释,“因为我好像有样东西,在信封里忘了拿出来。”

  “会吗?”就听周秘书喊校长室的工友,原来他是交给工友送去的。

  跟着,王教授就去了学校附近的那家裱画店。

  “没看到哇!您瞧!”裱画店的老板指着墙上的字,“今天一大早我就裱好了,周秘书可真急,年前就要,赶死我了!”

  王教授问装字的信封,老板也说没看见。又作势地在烂纸堆里翻了一阵,摊摊手。

  筅

  过完年,系里团拜。隔天就开了审查会议,共有四位助教的论文送审。

  前三位的都通过了。

  “现在审江美倩的。”系主任拿起最后一篇,抬头对王教授笑笑,“您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好极了!”王教授还没答,别的教授都先说了。黄教授的语气尤其怪:“哎呀!何必讨论呢?通过!通过!通过!”接着哈哈大笑地站起身,“主任散会吧!说不定王老师还有约呢!”

  “不!”王教授的脸色变了,手一挥,“论文我看了,我有意见,不能过。”

  以诈止诈

  王教授不是告诉小倩,她的升等论文能过关吗?

  为什么到审查会议,大家都说“过了”,反而王教授有意见,不让小倩通过?

  是因为王教授跟小倩的亲密照片流出去,流言传得满天飞,对不对?

  而且王教授还弄不清那照片是从什么地方出去的。周秘书、工友、裱画店,都有可能,也都会造成麻烦——

  周秘书是校长秘书,搞不好已经拿给校长看了。

  工友有一票工友朋友,下面传得更快,恐怕甲工友告诉乙工友,由下而上,全校都知道了。

  裱画店是对外营业,客户来自四方,话也就能传遍四方。王教授又是“书画圈”的人,八卦更能“着墨”,所以说不定经过一个年假,大家串门拜年扯淡之下,半个艺坛都在偷笑了。怪不得在审查会议上,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揶揄。

  问题是,王教授跟小倩真有一腿吗?

  那照片真见不得人吗?

  不可能!

  因为那是系里郊游时,由李助教用小倩的照相机拍的。就算王教授对小倩有好感,也不可能在人前表现得太过分。

  那么大家何必往歪的地方想呢?

  筅 小心愈描愈黑

  说个状况给你听:你在街上走,有狗对你吠,如果你神态自若,不受影响,也不看它,八成它叫一叫,就不叫了。

  但是,假使它一吠,你就跑,会怎么样?

  它可能因此追你,一边追、一边吠,搞不好追上,还咬一口。

  为什么?

  因为你如果不是贼、不心虚,何必跑呢?

  警察在街上巡逻也一样!如果你看到警察就跑,他能不因此起疑,非追上你盘问一番吗?如果你开车,在路上看到警车,就加速开走,警察能不怀疑你是通缉犯或车里藏有毒品、武器吗?

  筅 没鬼怕什么

  同样的道理!

  

倩女的影子2

  小倩把她拍的照片全贴在系布告栏了,说不定还编上号,等同仁们登记加洗

  她为什么不把跟王教授拍的也放上去?

  她要是没鬼,又怕什么?

  偏偏王教授拿到小倩的大信封,打开来,抽出了论文,却没想到还有一张两人的照片留在里面。

  于是,事情莫名其妙地传开了,而且添油加醋,想必到后来不知传成怎么样。搞不好,王教授还闹了家庭风波,小倩还可能在系里混不下去……

   小条子常有大秘密

  都是那么个小小的不小心啊!

  但那不小心又是多么容易出现啊!

  相信许多上班族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别人用旧信封装个东西给你。拿出东西,发现里面还有个小条子。

  小条子不是给你的,是给别人的。

  偏偏小条子常常说的是小话、是私话,是在大信件里不方便说的,才不得不写个小条子夹在当中。

  如果真在当中倒好了!那写小条子的人显然不够精明,他只是像小倩一样,跟大文件放在一块儿。当收信人抽出大文件时,极可能漏掉小条子。

  可不是吗?当你心里早有设定,譬如去书店买书,回到家,高高兴兴地从信封或纸袋里抽出书的时候,很可能忘了里面还有发票。

  当王教授早知道小倩会送论文过来,打开信封、抽出论文,自然容易忽略里面的照片。

  除非小倩事先打电话,说里面附有照片,或把照片夹在论文里。

   小心老婆翻出来

  但夹在里面也不见得聪明。想想!说不定王教授拿回家,还没翻开,王夫人先翻了,看到那么奇怪出现的照片,能不起疑吗?

  所以,既能不让对方忽略,又不必夹在书中的方法,是把那照片用回形针夹在书的封面上。

  再不然,小倩可以把照片夹在书里,但是露一截出来,使王教授一眼就能看到。

  更保险也更礼貌的方法,则是写封工工整整的信,后面恭恭敬敬地写着小倩敬上,装在正式的信封里,外面再写上王教授的大名,夹在书里或钉在书的封面上。

  请注意!我说更礼貌的方法

  当你随书或随邮包,里面附寄信件或照片时,除非很熟的朋友,只要是信件,即使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最好另外装个信封。而且工工整整地写上收信者的大名,不可什么都不写。

  那才表示你的礼貌与敬慎!

  敬慎!敬慎!

  你因为尊敬,而慎重;你因为恭敬,而以正楷写对方的名字。(不是龙飞凤舞地个名字。)

  最重要的是——

  当你敬慎的时候,不但能使对方还没拆开信,就先有个好的印象,更不致发生小倩的那种乌龙事件。

  这类乌龙很多,请看下一章在商界发生的事!

罗生门的案外案1

  一根长发可以让你在老婆面前无所遁形,

  半张小纸可以使你的辉煌事业一败涂地。

我不是在工作确认单上写得清清楚楚,必须十二号交件吗?我还特别注明,你如果有问题,要立刻提出来。吴总火大地说,现在,你临时说要拖到十六号,我船期误了,国外客户搞不好拒收,你负责吗?

  郑老板听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支支吾吾半天:我真的没看到啊!而且我还看了两遍,您会不会原来没写?

  胡说八道!吴总的火更大了,我没你那么糊涂!不信!你把我传真过去的东西拿来看,要是上面没写,我就认!如果写了,你非给我赶出来不可!

  

  郑老板居然立刻当着吴总的面,拨电话回公司,叫员工把吴总的传真文件立刻送过来。

  没半个小时,就见郑老板的小舅子喘吁吁地把文件送到。

  果然,上面没有吴总说的附注。原来因为传真出问题,下面有一小段没传过去,偏偏吴总要提前到十二号交货的条件全写在下面。

  两个人都沉默了。就见吴总把那传真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一边看还一边叹气、一边怨:

  郑老板!你是什么传真机啊?还有!你可真会省钱!把用过的纸又放进去用。

  环保嘛!郑老板苦笑,而且钱难赚哪!能省则省。

  突然,吴总眼前一亮,叫了起来:

  什么?这是什么?这是你给老谢的估价吗?

  

  郑老板从吴总那儿才回到公司,就宣布加夜班,果然在十二号为吴总赶做了出来。而且,还自动给吴总打了九折呢!

  以诈止诈

  郑老板为什么屈服,非但为吴总彻夜赶工,而且降价?

  因为他被吴总抓到了小辫子——

  他给另一家同业谢老板的价钱,居然比给吴总的便宜。

  说不定郑老板跟吴总是老交情、已经合作多年的老战友。

  说不定那老谢是新客户。

  郑老板居然对不起老朋友,反而给新客户比较便宜的价钱。

  这事被吴总抓到能不冒火吗?郑老板又能不赶快道歉,甚至主动降价吗?

   不是我不降价,只因你没发现

  你或许想,既然是老交情,当然不会给吴老板贵的价钱。

  那你就错了!要知道,商场的是分得很开的。今天他可以花十万块请你吃晚饭,但是他明知道早上递给你的估价单可以再便宜五万,只要你不发现、你不提出,他多半不会主动给你降价。

  很简单!是你不精明!是你不会做生意!换句话说,你吃了亏,是因为你自己犯错、你自己偷懒。

   商场没有真正的定价

  如果你做生意,会发现,许多业务代表来为你估价,他不立刻估,说得回去查资料。

  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今天你冷不防地要他把旧东西重新估价一次,他八成先一怔,然后说得回去找出原始文件。

  如果他有个定价,什么东西、多少数量,必定是那个价钱,他还需要回去吗?

  他不估,是怕估低了,被你抓到。

   什么人玩什么鸟

  要知道,同一家公司,同一个人,给不同客户估价,都有不同的标准。至于换个人,那差异可能更大。

  为什么?

  因为权力不同。

  举个例子,你去工地样品屋看房子,喜欢,开始谈价钱。

  先是带你参观的售屋小姐指着价目表跟你谈,然后小声对你说,她去试试看,能不能给你打个折。接着要你等,她跑去后面问主管。

  等一会儿,她出来了,说不定还带主管出来。两个人不出声,拿着计算机打给你看,又作势要你也别出声,因为计算机上出现的是九折的价钱。还说你是走运,正巧主管在,只有才有这么大的权力,给你打九折。

  问题是,如果你还不满意,怎么办?

  他可能不卖给你了,只留下你的资料,说希望以后保持联系。(因为他不愿当着别的顾客的面降价。)

  结果你才到家,就接到电话,那建筑公司或售屋公司更大的头目跟你谈,一下子又降了百分之五。

  令你吐血的是,可能你的朋友与那顶头老板认识,他直接找头头,一下子就是八折,还多送好多东西。

   你不抗议,你先出局

  商场上的价钱是没有一定的,所以才叫做商场谈生意。如同外交战场上是无情无义的,所以才有所谓外交谈判

  当你找的人权力不同,他让步的大小就不同。

  当时间环境改变,价钱也跟着调整。

  许多初做生意的人以为物价总在上涨,制造的成本能不涨已经不错了。

  这下是真错了

 

罗生门的案外案2

  想想,你去年如果花五块钱请工厂为你制造,然后转手卖十块钱。扣掉人员、宣传、运输等营销成本,能赚两块钱。

  今年生意不好,你降价卖八块钱,搞不好明年得再降成七块。

  你赔了,难道为你制造的厂商还能坚持要五块钱吗?

  你的员工都减薪了,难道为你代工的厂家还能“吃香的、喝辣的”吗?

  这时候如果你不要求“他”一起勒紧腰带,就是你笨了。

  他可能同情你、主动为你降价,说“有难同当”吗?

  你做梦!而且到头来,你在同业当中,第一个被淘汰。

  筅 当你把文件翻过来的时候

  现在回到本题——

  吴总就可能没有常比价,于是当郑老板给别人降价的时候,吴总还蒙在鼓里。

  幸亏因为郑老板的员工粗心,把背面印有谢老板的“估价单”,或“工作确认单”的传真拿来,被吴总看到了。

  如郑老板说的,为了节省,也为了环保,许多人都把用过一面的纸张翻过来再用。

  这虽是好事,但必须小心,因为许多机密都这样走漏了。

  举个例子,吴总接到郑老板的“工作确认单”(就是把商号、品名、数量、制造单价、税金、折扣、经手人等等,都打在一张单子上给客户,如果认可,就签名寄回的一种商业文书)传真回去。

  郑老板用完了,看那张传真的背面是空白的,于是翻个面,又放回传真机,接着收到谢老板传来的工作单。改天如果郑老板把那传真给谢老板看,谢老板是不是也可能在背面见到吴总的“工作确认单”?

  所以,当你用复印机、印表机或“普通纸传真机”,印出文件之后,如果要把那文件翻个面再印,一定得过滤。否则就算文件不出门,也可能被你自己的职员发现“不足为外人道”的公司机密。

  筅 现代商场要用现代机器

  你知道现在美国销售成长最快的事务机器是什么吗?

  是碎纸机!

  因为这是数位的时代,每个公司有法律责任为客户或员工保护资料。否则别人传真给你买东西的文件被偷走了,照样打进信用卡号码、名字和检查号码,就可能盗刷一大笔钱。

  所以该用碎纸机处理的都不能随便扔。

  更重要的是商业机密。你岂能毫无防备地把用过的文件扔在字纸篓里?还有,如果你用的是复写纸式的传真机,必须知道那用完的复写纸等于一整套复印本,别人只要对着光,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门外可能正有商业间谍,虎视眈眈地等着接收啊!

  筅 隔墙有耳,隔门有眼

  或许你说,你是普通小民,不是商家,无关你的事。

  可是你要知道,多少人的“新信用卡”没进自己口袋,却进了贼的口袋;多少人因为银行的“对账单”被偷走,发现其中“存款丰厚”,于是遭了威胁、绑架和窃盗。

  当张爱玲隐姓埋名,连一张书桌都没有,躲在洛杉矶过她晚年的时候,又岂知外面有人把她扔出的垃圾一件件检查,甚至在她死后拿出来公布?

  在这儿我建议你: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信箱的安全,就向银行申请不寄月结单,等你亲自去的时候,再补印给你,或是改成“电子月结单”。

  如果你想重复使用白纸,要先检查一遍背面的内容,即使没问题的,也用铅笔画一道。(不能用蜡笔,否则会伤复印机。)

  如果你没有碎纸机,机密文件一定要撕碎,而且丢进不同的垃圾桶。(譬如一张撕成八片,四片进书房的垃圾桶,四片进客厅的垃圾桶,而且分开拿出去扔。)

  对不起!我可能说得恐怖了些。

  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没有新时代的敏锐与戒备。以诈止诈,只是教你防这“诈死人”的社会。

小雯的谎言1

  先上车后补票,就算被踢下车,也白坐了几十里;

  先斩头后上奏,就算皇上后悔,也已经人头落地。

你的口才好,学历不错,中英文自传也不差。唐主任说,但你要知道,我们现在只是个筹备处,人很少,所以一个人要当三个人用,你能不能吃苦?

  能!小雯斩钉截铁地回答。

  你商业文书行不行?

  行!

  你英文打字快不快?

  快!

  你会不会开车?

  会!

  

  天哪!六十多人应征,小雯居然被录取了。

  但是走出办公大楼,小雯的脚步一点也不轻松,应该说反而像是挂了铅锤似的沉重。

  因为她不懂商业文书、打字奇慢、不会开车。

  

  小雯没回家,立刻去了驾驶训练班。

  那训练班有很好的练习场,据说跟监理所合作,所以只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特别班,笔试、路试都能在训练场完成。

  不成!我要更快,愈快愈好!小雯要求。

  训练班的人想了想:可以,你可以插班,加紧追上去,但你还是得缴全额的费用。

  

  接着小雯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商业文书的教材,回家就开始K、开始背。

  小雯一直忙到夜里三点,幸亏下礼拜才开始上班。

  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的李妈妈。

  拜托!拜托!林小姐,您能不能夜里别打字,吵得我们一家都没办法睡觉。李妈妈直作揖。

  

  上班的第一天,唐主任就要小雯给几个海外公司写信。小雯把参考书放在抽屉里,一边偷看,一边打字。

  送上去,还是被唐主任改了好多地方,退回来重打,所幸她英文底子好,文法和拼写都没错。

  打另一封,仍然有毛病,又被唐主任退回来,看得出唐主任脸色不太好。

  下班前,唐主任叫小雯进去,丢给她一摞文件:看看!但是绝不准带出门。

  小雯就窝在她座位上,一篇一篇看,看到办公室的人都走光了。肚子饿得直疼,小雯还硬撑着。她怕明天唐主任把东西收回,必须把握每一分钟。

  夜里十点半,总算告一段落,小雯正要走,电话响了,是美国总公司打来的。

  小雯接了,说唐主任已经下班,对方才想起两边有时差。

  

  第二天,唐主任没叫小雯写商业文书,中午却丢下一沓手稿,叫小雯打字,下午两点非要不可。

  小雯又没吃中午饭,赶着打。

  只是虽然已经苦练了三天,还是打不快,而且愈急愈错,起先还重打,后来只好用修正液。

  稿子实在太长了,唐主任的字又草,一点半,才打了三分之一。

  唐主任出来看了好几次,最后干脆站在小雯后面等。

  小雯就更手忙脚乱、频频出错了。

  算了!算了!唐主任终于忍不住,把桌上的稿子一抽,我就用这个吧!

  看唐主任匆匆忙忙地冲出去,小雯心想:完了!非走路不可了。

  不过她还是把握机会,将那沓商业文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晚上九点,才精疲力竭地走出办公室。

  居然正碰上唐主任进来。

  你还没走哇?唐主任先怔了一下,问,吃饭了没有?

  

小雯的谎言2

  唐主任居然也没吃,就请小雯一起到对面的餐厅。

  大概会开得不顺,唐主任吃得很少,却叫瓶酒,喝得很多,也说了不少出来打天下的辛苦。

  走出餐厅,唐主任脚步都不稳了,还坚持送小雯回家。

  唐主任坐进车,正要发动,小雯实在忍不住了,拍拍唐主任:

  如果您不介意,是不是让我开?我觉得您可能喝多了一点,但是……”小雯的脸一下子红起来,嗫嗫嚅嚅地说,不瞒您说,我还在学开车,还没有驾照。

  走!唐主任打开车门,坐计程车吧!

  

  这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

  唐主任早成了唐总。公司也由五个人的筹备处,发展成五百多人的大公司。

  今天是唐总经理退休的欢送会。

  唐总喝得微醺,摇摇摆摆地上台致谢辞。

  二十年来,我最感谢的就是小雯。唐总一上台就对小雯一鞠躬,但是说实话,我在她上班的前两天,好几次想请她走路。唐总一笑,第一天我发现她根本不会商业文书,想叫她走,但是听总公司的人说,她晚上十点多还一个人在加班。我相信她正努力学习,就忍下了。

  第二天,我发现她竟然不会打字,又火大地想请她走,但是看到她留守到深夜,印象又不错。唐总看着小雯,笑得很神秘。

  接着我发现她大小姐连驾照都没有,还在口试时吹她会开车,又想叫她走。可是……可是我后来想想她宁可暴露自己的弱点,让谎言被拆穿,也不愿我酒后驾车,那何尝不是诚实与善良?唐总举起酒杯。

  敬我们的新总经理,美丽、诚实、善良、永远积极学习的林小雯小姐!二十年下来,你的能力早已超越了我!

  以诈止诈

  小雯是不是确实有三次,差点被开革?

  换做你是唐主任,你是不是也会请小雯走人

  她为什么非但没走人,而且一路做上来,成为老板的左右手,最后成为全公司五百多人的

  因为她走运,更因为她积极、进取!

  

  姿势决定高低,态度决定成败,个性决定胜负。

  一个精明的领导者,不只看你已经学会了多少,更看你未来能学到多少。

  小雯虽然在口试的时候,撒了三个谎,但是她努力、拼命想办法补足,这种态度显示她可以造就。

  

  要知道,许多老板特别欣赏那种敢于毛遂自荐的人。如同有些一天到晚只听四周人赞美的领袖,有一天突然冲来个不要命的,斗胆指摘的不是,反能令一惊,而重用对方。

  你看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折槛图》吗?画上描绘的是宋成帝时一个地方小官朱云,上书求见皇帝,请求皇帝赐他一把尚方宝剑,为国家除害。而那要杀的人,竟是皇帝的亲信,也是朱云的长官。

  皇帝听了大怒,要御史把朱云抓下去杀掉,朱云抱着栏杆,继续大鸣大放,把栏杆都折断了。幸亏有忠臣缓颊求情,才放朱云一马。

  后来工人要修那折断的栏杆,皇帝居然说:别换,用来纪念那敢直言的忠臣吧!

  

  请问,皇帝为什么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

  因为朱云的敢言,令他惊讶。

  因为朱云是出于一片忠心。

  更因为,他这样做,可以显示他是一个察纳雅言的好皇帝。

  还有,你读过唐代骆宾王写的文章《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吗?

  那文章把武则天骂成惑主乱伦的蛇蝎毒妇。

  当武则天看到文章的时候,一定气得七窍生烟,对不对?

  错了!她气归气,居然问文章是谁写的,然后骂宰相:世上有这样的人才,怎么居然没发现,让他流落在外?

  

  告诉你!

  愈是高高在上的人,愈是常听佞言的人,愈可能对那敢讲话、不按牌理出牌的人觉得新鲜,甚至有些佩服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莫名其妙,突然由主子旁边冒出来的人,都是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人。

  没错!这世上有牌理,如同每个单位求才都有条件。

  譬如规定三十五岁以下,身高一百七十公分以上。当你把履历寄去,上面写着三十七岁,一百六十八公分,他瞄一眼就扔掉了。

  但是如果你硬是写合于条件,当你站在那主考官面前,却显示你不凡的谈吐与气宇的时候,他会叫你脱了鞋子,再去量身高吗?

  还是说,他会查你的身份证,因为差一岁,就请你走路

  我曾经看过两个例子,一个是征人,一个是选美,只因为那人太杰出了、那女孩又太漂亮了,当有人指责他们条件不合时,主办单位居然为此增加名额、改变办法。

  

  为了方便,为了避免一堆不合格的人来抢,求才的单位常不得不定个规矩。

  征大学教授,可能规定要博士学位。但是你数数,有多少了不得的教授,连中学文凭都没有。

  女孩子择偶,可能放出话去——一定要一百七十公分以上,硕士学位,有车阶级。

  但是她真结婚了,你赴喜宴,吓一跳——那新郎不过一百六十五公分,大学毕业,骑摩托车。

  连吃东西都如此。

  有人说,他绝不吃两条腿的。

  你给他端碗鸡汤,说用上好的材料加鱼翅,慢火煨出来的。

  他先一口拒绝:鸡是两条腿的,我不吃!

  你舀一勺递到他面前,说:尝一小口!

  他尝了,一口又一口,最后把勺子抢过去,一大碗喝光,还要求再来一碗。

  请问,前面这些人的原则都到哪里去了?

  

  还有一点,是每个上班族都该知道的。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一位将军打仗,败了一次又一次,他给领袖写报告,说我们屡战屡败,被他的文书官改成屡败屡战,感觉就大不同了。

  无论多么心胸宽大的老板,都是人,也都有情绪,哪个老板会欣赏还没出发,先认为不可能赢的部属呢?

  我也亲耳听说,有一所美国大学要在两位招生部副主任中,选一个升上来做主任。

  校长先问甲:如果你当主任,你能保证下一年新生入学率提高百分之十吗?

  甲说:不可能!因为婴儿潮过去了!市场竞争太大,不减少就已经不错了。

  校长又问乙。

  乙想都不想,就答:当然办得到!

  你猜,谁升了上去?

  当然是乙。

  说这故事的朋友对我表示,只怪甲是中国人,他很谦虚、很实在;而乙是美国白人,他知道怎么把大话说在前面。

  结果第二年,入学率果然没升反降。

  问题是,那甲已经因为不高兴而离开了。校长能为此,再把乙拉下来吗?

  

  别以为西方人实际。

  没错!他们是会作退一步想。晴天办野宴,也先准备好遮雨的帐篷。

  但是西方有西方的原则——

  当中国人摆出满桌好菜,还谦说没东西招待大家的时候;西方人才端出两样,就不知吹了多少,说那是他家的拿手好菜。

  每个人都有长有短。

  有人只说自己的,有人专讲自己的;有人保守地评估,有人乐观地展望。

  大家都没错,但听在别人的耳里,尤其听在主管的耳里,却有差别啊!

  如果你一开始已经不求胜,已经没自信,谁还能信你呢?

  

  在这个时代,你要懂得适时而鸣,更要懂得卡位。当你还不确定假期一定能出游的时候,可以先卡位,早早把机票和旅馆订下来。届时不能走,再退掉。(这在旅游界常是合法的。)

  在这个人浮于事、僧多粥少的时代,你也要懂得先上车,后补票的卡位。

  火车已经要开了,你是拼命往售票处跑,还是直接上车?

  飞机已经要飞了,你是把车子停在停车场,因此误了班机与要事,还是找个路边不碍事的地方一停,宁可车子被吊走?

  记住!

  当你自信优势足以弥补缺点,或打破对方立下的规矩时,为了得到机会,你可以先卡位——硬上。

  如同一个自认演技一流的演员,可以硬去打破规矩,报名参加不合自己条件的角色。

  因为他知道,只要让他试了镜、亮了相,就算那角色他拿不到,也会令评审眼前一亮,以后得到别的角色。

  他死心眼,不去试镜,则永远出不了头。

  也如同你我都知道的神话故事——

  小老鼠在牛已经要被选为生肖之首的时候,大胆一跳,上了牛背。

  四周的人大吃一惊:好大的老鼠。

  于是鼠成为了十二生肖的头头!

  刘墉公益活动报告

( 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

一、兴建希望小学:本年度以大陆版税新捐建陕西华英小学、立钦小学、世骏小学、士恒小学,并补助贵州帆轩四小新建教室10000元人民币。连同以前的总计34所,落成启用30所。另捐赠贫寒助学金1000元人民币。

  二、协助大陆盲人:以中国盲文出版社简体版有声书义卖收入捐赠残联400000元人民币,用做帮助盲人购买盲人电脑软件之用。

  三、捐助台湾慈善团体:①以大陆简体版《 花痴日记 》版税收入捐给慈济基金会新台币250000元,作为救助南亚海啸灾民之用。②以台湾收入捐给联合劝募协会90000元。③以台湾收入捐给台南德兰启智中心15000元。④以大陆简体版《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及《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 》版税收入捐给爱盲文教基金会95000元。

  四、支持东南亚侨教:①以在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 》、《 南洋商报 》、《 中学生月刊 》、《 福报 》之稿费收入捐给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发展基金”共12090马币(合新台币107168元)。②以马来西亚七场巡回演讲为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募得100000马币(依双溪大年演讲现场所捐支票数额计算,合新台币886420元)。

  五、义赠图书及画卡:①捐赠马来西亚董总义卖画卡2400张。②捐赠中国盲文出版社义卖画卡3600张。③捐赠简体版图书409本给山西华塔寺悲善师父、诸暨市浩天图书馆及慈恩希望小学等。

(注:本报表系为征信而根据各公益团体之收据制作。)

在乱世迂回地前进

  过去五年间,我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问为什么不继续出《我不是教你诈》那样辛辣的处世书。我的回答是:大家可以看《爱不厌诈》和《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啊!诈可以是善意的诈,使我们与相爱的人处得更好;诈也可以是双赢的诈,点滴在心地有许多默契。最重要的是,无论我写哪一本有关处世的书,出发点都不是负面的,在那些辛辣的背面都有人情

  

  《以诈止诈》也一样,如同书名,这本书强调的是怎么防诈,譬如防不肖职员贪污、防敏感的人多心、防商业情报的走漏、防假古董商的欺骗、防老鸟的排挤、防商人的诡计,甚至连怎样中途离席、撕文件、拿皮包、写信封、换座位、选珠宝,这些小技巧都提到了。

  当然书里也写到许多令人心寒的诈招,譬如政客怎么罗织罪名,搜集对手的黑材料;中间人怎样索取回扣,却又遮遮掩掩不明说;政党和解或公司合并时怎样牺牲老臣……只是希望大家在心寒之余,别忘了我提到的行里的规矩、工作的伦理留一条退路,保几分风骨,以及无弊则刚

  最后我要对道学夫子们说声抱歉。无可否认,这本书里谈到许多欺瞒的小技巧,并建议那些孤掌难鸣的朋友,当别人都黑的时候,表面不必坚持白。因为可以同而不党、取而不贪,用迂回的方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连存活都办不到,又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过去一年间,我出版了两本很重要的书。一本是计划了十年才完成的《花痴日记》,通过花草山水,谈天地间的理与人间的情。另一本《跨一步,就成功》则是把我特殊的记忆、作文和使用时间的方法,提供给年轻朋友。

  我在这儿衷心地盼望喜欢我处世书的读者,也能看《花痴日记》,因为自然淘汰与万物争逐,能给我们的启发是——另一种处世学。也深盼老师们能看看《花痴日记》,并介绍给学生。不是我想炫耀自己博学,而是希望以此证明,在中学读到的许多看来没用的东西,能改变我们看世间万物的方法,且受用一辈子。

  更希望自认驽钝的朋友,能读《跨一步,就成功》,看看我这个高中常常两科不及格、非靠补考不能过关的烂学生,怎么因为发现自己的天才点,而反败为胜。

  

  过去一年,我也跑了许多地方,在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为公益团体作巡回演讲,带着一家人到贵州等地探视贫困的山村。无可讳言,这一路我见到许多可悲的现象,知道华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见到许多利益争逐下的丑陋。但我了解、谅解、化解,终于完成两个多月的行程。值得一提的是,我过去总以在台湾地区的收入帮助外地,而今居然能够以在马来西亚义卖有声书的收入,去祖国大陆建希望小学,又以在大陆卖书的收入捐给台湾的爱盲与慈济,再由慈济去帮助南亚海啸的灾民。

  这是一个地球村,由于网络的发达,变得愈来愈小;也由于利益的纠葛变得愈来愈复杂。我深深希望如果有战争,能以战止战;如果有诈,能以诈止诈。

  在这乱世,让我们一起迂回地朝理想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