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离地三尺的空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2:55
共和国“离地三尺的空军”
2010年05月25日 08:15:27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密谈
斯大林为何怒斥女儿为“妓女”
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九个夜晚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  作者:王宏昌  原题:共和国最后的骑兵部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骑兵宣告下马。从此,我国除边防哨卡等特殊部位留有少量军马外,骑兵这个兵种已成为过去的辉煌。那么,骑兵这个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著功勋的兵种,其生活和训练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退出共和国军事舞台的?笔者作为最后的骑兵部队中的一名老兵,亲历了骑兵下马的前前后后。
离地三尺的空军
1973年10月,我们一行百余名陕南青年被批准入伍,跟着接兵的军队干部登上了西去的闷罐子列车。一路上我们见来往的新兵、老兵很多,却唯独我们的军裤显得很特殊:上面粗大呈兜状,下面细窄紧口,钉有三只扣子。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骑兵专用的马裤。
那时候,我们一帮陕南娃从小连马都没见过,更别说骑马了。因为对这种军裤感到很新奇,我们就缠着接兵干部问:“我们的部队是啥兵种?”
接兵干部起先不肯说,被我们问得紧了才说:“是空军,离地三尺的空军!”
我们受“空军”二字的鼓舞,漫漫河西路上激动得难以成眠。当然,一到部队营地,我们才知道是离地三尺的“马背空军”。
两个月的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新疆军区独立骑兵营二连五班当战士,不久被调任连文书。我们连对外称疆字215部队62分队,驻地在奇台县水磨河畔,被老百姓亲切称为“钢铁二连”。由于是畜力化的骑兵部队,营连排班的基数都很大:一个连队有4个排,每排有3个班;每班分为3个战斗小组,战术训练时由正副班长和战斗小组长各带一个小组,呈前三角或后三角队型战斗编组。这种编组在当时的战术、战略形势下易守善攻,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每个人配军马一匹,另外每班还配有备用马一匹。
所配军马来自两个地域:一是内蒙古军马场的蒙古马。这蒙古马体小但很机灵,侦察、夜袭、突围是它的强项;二是新疆伊犁军马场的新疆马。这种军马高大魁梧,胸肌发达,四肢修长,是急行军、乘马斩劈打冲锋的强将。伊犁军马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急如流星,但常常对骑手的裆部造成危害,因为实在颠得厉害,只有冲锋飞奔起来才能平稳;而蒙古马轻巧灵活,走起来很平稳,与伊犁马正好是一柔一刚。
因此,骑兵部队给战士配备军马时有讲究:给军事干部、战斗班排配备伊犁军马;给部队后勤部门如卫生所、炊事班及连队的司号员、卫生员等则配备蒙古军马。
于是战士们把伊犁马称为“老伙计”,而把蒙古马称为“蒙古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