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特别报道(二):地震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49:26

玉树地震特别报道(二):地震之痛

www.dili360.com 2010-04-16 11:50 中国国家地理网 冶青林

  【玉树地震特别报道(二)】

  玉树之痛 摄影/冶青林

  2010年4月15日凌晨,本报特约摄影师冶青林为我们发来一组照片,片中记录了震后玉树的点点滴滴。

    

 

  地震发生之初,冶青林就不顾自家房子被地震损坏,背上相机,在结古镇中拍摄灾后状况。

  此次地震对结古镇建筑的损坏非常严重。当地民居多为土木结构,难以经受如此巨大的地震考验。

    

 

  地震一发生,当地居民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自救中。图为解放军官兵与附近寺庙的喇嘛一起将倒塌的房屋墙体拉起,搜寻受困人员。

    

 

  15日下午给冶青林打电话时,他说为了拍照片,已经走了一天一夜,非常疲劳,好在救灾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

  高寒救援

  距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天,救援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过,玉树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将会对受困人员和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高寒地区的生存极限

  在理想状态下,也就是未受重伤、身体健康且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被困人员可以撑过三天,而有了强大生存信念的支持,有些人存活时间可以超过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比如1992年土耳其地震,有记录称一名护士被埋8天后获救;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中也有被埋一周多以后仍然幸存的婴儿。

  不过,玉树属于高寒地区,气候环境特殊,受困人员还能否创造奇迹呢?

  玉树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冷季可达7到8个月,4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3.9℃。而且,这里空气稀薄,含氧量要比海平面空气低1/3,低温缺氧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受困人员求生。

  ¤黄金救援时间缩短

  按照救援学常识,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内,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逝而递减,24小时内的存活率在90%左右,72小时后的生存几率仅为2%。

  据气象台观察,18日到20日玉树地区还可能有雨夹雪。那时,湿度的加大再加上昼夜温差达15—20℃,人体的抗寒能力会大大下降。因此,震后“3—7天生存极限”的例子在这里不容乐观。

  地质专家叶建青1985年曾经历过玉树西部杂多县的一次5.1级地震。他认为,当地居民的建筑多是砖筑土坯结构,大风还会刮起大量砖筑土坯粉尘,这对受困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