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大盗余秋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29:21

余秋雨厚颜录之一:剧本大盗余秋雨

 

趙 

 

 

    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陈恭敏原话:
  “我当时提拔余秋雨,主要是欣赏他的才华,没有让他湮没。当时其他院领导也与我一样,主要是爱护他的才华。后来他把陈西汀的一个剧本(赵注:即戏曲剧本《红楼梦》)改成黄梅戏让马兰演(赵注:马兰饰贾宝玉)。那是人家独自创作的,他改了一下,改为陈西汀初稿,集体创作。这事闹得很大。我当时站出来批判他。宣判时他就要败诉了,就提出和解。想想看,你就写了7000字的修改意见,就把人家的剧本弄成集体创作。要知道,陈西汀是一个老剧作家,原来是为周信芳他们写剧本的。我觉得余秋雨做人不厚道。他有时像武林高手一样使用暗器,对孙光萱,对金文明都是这样。我们提拔他(做副院长)的时候,他的人品没有暴露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学生里面是比较早入党的(赵注:文革前夕入党,是当时教师中唯一的院党委委员)。他入党的时候有一个班主任盛钟健对他很好,余称他为恩师。现在,他大概不会称我为恩师了。”

 

             

       1991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陈西汀编剧的《红楼梦》,马兰扮演贾宝玉

 

    2007年,我在媚雨斋点评《余秋雨对四个重大问题的紧急回答》之D一文中曾有如下一段讥讽余秋雨的话(蓝字为余秋雨原文,红字为仿谀词点评):

    说到“帮帮忙”,想起很多年前,有些文人媚评:非正教授之冒牌酸儒也为了振兴京剧,多次正式提出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京剧剧本。这一来昆剧不高兴了,声明昆剧的文学性更高,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接下来,相声、评弹也纷纷跟上,觉得只有中学生喜欢了,自己的剧种才有前途。媚评:吾师之黄梅戏《红楼梦》剧本尚未入课本,尔等劣货居然有脸争先恐后乎?我当时就发表文章,说请大家帮帮忙,别这样闹腾了。中学生已经够忙碌、够可怜,饶了这些孩子们吧。媚评:吾师何其悲天悯人也!

 

    看到陈恭敏先生的上述证言,我才明白自己被余秋雨忽悠了。原来余秋雨四处宣扬由他所写、由马兰主演的黄梅戏《红楼梦》,竟抢掠自为周信芳写过剧本的老剧作家陈西汀!

    人居然能“老太太喝稀粥——无齿下流”到此等地步!

    不要脸之一:余秋雨只写了7000字的修改意见,就把陈西汀的剧本弄成了他企图插入一脚的“集体创作”,挖空心思抢掠前辈剧作家的辛勤创作成果。

    不要脸之二:这事闹到法院,宣判时余秋雨见自己要败诉,就提出和解,仍由陈西汀署名“编剧”,余秋雨则署名“艺术顾问”。但事后余秋雨仍大言不惭地宣称他给马兰写了黄梅戏《红楼梦》。以至署名“海角天涯”的受骗网民在“问问网”发帖,恶语大骂:“请问在黄梅戏《红楼梦》纠纷事件中伤害大作家大学者余秋雨的陈某某是谁?把他拉出来阉了!真的很痛恨这种垃圾人渣!刚看完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很为余秋雨不平,搞得我连杀陈某某的心都有了!他死了吗?没死就咒他快快死,而且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真正不要脸至极的“垃圾人渣”,正是剧本大盗余秋雨!

 

    陈恭敏先生这一代老知识分子都很正气,对余秋雨如此卑劣的“文盗”行径自然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才会“站出来批判他”无耻窃夺他人的作品。

    后来,长袖善舞的余秋雨耗费1000万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款亲自为其妻马兰打造的所谓“原创音乐剧”《长河》,亦剽窃自传统戏曲《女驸马》,却又改头换面得不伦不类、乏善可陈,结果一败涂地,挥霍、滥用了纳税人上缴的宝贵公帑,可谓“文盗”劣根难改,实在令人不齿。

 

    【附记】

 

    1980年我还在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大)念书时,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学报决定采用我的一篇话剧艺术评论稿。时任上戏《戏剧艺术》主编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陈恭敏先生约我去上戏面谈文稿修改方案(当时余秋雨还处于被要求“说清楚”其文革问题的困境之中,正埋头发愤于戏剧理论的研究和著述)。陈恭敏先生热情而又和善,对我这个30岁的大学生鼓励多多。

    后来我才知道,在百废待兴、人才青黄不接的当时,陈恭敏先生有意在我毕业以后调我去《戏剧艺术》杂志做编辑。可惜我与工农兵学员出身的班级辅导员因其办事不公当面起过冲突,毕业分配时遭其暗算,上戏《戏剧艺术》和上海《青年报》两处编辑部要我都未能得手,使我失去了继续受教于陈恭敏先生的大好机会。

 

    陈恭敏先生之所以说“现在他大概不会称我为恩师了”,是因为陈恭敏的确是余秋雨的大恩师。连大学时的班主任余秋雨都口称“恩师”,面对将他一手提拔上来的陈恭敏院长,当时自然是“恩师”不离口了。

    上世纪80年代初,陈恭敏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对余秋雨的新著《戏剧理论史稿》评价很高,认为余秋雨这么年轻,写出这么有分量、有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很不容易,亲自带他去北京,向中国戏剧家协会推荐他的《戏剧理论史稿》书稿,并写了一个书面评语在剧协会议上宣读,使此书在1983年顺利出版,就此奠定余秋雨的学术地位。1984年陈恭敏出任上戏院长。余秋雨直接从讲师越级提升为正教授,就是由陈恭敏院长特批的。1985年余秋雨出任上戏副院长,陈恭敏院长也是党委提名者之一。后来,陈恭敏担任过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又几次带余秋雨到北京文化部,推荐他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的专家”。可见陈恭敏先生对余秋雨的器重,真可谓“师恩如山”。

    但因陈恭敏先生在窃夺陈西汀黄梅戏《红楼梦》著作权一事上严厉批评过余秋雨,余秋雨记恨在心,便在其自传《借我一生》中对当年的大恩师陈恭敏只字不提。可见,余秋雨完全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无耻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