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不良情绪左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45:26
当一个人面对批评、冤枉、攻击、侮辱、不恰当评价、失败及各种自认为不公正的待遇时,都会产生愤懑、生气、愠怒、郁闷、压抑等不良情绪或心境,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不良情绪或不良心境滞留时间太长,则会使心理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使人萎靡不振,既会影响健康,也会影响学业、工作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一个学生来说,如果受到老师的批评甚或冤枉,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影响数天的学习……。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人往往变得不自信、不理智、不合作,心情极度郁闷,感觉生活好像专门与自己作对,毫无乐趣可言。

    既然不良情绪有这么多负面影响,我们就应尽可能灭之于萌芽状态。那么,如何排遣不良情绪呢?

    第一,要尽可能消除产生不良情绪的土壤。一个胸怀博大的人,心态很少被琐事影响,对于一些可能导致不良情绪的因素,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一个心胸宽广、志向远大的人来说,一般的打击和挫折都如过眼烟云,似平静湖面中飞鸟的倒影,不会在心中留下一丝痕迹。这方面,邓公就是一个绝好的榜样。他几起几落,最后仍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映射出了类似的精神,不过,越王勾践不是没有把屈辱放下,而是把这些倾倒在头上的侮辱变成了奋进的动力,使之完成了从弱者到强者的蜕变。再如韩信承受“胯下之辱”……。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另外,一个人如果做到了知己知彼,明白“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不会自找难堪。他会尽力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积极意义上的),不自夸、不说过头话、不故意找别人的茬,对于必须指出的问题,会优先考虑策略,要知道良药不一定苦口。另外,如果对方没有改变的能力或可能,你就没有必要指出其错误。学生对老师、下属对领导、晚辈对长辈,更要注意身份,讲究方式。善意的谎言还是必要的。

    总之,要尊重别人,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变屈辱为动力,可消除或转化不良情绪产生的土壤。

    第二,要学会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一旦不良情绪入驻你的心灵,就要学会排解,主要方法如下:

    1.目标法。经常观照自己的人生目标,想一想当前什么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要达到目标,就不要太过在意暂时的得失。

    2.转移法。通过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轻松、活泼、睿智的文章,看电影,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及其他户外运动等。

    3.发泄法。例如日本某些企业,设有专门的情绪发泄室,里面放置一些代表公司领导人的模型。你可以骂,甚至可以打。我们也可以到野外狂喊几声。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宣泄的强度太大会导致一种适应。

    4.倾诉法。找一个你信任的好朋友,把你的经历对他诉说。前提是他愿意听你倾诉,且不打断你。或者在独处时,想象与朋友在一起的情形,对“他”诉说,你会发现,一旦把你的经历、你的不满、你的怨恨诉说出来,你的情绪会变得平静,说不定同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此外,还可以向日记“倾诉”。

    5.无畏法。即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只要错不在己,即使被误解或事实被肆意歪曲,或遭受无端的人身攻击,也要以悲天悯人的心态坦然面对。想想对方所处的位置,想想他们的心态,想想他们可怜的灵魂,需要你以自身正气化解之。要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生难免不如意,艰难困苦是意志的磨刀石,让我们坦然面对吧!

    总之,短时间的不良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一个需要调节人际关系的信号,从中我们可以学会人际关系的相处原则,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但如果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太久,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需要及时有效地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