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清华、交大标准各找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07:25
孤注一掷!清华、交大标准各找出路





    
  “我们现在必须破局。”12月8日,清华力合公司总裁马飞虹对记者表示。
  马飞虹一直筹划将清华DMB-T数字电视标准大举产业化,但苦苦等待近6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也称“移动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却仍未出台,这使得已在产业内投入大量资金的清华力合一直不敢大举扩张市场。
  “我们已经决定,明年一定要进入私家车领域,并大举进行产业化运作。”马表示,清华力合已下定决心上马强推,不管标准何时出台。
  12月8号,马飞虹揭开了广州数字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牌子,这是清华力合与广州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清华力合和广州金鹏集团合资组建的广州力合金鹏数字电视设备有限公司也同时成立。
  中国另一数字电视标准ADTB-T的推动者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高清”)有着同样的心境。面对国家标准迟迟不出台,上海交大从今年下半年起,也逐渐发力产业化。
  “我们已经启动名为‘神州家家通’的数字电视应用,明年将在全国超过20个城市推广。”12月12日,上海高清总裁助理王尧告诉本报记者。
  
  力克欧洲标准
  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同为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研发者。过去6年来,前者自起炉灶,研发出DMB-T标准,后者则在欧洲数字电视标准DVB-C的基础上改良出ADTB-T标准,两家在争夺国家标准的道路上已经追逐多年。
  国标走向业界一直不乏流言,两种方案甚至是融合方案都被列入猜测者结论中,此前数年中更一度传出国家标准随时出台的消息。目前,国家已将两个标准都确定为行业标准,今年3月20日,两者融合方案也由中国工程院送交发改委,但国标谁属至今仍未有最后表态。
  在此情况下,把生米煮成熟饭成为两大标准暗中角力的又一战场,清华力合和上海高清先后成立,成为各自标准产业化的实际执行者,并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推广各自的标准。
  此前,欧洲标准DVB-T几乎在国内站稳脚跟,并已经在多个城市展开应用,但两公司的后起反击令国产标准迅速反超。
  “前几年,我们更多着重于技术的研发,以及规模化应用的试点。”王尧认为,一项技术的成熟度在于规模化应用,只有高量的用户载荷,才能真实地体验技术是否适用。
  作为上海交大的“势力范围”,上海自然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最佳选择。据王尧透露,目前上海有近2000台出租车安装了ADTB-T的移动电视,明年一季度,上海公交站牌和出租车载的移动电视将扩展到10000台。
  在产业链条上,王尧介绍,ADTB-T目前已经得到14家厂商支持,“我们只做核心技术并进行芯片等关键部件生产,接收机等终端设备生产则由合作伙伴规模化生产”。
  清华力合从2004年6月开始,投入巨资在全国圈地,一方面与各地广电部门成立合资公司,并与当地公交企业合作,进入移动公交电视市场;另外,还通过合资方式,成立了多家工厂,完善产业链条。
  据透露,清华力合已在全国合资成立了15家合资企业(包括工厂及移动电视公司),并已在全国20个省、市展开移动电视运营。“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个。”马飞虹说。
  此外,清华力合的资本运作也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借壳上市入主飞乐音响(600651.SH),并获得软银3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今年6月,香港软银董事总经理王瑞平曾向本报记者透露,软银将计划对清华力合进行多轮投资,推动其业务发展,使其3年内实现在海外上市。
  
  尴尬的个人市场
  事实上,不管是清华力合的遍地开花,还是上海交大的精耕细作,都只是真正产业化运作的试探之举。
  “我不认为公交移动电视是最好的业务。”马飞虹说,此业务成本太高,因为公交集团向移动电视公司收取的租金太高,以上海为例,每台公交车一年的租金是3000元,上海有几千辆公交车,“都给公交集团打工了”。
  2002年,上海市采用欧洲DVB-T标准进行移动数字电视商用实验,仅依靠广告业务,就已经获得盈利。但清华力合和上海高清的人士都认为,上海实验的成功在于高度的城市化和该市的经济繁荣,类似的模式并不能被大量复制。
  在马飞虹看来,私家车、手持终端等才是移动数字电视未来的“金矿”,与移动公交相比,这些业务的受众更加集中稳定,商业模式更丰富,且成本更低。
  不过,马飞虹在这些业务上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他表示,国家标准未定,提前进入风险太大,押错宝意味着投入市场的接收终端必须换掉,这将是笔高昂的费用,“公交车可以由公交集团自己出资一台台换,私家车和手持终端怎么办?”在此情况下,最稳妥的策略便是以公交的低风险投入抢先布局,一旦国家标准出台,即大举进占个人市场。
  “到现在为止,清华力合已经投入超过1个亿。”马飞虹透露。
  清华力合背靠清华创投和软银,并不用太担心后续投资,据了解,从今年9月开始,清华力合已经略有盈利。尽管如此,对企业而言,如此庞大的投资,长时间没有回报会相当难受,而且产品和技术方案的持续研发也迫切需要商业化运作造血。
  “只要国家标准早点定下来,哪怕不用清华标准或交大标准,甚至干脆采用欧洲标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都好过坐等。”马说,“为了应对国家标准的可能方案,我们产品的芯片都预备有升级的方案。”
  虽然在标准的取舍上交大与清华一直口战不休,但对于国家标准,上海高清与清华力合有着同样的态度,“虽然我们的投资现在没有亏钱,但我们也希望国家标准尽快出台。”王尧表示。
  
  进军西部?
  随着投资的日渐增长和前期产业化尝试的逐渐规模化,更大规模的商业运作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年清华力合至少会再在全国15个省市展开移动电视产业化运作,并大举进入其他市场。”马飞虹说,其他市场包括私家车、手持终端等多种产品和产业链。马透露,与这一计划配套的设备,如手持移动电视等终端清华力合早已研发完成,并已进入合作厂商的流水线。
  清华力合和上海高清同时看中的还有另一个市场。
  “在中西部地区,有很多农村地区收看电视是非常困难的。”王尧说,在这些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传统的地面传输方式由于成本太高,根本无法推行,“我们在上海崇明岛试点做过测算,如果以有线方式接入有线电视,成本高达1000元以上,而且用户即使每月交纳上百元的收看维护费用,电视台都要亏损。”
  与之相比,移动数字电视以载波方式传输接收,在达到高清晰的效果同时也能保证低廉的成本,“用户买一个机顶盒只需要550元。如果用户足够多的话,1个月每户只需要8元到12元的系统维护费用,就能保证电视台盈利。”王尧说。
  今年10月开始,上海高清在崇明岛推出“神州家家通”移动数字电视业务,据王尧介绍,当地有24万户居民,目前4万用户采用有线接入观看数字电视,而上海高清在今年年底前计划发展1万“神州家家通”用户,预计明年达到6万户。
  上海崇明岛实验也只是一个试点,但上海高清并未准备加以停留。“我们明年就将在国内铺开,即将在安徽、湖南、广西、四川四省境内的超过20多个市级台推广‘神州家家通’,这些台一般每个台有约100万左右的用户。”
  类似的动作在清华力合也在不断展开。目前力合数字电视已经与广州当地广电达成合作,租用后者的频段,应用DMB-T提供视频节目下行,区域中的客户都可以实现直接接收无线下行节目。此外,清华力合还从今年6月开始推出独创的三网合一模式“紫荆神网”,大举拓展IPTV市场,目前正在广州和深圳试播。
  “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我们会迅速铺开。”马飞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