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8)诗性像阳光一样挥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46:14

腾小松画

       西兰帕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对本国农民的深刻了解和他在刻画农村生活、农民和大自然的关系时所运用的精湛技巧。”

 

                         诗性像阳光一样挥洒

 

          译    名: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生卒年月:1888、9——1964、6

          国    籍:芬兰

          代表作品:《神圣的贫困》

          获奖评语:由于他对本国农民的深刻了解和他在刻画农村生活、农民和大自然的关系时所运用的精湛技巧。

 

          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是一位把诗性挥洒在乡土文学中的伟大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已有18种文字翻译了他的作品。

          西兰帕出生在芬兰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乡村,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佃农,为了供养西兰帕这个独生子上学,吃尽了生活的咸酸苦辣。西兰帕深知父亲的艰辛,所以他在赫尔辛基大学度过了人生中最难捱的4年,正当快要拿到生物专业毕业证书时,他便迫不及待地跳到了文学天地。

          1916年他的长篇处女作《人生与太阳》面世。这是一部以乡村为背景的自传体爱情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暑假回乡的大学生与乡村少女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小说格调清朗大气,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着人文情怀。评论界认为这部小说是诗性的挥洒。

          这一点很重要。没有诗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诗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因子,是人最接近本真的感觉和悟性。准确地说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透彻的感悟力。

          想象力是人驰骋的思维对捕捉对象的精彩描摹,使之丰满具象;感悟力是将具象的想象上升到价值层面,赋予其终极意义。

          本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才可能思考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包括思考自身的意义和生存下去的理由。

          文学作品说到底就是为生命寻找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生存理由。我们先人的理由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如是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如是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如是说。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巴尔蒙特如是说。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荷尔德林则一言概之。

          诗意生存是最佳的生命状态,否则就失去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淡定;就缺少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兴致;就狭隘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胸襟;就减退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性情。

          西兰帕显然意识到了这些,并把它发挥到极致。我们从他1919年出版的代表作《神圣的贫困》中,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神圣的贫困》以1918年芬兰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小乡村的农民参加赤卫军的故事,由于这些农民不明白“打土豪,分天地”的意义,没有及时建立武装割据政权,更没有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最后全部遭到白卫军的残酷杀戮。作品揭示了内战及其折腾给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命运,主人公的惨淡人生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气氛。从而,使作品的主题直逼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瑞典文学院认为,《神圣的贫困》“不受传统美学色彩的诱惑,避免直接诉诸视觉的美,尽量选取单纯的主题,完成了卓越的艺术。她以画家的细致,把一般观察者所忽略的事物,赋予诗性之美。”

          取得《神圣的贫困》的巨大成功之后,西兰帕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时间是二十世纪30年代。这期间,他创作了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小说《女仆席丽亚》。小说描写了乡村姑娘席丽亚由于战乱被迫来到城市当女仆,她受尽了艰辛委屈凌辱,最后仍然保持了诗性生命状态,作品讴歌了生命之大美。

          接着,他又创作了《一代人的命运》和《夏夜的人们》。前者通过对一个年轻农民成长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新一代芬兰人的觉醒,作品具有现实性、人文性与诗性相结合的完美风格;后者则是“对乡土的大自然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使空间产生了深度和广度,事物在空间的无限和静寂中获得了调和,从纯粹的艺术见地加以考察,这部作品比以前任何作品更为强烈、更有深邃的人的诗趣、更充满着感动”。

          西兰帕还创作过上百个中短篇小说,结集的有《靠近土地》、《小丘上的窝棚》、《忏悔》等。

          鉴于他的小说显示了人类的经历和现状以及蕴藏在他们心中的巨大能量,瑞典文学院于1939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对本国农民的深刻了解和他在刻画农村生活、农民和大自然的关系时所运用的精湛技巧。”

          西兰帕走过了76年的生命历程之后,于1964年病逝于赫尔辛基。

          西兰帕部分作品年表

          1916年  出版长篇处女作《人生与太阳》

          1919年  出版代表作《神圣的贫困》

          1923年  出版短篇小说集《黑里图和拉纳尔》

          1924年  出版作品集 《靠近土地》

          1925年  出版作品集《小丘上的窝棚》

          1928年  出版作品《忏悔》

          1931年  出版重要作品《女仆席丽亚》

          1932年  出版长篇小说《一代人的命运》

          1934年  出版重要作品《夏夜的人们》

          1941年  出版小说《八月》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8)诗性像阳光一样挥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8)诗性像阳光一样挥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7)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7)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7)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9)普罗米修斯的圣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0)天堂之中没有上帝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0)天堂之中没有上帝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