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跨越“工业化中后期” 魅力烟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12:02
深度报道:跨越“工业化中后期”   来源: 烟台日报  发布时间: 2010-03-11

  胶东在线消息 一个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该如何实现制造业的突破发展?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烟台亮出的路径是: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工业兴,则全市兴;工业强,则全市强。眼下的烟台,正蓄势发力,既抓当前又谋长远,努力以工业经济的调整振兴带动全市经济的调整振兴,蓄积力量实现工业化中后期的精彩跨越。

  集群化重塑产业生态

  烟台制造,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刊登的工业化各阶段产业结构比例,当一产比重小于10%,二产比重大于三产时,进入工业化后期。2009年,烟台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67:60.48:31.85,这意味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而根据中国社科院提出的综合评价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早在2008年,烟台工业化综合指数即达到87,进入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工业化中后期”,“烟台制造”面临着新的路径选择。

  重构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成为“烟台制造”实现跨越发展的理性选项。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工业发展经历了以葡萄酒、北极星、三环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阶段,以万华和氨纶为代表的配套工业阶段,以汽车、手机、电脑为代表的现代化终端产品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烟台倾力推动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一批新兴的产业集群如核电、造船风生水起,吸引了大批配套企业进入,形成了集群效应和产业链条。”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李杰说。然而,客观地看,虽然部分产业集群已具规模,但一些新兴产业集群羽翼尚弱,要在新的层次上实现更大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烟台,必须在推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方面进一步作为,重塑产业发展生态。

  集群化,烟台坚持龙头引领、链条延伸、中小企业配套跟进、空间布局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按照大投入催生大产业,大企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我市今年将深入实施八个传统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继续实施‘3·50工程’,坚持不懈地培强做大骨干企业,进一步培植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化工、核电、黄金、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不断放大已有产业、产品优势,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龙头企业和十亿元骨干企业‘三个方阵’。”

  “退城进园”,实现产业聚集发展,成为烟台推进集群化发展的重要举措。1月17号,张裕国际葡萄酒研发与制造中心启动仪式在开发区举行,这个集研发、制造、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建成后,将极大推动烟台甚至是我国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而通过企业“退城进园”,在搬迁过程中实现产业聚集发展,不单张裕一家。此前,总投资132亿元的万华工业园项目启动,建成后有望发展成为千亿元产出的石化产业集群,进而擎起烟台新的支柱产业。就此,市经信委综合科科长孙嗣文接受采访时说:“年内,万华、张裕、三环等企业都要迈出实质性步伐。相信随着‘退城进园’的加快推进,更多企业将在搬迁过程中实现聚集发展,烟台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变得蔚为大观,产业生态将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高端化挺进“烟台创造”

  一个城市的产业,总是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并不断推陈出新。在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后,这一趋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在这一阶段,一批产业培育成熟了,就要把工作重点、发展导向和扶持政策聚焦到新的高端产业上,实现产业在高端化方面的突破。这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手段,也是培植新动力的必然要求。”市经信委一位人士表示。

  挺进高端化,烟台成就有睹共睹。然而,尽管如此,烟台工业高端化的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下转第二版)跨越“工业化中后期” (上接第一版)有的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位置;产业发展对本地资源依赖性较强,个别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一些高端产业领域还没有破题。高端化,亟需进一步实现突破。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是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没有品牌的企业。下一步,烟台应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李杰说:“工业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卖苦力、卖产品、卖技术、卖标准。我们办一个不小的电脑装配企业,也只是‘过路财神’,赚个‘辛苦钱’。如果不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等高端位置上有大的突破,就难以真正实现工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因此,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艺设备和生产方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工艺技术。”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正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手段,作为“危机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因此,烟台工业发展的目光,不仅要放到修复现有产业在危机中受到的创伤上,更要抓好动力再造,解决好未来发展靠什么的问题。李杰认为,从烟台实际情况看,要加快发展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育种和生物质能为主导的生物产业,以核电、风电和大型火电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产业,以特种化纤、化工新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手机、计算机、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争取几年内产业结构有一个大的调整。“产业升级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像是爬楼梯,不能期望一口气登上楼顶,台阶要一个一个上。当前市场倒逼机制为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能够多上几个台阶就要下功夫多上几个,为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发展打下基础。”

  品牌化,缔造城市竞争力

  品牌,是产品质量、特色、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综合反映,浓缩的是企业竞争力,凸显的是城市美誊度。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品牌化更显重要,不仅是一个企业决胜国际、国内的法宝,也是一座城市提升形象与竞争力的助推剂。正因为如此,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的最高战略;要努力创建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品牌。

  毋庸置疑,我市实施品牌战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目前,烟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2件,山东名牌产品184件,新增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以玲珑橡胶、东方海洋、龙大、万华等企业为龙头,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正在成长为国内外行业的标杆,成为烟台甚至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君。以品牌理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无锡的新传感网和光伏产业,天津的航空产业,苏州的生物产业,大连的软件产业,武汉的光产业,率先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和整个产业的引领。

  实现品牌化,烟台需正视差距,对症下药。“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名片,保护振兴传统品牌,打造一批新兴品牌,逐步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品牌群体,是提升烟台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市经信委综合科科长孙嗣文表示。今年,我市将以培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为目标,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名牌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品牌宣传、传承品牌文化,围绕产业振兴,深入开展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和优质产品基地创建活动,保护振兴“张裕、北极星、三环”等传统品牌,打造提升“南山、玲珑、鲁花”等新兴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要把品牌建设与城市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品牌与品牌城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记者 刘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