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寿山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17:26:10

纸本,水墨设色,高241厘米,宽1420厘米。创作年代:2010年1月。作者:刘怀勇。

 

【名作赏析】

 

刘怀勇(1960.2月——),汉族,济南历城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先后出版《凹斋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书法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花鸟课稿》。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创作培训中心主任,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国画系主任,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教授。

 

主题意蕴:

 

《福海寿山图》虽然以山水画的形式为载体,但它却并不依某一山、某一水为指向,而是从于心,取意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南唐宗炳高屋建瓴的提出山水画应“以形媚道”,清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画家石涛也说过“借笔墨图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此图力求以“中庸”的思想,追求平和、礼让、尊崇,在“境”的营造上,则大胆融入道家的思想,以泰山为意象,打造宝峰的威严、雄浑与博大,以松柏为长青,以海河为福泽,以山茗为亘古久远。山势连绵,起伏不断,溪水跌荡,海河相连,近可观群松如蛟龙探海,远可见绿树红瓦间炊烟袅袅。

大气象,大意境,大笔墨,大构图,功夫在画外,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不断完善自我美学体系的人,才会有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而又暗合于古今的作品问世,刘怀勇老师的《福海寿山图》就具备了这些品质。

 

作品形式:

 

《福海寿山图》为巨幅中国画创作,在形式上不但能与主题思想相统一,还能独出机杼。1、作品采用通屏形式,共分10幅,将冗长的横式结构打破,每幅之间加一条白线,既分又合,使之丰富而具有装饰感。2、“十”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代表圆满的意思,“福海寿山”非10条屏不可以圆满。3、便于收藏,便于携带。4、在画面统一的大形式中,利用虚实、浓淡、疏密、繁简、燥润以及黑白灰、点线面创造画面的节奏,使所有的具体物象转化为笔墨意象,以意化气,以气使笔,笔走墨化,随着大音希声的旋律而纵横驰骋,或急如战鼓催进,或退若鸣金收兵,动若脱兔,静如处子。一切的物象,化作虚实的点画,集结成一部浩大的山水交响。山在起伏,树在拥抱,浪花在欢跳,巨浪在咆哮,一切一切,全都统摄在主峰的脉象里。大小、参差、呼应、顾盼,这些是山水交响的节奏,而整体的起、承、转、合则是山水交响的主旋律。节奏与旋律是音乐的生命,就中国画而言,则是气韵生动的所在,也是形式的设计所在。

 

语言结构:

 

语言是艺术作品最小的组合关系,它关乎着作品的风格、流派、品质,是画面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换言之,语言是作品最为本质的生命意义。

《福海寿山图》整体意蕴是传统的,那么语言的表述也一定是传统的,使之统一、和谐。该作以石涛“一画”理论为宗,强化书写精神,将“浓淡干湿、皴擦点染、提按顿挫、轻重徐疾”转化为“积、揉、破、泼”,在黑白灰、点线面的经营中彰显了独立的语言风格。既不失传统,又颇具现代意识,真正意义上实践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教学理念。

“积、揉、破、泼”,是继黄宾虹先生“平、圆、留、重、变”、“浓、淡、破、积、泼、焦、宿”之后又一新的笔墨语言体系。“积、破、泼”是墨法,“揉”是笔法,也是墨法。“一波三折、浓淡干湿、皴擦点染、提按顿挫、轻重徐疾”尽在一“揉”之间。“揉”是至关重要的法门,揉则合,合则化,化则通道矣。

以一治万,以“揉”化万法,是刘怀勇教授的独家法门,大家嬉言:“太极揉指法”。